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5日,第十届中国人像摄影十杰颁奖典礼暨《腾飞的三十年》中国人像摄影十杰影像文化展在北京举行。
由人像摄影杂志社主办的中国人像摄影十杰评选始于1993年,每隔三年举行一届评选活动,旨在表彰和鼓励在专业人像艺术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德才兼备的优秀摄影师,是中国目前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人像摄影师综合技艺水准的评选认定,是人像摄影界摄影师个人最高荣誉认定。
颁奖现场
摄影师徐志鸿在人像摄影十杰的颁奖现场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姜明发表讲话
徐志鸿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北京电力企业家摄影协会主席李铁强合影
徐志鸿与人像摄影杂志李燊社长,北京电力企业家摄影协会主席李铁强,第十届人像摄影十杰获得者、上海著名摄影师陈海汶合影
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嘉宾副主席、北京摄影行业协会会长朱秀英主席为摄影师徐志鸿颁奖
徐志鸿摄影师发表获奖感言
获得第十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的杰出摄影师合影
徐志鸿
湖南岳阳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企业家摄影协会理事、北京电力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摄影学会PSA精通级认证会员、新加坡摄影家协会博学会士、《香港摄影报》记者、《人民摄影报》特约摄影师。
作品先后在《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中国国家地理》、《人像摄影》、《中国摄影年鉴》以及影像中国、今日头条、搜狐网、深圳新闻网等报刊、杂志、网站发表,先后荣获各类国际金奖数十枚。
作品《狼吞虎咽》被收录进入2016~2017《中国摄影年鉴》中国重要摄影作品。
2018年12月,作品《“偷妻节”避雨》荣获2018年意大利自然世界四地巡回赛旅游特别奖、新闻特别奖、主题最佳图片奖。
2019年9月,作品《埃塞人情》荣获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大展银奖。
2019年12月,荣获多伦多国际摄影节“杰出国际摄影师”勋章。
2021年11月,荣获2021年度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个人摄影成就奖——“金路摄影师”荣誉称号 。
影像的力量与厚度
摄影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要到处打井,只有凝神聚气、持之以恒,集中精力打一口井,才有 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在4年前,我涉猎过的摄影门类很多 :风光、人文、动物、人像 ;纪实摄影、艺术摄影、商业摄影......长枪短炮、相机、手机、无人机,五花八门,只要与摄影有关的,我都会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 我走了很多弯路。“技多不压身,艺多不养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只有锁定题材去深耕和探索,才能真正走进摄影艺术的大门。这些年,我的足迹踏遍了五大洲、四大洋。特别是在最近的几 年里,最值得庆幸的是,我明确并且锁定了自己的拍摄方向 :黑白人文摄影。
我喜欢黑白影像,偏爱用黑白的影像语言去表达我所发现的最真实、最本真的人文题材,去表达心中的爱和内心真实的情感。人性是有偏爱的,但不能产生偏见。偏见会使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 ; 偏爱却更容易让摄影人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形成个人的风格。在这个过程中,我投入了真实的情感,去审视客观的世界,再把内心主观的感受和认知融入到作品之中,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的升华。
在摄影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先后跟随国内著名的摄影艺术家崔茂元、李泛等老师学习和采风,并学习、研究了很多国内外著名摄影家的作品和理论,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举。在这些摄影艺术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夫·麦凯瑞和中国人文摄影家李泛。
麦凯瑞以优美隽永的风土人情的作品闻名世界,特别是他在阿富汗拍摄的一系列作品,为这位 有着非凡勇气与热情的摄影师赢得了罗伯特·卡帕金奖,享誉海内外。麦凯瑞为了拍一张新的作品,总是寻求那些转瞬即逝、不被常人留意的片刻,试图记录下那些刻在人们脸上的不会被岁月消磨的故事。
李泛老师的摄影理念也深刻的影响了我。他常说,真正的摄影创作需要有个性,绝不能随波逐 流地像大部分摄影人一样举起相机就拍。一名成熟的摄影师,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和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力争拍摄出有辨识度和与众不同的作品,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路遥有句名言: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我想,要想取得 摄影艺术的成功,何尝不是如此。
心中有爱、有情感,影像才会有力量 ;
凝神聚焦,锁定题材,影像才会有厚度。
摄影就是我探索、理解世界的方式
始于兴趣 兴于探索
2003年,徐志鸿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当时还拿着 傻瓜相机拍纪念照的他,被一位团友的专业相机所吸引。随旅行团回到香港,他当机立断入手了一台单反胶片相机。旅行结束回到深圳,他开箱研究新相机,却发现竟无从下手。兴趣使然,他很快报名了由当时的 深圳摄影协会开办的摄影培训班,由此开启了新世界 的大门。始于兴趣,但并未止于兴趣。徐志鸿在培训班结识了一帮玩摄影的朋友,由此开启了摄影艺术的征程,并一发不可收拾。 最开始练手的那几年,徐志鸿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和尝试各种题材的拍摄,风光、旅游、 人像……积攒了大量的照片。经历了疯狂摁快门的入门阶段,回过头去翻看拍摄的照片,徐志鸿却发现,这些照片的拍摄完全是无意识的,只能算是旅游纪念照, 与摄影作品、摄影艺术相距甚远。
踏入人像的大门,结识人文摄影
经过对过往大量照片的查看和深思,徐志鸿开始 了对人像摄影的探索。开始关注并有意识地参与到人像摄影团的创作中,与摄影团的成员交流、沟通和学习。从最初始的糖水片、沙龙片拍摄开始,逐步深入。在这期间,徐志鸿对人像摄影的门类和技术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加上兴趣使然,和积极思考、探索,慢慢开窍,对摄影、人像摄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从2019年8月开始,徐志鸿师从人文摄影家李泛老师,学习人文摄影的创作。跟着李泛老师学习的三年间,也是徐志鸿自我摄影体系的建立期。在这期间他重新梳理和更新了自己对摄影的认知,并纠正了许多摄影方法。“人文摄影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摄影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要到处打井,只有凝神聚气、持之以恒,集中精力打一口井,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从2018年到2021年,徐志鸿的摄影足迹踏遍了五大洲、四大洋。伴随着全新的摄影理念和体系的建立, 以及全新的拍摄方式和方法,徐志鸿进一步确定并坚定了自己的拍摄方向:黑白人文摄影兼人物肖像摄影。“我喜欢黑白影像,偏爱用黑白的影像语言去表达 我所发现的最真实、最本真的人文题材,去表达心中的爱和内心真实的情感。”带着全新的认知去拍摄,在这个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我内在情感的流露。带着自己的意识、判断和思考去审视客观的世界,眼前的世界变得更加多维和丰富,不只是表象的景致。再加以影像的视角去表达内心主观的感觉,拍摄的作品也日渐有了深度,值得回味。徐志鸿逐渐意识到,这也许就是艺术的升华吧!
经过最近四年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018年12月,作品《“偷妻节”避雨》,荣获2018年意大利自然世界四地巡回赛旅游特别奖、新闻特别奖、主题最佳图片奖。
2019年7月,作品《岩石里绽开的花朵——拉里贝拉岩石凿教堂群》刊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019年,作品《红舞》,在澳大利亚、波黑、德国、塞尔维亚、黑山、新加坡、美国、等各项国际摄影比赛中,斩获多项殊荣。
2019年12月,荣获多伦多国际摄影节“杰出国际摄影师”勋章
2020年4月,作品《镜头里的面孔》刊登《人像摄影》杂志。
2021年11月,荣获由文化部、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举办的2021年度“金路摄影师“奖
真正的摄影创作需要有个性
在追求摄影艺术的过程中,徐志鸿兴趣满满,勤奋好学。徐志鸿很感恩崔茂元老师、陈建强老师、段岳衡老师给予的摄影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师从人文摄影家李泛,收获颇丰。“真正对我影响最大的还 是李泛老师,近几年他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的人文摄影思想和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说李泛老师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摄影创作需要有个性。一名成熟的摄影师,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和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拍摄出有辨识度和与众不同的作品,并最终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徐志鸿也坚定地要走出属于自己的拍摄风格,从未停止过对摄影体系和理念的研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拍摄方向。虽然确定了人文摄影的方向,但徐志鸿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拍摄题材和形式。他认为,人像摄影和人文摄影其实有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同样有必要尝试、学习和研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拍摄人文题材中,常常涉及到人物肖像、各年龄段人像的拍摄,只是人文摄影会偏向于追求纪实性、时代性、历史性、文献性、思想性。对于这两个方向的拍摄与研究,他也给自己安排了全新的拍摄主题和项目:在人像摄影方面,徐志鸿正在策划拍摄一系列红、白、黑三种颜色的意境人像摄影作品,力争创造出有影响力、有辨识度的人像摄影作品;在人文摄影方面,他坚持致力于拍摄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能表现中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
爱上远方
什么让生命更有意义?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爱上远方
不是某个地点,而是一种距离
远行,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寻找与归宿的对话
那么
摄影就是我探索、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并始终满怀激情、热泪盈眶
——徐志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