智能音箱:提前打响的智能家庭争夺战

来源:新京报 2017-07-20 13:27:00
A+ A-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度秘工程师为大家展示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视频截图

2017年5月,Rokid推出第二代智能音箱“若琪·月石”。Rokid供图

7月12日晚,大望路SOHO现代城,一场几十位媒体记者参加的人工智能交流活动现场,角落里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冷不丁地开口汇报系统更新提示,咖啡馆的主人阳淼急忙打圆场,“店里有三个智能音箱,都是厂商送的”。

与此同时,距北京1200多公里的杭州某广场上,87岁的前高级电力工程师蒋先生正用刚买了半个多月的智能音箱给老伙计们放《小苹果》。为了能把这个专为家庭场景设计的新玩意儿带出家门,蒋先生专门去学习了手机设置个人热点。

“若琪,关灯”,在广场不远处一家书店里,准备打烊的黄老板向他的语音助手发号施令。作为一个科技产品发烧友,Rokid第一代产品“若琪·外星人”甫一发售,他就下了单。此前,他还试水过叮咚音箱和“公子小白”。

这些,正是智能音箱在国内覆盖的主要人群和消费场景:追赶新事物和唯恐被新事物抛弃的人,或者,是科技从业者。

如果说在各种“共享系”产品之后,还有哪个领域能吸引互联网大佬们抢滩登陆的话,智能音箱大概能算一个。

过去三个月,关于智能音箱产品的发布会一场接着一场,BAT也在一个月内先后入局。市场上弥漫着抢占山头的不安和狂热。在智能路由器濒临破产之后,智能音箱被历史和创业者选中,承载起人工智能家居入口的厚望。

一场智能家庭的抢滩登陆战,不经意间已经悄悄打响了。

爆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一切的起源,都是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的偏执与坚持。

2014年11月,亚马逊Echo面市,成了第一个智能音箱的爆款。一组对比大概可以直观表现出Echo的成功:Echo面市后,两周内销量即达100万。而iPhone用了70天才达到同样的订单数。研究机构预计,今年Echo销量将突破1100万台。

技术公司们在多年前就意识到智能语音互动会成为下一代技术产品最核心的用户入口,但这些语音识别助手及搭载他们的硬件产品似乎并没有戳中用户痛点,直到亚马逊Echo出现。

察觉到市场变化,苹果、谷歌和微软也在智能音箱领域开始行动。但它们已经给了亚马逊两年空档期去优化Alexa。Alexa平台接口开放后,上万名开发者加入,1200余种功能和应用被开发出来,Alexa的用户活跃度和黏性越来越强。

根据市场咨询公司eMarketer发布的报告,美国智能音箱用户约70.6%是亚马逊用户,谷歌只占了23.8%,而联想、LG、哈曼卡顿等只能瓜分剩余的5.6%。

此时发力,似乎为时已晚。幸运的是,中国市场除外。

时任京东智能产品中心总监的魏强,可能是Echo的国内第一批尝鲜者。对标亚马逊,京东当年年底就决定与科大讯飞合作,2015年初正式成立合资子公司灵隆科技,后魏强担任CEO。

2015年3月,亚马逊Echo面世仅4个月后,京东的第一款叮咚音箱正式立项。

快,成了这场战役的第一个关键点。

魏强告知合作的代工厂,研发周期最多五个月。代工厂的老板目瞪口呆,一度不想接这个单子。

即使是一款传统音箱,研发周期一般也在八个月到一年。“但这就是互联网的打法。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产品发布了,必须要抢时间。”

时间!时间!这个词也成了Rokid创始人祝铭明从阿里离职的原因。人工智能Ph.D出身的祝铭明在创业之前掌管着阿里巴巴最神秘的M工作室,负责深度学习、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研发。

2014年7月,为了在AI赛道抢占先机,祝铭明选择离开阿里成立Rokid:“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后,人工智能会有突飞猛进,我们必须提前起跑,才能在那时候与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同台演出。”

2014年7月,Rokid在杭州成立,成为国内较早涉足智能语音助手的公司。

至今为止,灵隆科技已经推出了6款智能音箱。不久后,Rokid也将发布它的第三款智能产品。

“产品迭代的速度要快。”在媒体人阳淼看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迭代速度要足够快,才有可能在与BAT同场竞技时打下自己的一片天。

然而,BAT入局速度超乎想象。

4月25日,腾讯推出智能语音助手“腾讯叮当”(其项目开发团队隶属于MIG即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对标亚马逊的Alexa。

4月28日,百度和小鱼在家联合发布新款人工智能视频通话机器人“分身鱼”,搭载百度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DuerOS。

7月5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DuerOS开放平台正式亮相。

同日,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也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的中文语音理解引擎AliGenie平台及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

责任编辑:kj005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 2 页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