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数字家庭 智能硬件 曝光 评论 快讯 智能

“中文+职业技能”或成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最佳路径

来源:财讯网 2021-09-30 17:47:05
A+ A-

“在中国的这段学改变了我的人生。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铁路运输的各种职业技能,而且现在能够熟练的使用中文交流,也更了解和喜欢上了中国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我拥有了很好的工作机会。”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的泰国留学生白浩,是40名泰国留学生中的代表。2017年11月,他参与拍摄了纪录片《火车上的中国》(China at High Speed),该片还登陆了Discovery探索频道。剧组曾不辞辛劳远赴他的家乡和学校:泰国呵叻、孔敬两地进行跟踪拍摄,就白浩为何选择学高铁运输技能,为何要到中国留学以及回到泰国后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访。

在纪录片中所呈现的探访内容中,“中文+职业技能”的创新教学方式,被反复提及,而这一概念也正是9月26日,在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四川陶行知研究会共同承办的“东盟职业教育在‘双循环’背景下促进新阶段国际交流与合作暨国际职业课程建设研讨会”上,被来自8个国家,21个省市的教育专家和代表所重点研讨的核心议题。

(主会场)

一、“中文+职业技能”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优质入口

西南大学教授胡琳曾担任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多年,2016年中泰高铁中文培训项目开班,她是参与者也是见证着。她告诉记者,泰国现有427所公立职业技术学院,480所私立职业技术学院,一共907所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人数约90万人。2019年,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派往泰国各职业院校的志愿者教师147名,分布在129所职业院校。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开设了每周1-2节的汉语选修课程。但师资的短缺、课程标准的不统一以及中文和职业技能二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泰国学生很难具备足够的中文水,特别是专业术语。因此,由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牵头,针对高铁运输职业技能课程,开展“中文+职业技能”的“三段式”模式探索,即:第一阶段,在泰国的各大职业院校进行学生的选拔,筛选具有中文学基础的学生进行中文基础巩固教学;第二阶段,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中文,主要是铁路相关的中文术语的培训,要求学生能够达到或超过HSK-3级水;第三阶段,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选送学生来华交流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的培养出了一批中文过关,技能过硬的高铁复合人才。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蒙顿·帕素万(Mr.Monthon Parksuwan)也表示,他们发现:那些从中国学成返回泰国的学生,不仅在中文知识和技能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能力和潜力,还在责任心、耐心、守时方面有所提升。

(西南大学教授胡琳)

二、“中文+职业技能”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做到1+1>2

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蒙顿· 帕素万(Mr.Monthon Parksuwan)在分享中表示,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十分重视学生的发展,使其成为有能力适应全球和区域劳工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委员会一直鼓励学生,通过短期或长期项目去中国学新的知识和经验。“中文+职业技能”是满足学生赴华深造的最佳路径。

“但中国+职业技能并不是中文和职业技能课程的简单组合”,成都大学国际处处长杜洁在研讨中指出,“中文+职业技能”课程的研发既是创新也是挑战。面对东盟各国,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标准,因此,职业汉语的表述方式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怎样的中文表述,才是最符合当地学生理解和认知规律的,最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渊源的,这些问题意味着 “中文+职业技能”的“中文”并不简单等同于我们中国职业教育中的“中文”体系和标准,在课程研发的过程,还得兼顾HSK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的评估体系,因此是一个极为专业课题。而在这个领域上,本科院校相对于职业院校具有学科学术优势,职业院校应该和本科院校携起手了,相互交流和协作。与此同时,本科院校国际化工作起步一般相较于职业院校要早,本科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也能够更好的取长补短,强化“中文+职业技能”的推进力度,真正做到1+1>2。

对杜洁处长的观点,重庆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秘书长陈谦表示高度赞同。他同时强调,在“职业技能”这一端,也不能仅凭职业院校单打独斗,应该大力借助产业行业资源。他谈到,以重庆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为例,作为拥有300家中大型数字经济企业的行业协会,很多会员都有或者准备启动针对东盟各国的拓展计划。与所有的产业梯度转移遇到的问题一样,在所有拓展计划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正是所在国的人力资源问题。因此,在“中文+职业技能”的探索过程中,真正做到1+1>2,在机制上,就需要本科与职教院校相融合,产业与教育相融合,而融合程度的高低,则决定了1+1的效能。

三、“中文+职业技能”的实施方式应该结合现实进行多元探索和实践

据了解,根据技能类别、适用人群、地域特点等因素,在全球已经开设的“中文+”特色课程已经涵盖了技能培训、旅游、机电、农业、高铁、航空等多个领域,部分课程采取中外联合培养、理论学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胡琳教授指出,目前“中文+职业技能”虽然在课程门类开发的多样上,已经百花齐放,但课程的具体实施方式上,其实非常单一,而且亟待解决师资和面授课程的局限问题。特别是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需要把在线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来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外汉语教学的延续,才能实现教学标准的规范以及教学过程的可控。胡教授以泰国孔敬孔院2018年制作的在线课程《到中国·学技术》为例,她透露说,这是泰国第一个在线职业中文课程,经历了2年的时间,完成了铁路运输、物流和电子商务三门课程的可视化,并能帮助学生在学以后达到HSK三至四级的水。她强调,虽然这三门课程都只是每节15分钟的慕课,但为什么开发的时间较长,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所有的课程演示都是实景化的演绎+话题式的互动。所有的拍摄都是在行业现场和企业工作场景中去完成的,所以生动而准确。

印尼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执行主席蔡昌杰对这一实施方式表示高度赞赏。他说,就印尼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来看,最大的瓶颈其实是实训课程、实训手段以及实场景的的稀缺。因此,他一方面希望愿意投资印尼的中资企业同步在印尼开设实训场景或基地,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有大量的如《到中国·学技术》这样的实景化在线课程供印尼的学生来学

毫无疑问,语言交流是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据全国工商联关于《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瓶颈”、当地雇员中文能力有限、跨文化沟通障碍等难题。除语言问题外,中资企业海外本土员工与中国企业文化融合困难,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中国企业获得项目所在国政府民众、雇员的认可度不高等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语言文化俗、法律法规以及与中国产能合作、中资企业落地等情况,使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更有针对和有效,这正是“中文+职业技能”的创新意义所在。而推动中外经济互利共赢,助力国家间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使命和责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