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城市更新的成败关键

来源:每日简报 2022-10-28 14:59:55
A+ A-

文/筑福集团城市更新平台品牌顾问、中国城乡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副秘书长 刘欣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高达1.6亿,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高达0.9亿,两者共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意见》提出,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加快改造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完善老旧小区及周边水电路气热信等配套设施,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科学布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推进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便捷供给。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动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可以预见,在《意见》发布之后,县级城镇的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那么,在利好政策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参与到我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来?

县级城市更新需要三种人

“检验城市更新优劣的标准可归纳为‘引人、聚人、留人’六个字。”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住建部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如是谈城市更新的标准。笔者认为,在各城市间白热化的“抢人大战”主体战场向县级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尤其需要以下三种人。

第一种是对家乡始终怀着一份责任感,愿意为振兴家乡而尽一份力的企业家。这类人在社会上奋斗多年,功成名就,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他们懂得授人以渔。在他们的助力下,以县城为主体的城镇化建设必将得到持久发展。

以任正非为例。2016年,作为贵州人的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率队回乡考察,并决定在贵州贵安新区建立华为的第一个全球云数据中心。2019年12月,华为云计算公司在贵州成立。2020年8月,华为与当地政府联手打造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一个月后,华为宣布与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在科研交流、税务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智慧校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开展合作。产业的振兴,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依托数字经济,贵州从全国的“脱贫主战场”一跃成为“数字新高地”。全省GDP从2011的5615.55亿元,飞跃至2021年的超过19586亿元。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如果有更多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参与其中,那么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会快速前进。

第二种是曾外出求学或务工,因为外部环境影响,最终选择回家乡发展的人才。他们相对年轻,虽然没能融入大城市,却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不愿碌碌无为。在知乎、百度等大型网络平台上,经常被热烈讨论的话题“适合县城的创业项目”,大多来自于他们。比如,某社交媒体上记录了一个在澧县开无国界餐厅的湖南女孩。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的传播方式,她成功地改变了县城女性的消费模式。事实上,每天都有在家乡尝试开设生态园、工作室、露营基地等新型空间的年轻人。他们带回家乡的,不仅是大城市的观念和模式,还有努力拼搏的精神。而县城的未来,非常需要这样的坚持和尝试。

第三种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回乡,而是寻找符合自身价值观念、值得奋斗余生的第二家乡的人。这类人才又被称为外地创客。比如,被授予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的景德镇陶溪川,通过全心全意的服务,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外地创客。

总的来说,人才,以及人才所带来的资源和资本,就是一个城市的流量。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发展急需这三种人才。毕竟,有人气的城市才有烟火气。

县城产品化:让每座城都独一无二

在《意见》中,笔者注意到一个关键词——“一县一策”。这意味着,在特色小镇时代,不乏盲目跟风,避免同质化建设,避免资源浪费,是城镇化建设的大方向。让每座城都独一无二,发挥自身优势,不仅需要因地制宜的政策,更需要在城市更新中贯彻此理念。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立“产品化思维”,能更有效的让县级城市更新服务于人。

一是找准定位,塑造品牌。

县城产品的引流模块,塑造IP特色产品、文化旅游自然是首选。与大众城市不同,县城经济更需要精准定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或借用“天时”,如安溪县、茅台镇可以依托其流传千年、名满天下的特产;或依托“地利”,“中国第一县”昆山,毗邻上海借势发展GDP超越诸多省会城市,或是河北邯郸市成安县,借北京产业转移之机,接盘了高端阀门生产企业,一举成为科技强县;

或借助乡村振兴的“人和”做好城乡结合的桥梁,做农业科技的新引擎,将乡村地区粮仓、药库的优势功能充分发挥,做大做强。

明确定位,让人“眼前一亮”,也让真正的人才清楚看到当地价值。在这个人人愿意“分享”的时代,基于定位的文创及旅游服务,则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品牌传播,有效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二是以优势产业为核心的整体规划。

做好了“引流”,接下来就是转化环节,即“聚人”。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2021年,肥西县GDP突破千亿,成为长三角县级主体的一匹“黑马”。曾经的农业大县肥西,借势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2003年实现产业转型。作为合肥工业发展主阵地,在“十四五”期间,肥西县定位于长三角科创服务,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发展,“筑巢引凤”,2022年规划建设6个主题产业园项目,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60亿元。

为了服务来之不易的产业,肥西县的目标是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为此,政府加大了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套,构建安师大四附、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等、养老公寓15分钟养老圈,提升宜居性,服务于大量涌入的人才。2021年,肥西位居安徽省内人口净流入排名县域第一,成功实现了“聚人”的效果。

三是基于综合整治、查漏补缺的改造更新。

安居,方能乐业。秦虹教授提到的“留人”,指的正是城市的宜居性。但许多县级城市为了快速发展,向大中城市看齐,纷纷设立新区,新老区域在规划上割裂发展,造成旧城区隐患重重。

仍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平衡发展,2022年,肥西县政府以“新城带动老城”,发起了“城中村”整治、消除危房隐患、建设安置房等一系列城市更新改造行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优化营商环境,才能让全体人民分享产业振兴所带来的红利。

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查漏补缺,在城市改造更新中经常面临的违章建筑拆除、非法经营规范化等问题,应高度重视,而改造后的建筑体,应服务于未来城市改造后的网格化管理。在改造内容上,应吸取大城市的经验教训,补上小城镇规划发展之初考虑不全的公共医疗、文化、体育、科技等空间设施,以及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机构,促进人口增长的教育资源等。

四是以终为始的产业升级。

在营商环境良好的前提下,空间的良性发展是必然结果。千县千面,每一座县城空间的产业升级,都不会是同样的路径,但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安溪县拼茶,茅台镇拼酒,但这仅是开始。最终,特色产业的科技化、规模化、国际化,产业链上下游的综合布局和集群完善,才是县城们所真正比拼的真正实力。更何况,强者也需更强,也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寻找新机遇,根据政策布局新产业。比如,已经位列产业强县的青岛胶州就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找到了新定位。2018年,定位于国际经贸合作的上合示范区落户胶州。三年后,示范区已成为中欧班列路途上的一站,通过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49个城市、累计集聚贸易主体1700余家,引进了包括吉利卫星互联网等总投资1752亿元的51个项目,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国际“朋友圈”。

中国的县城空间千差万别,对于产业,有发展迟缓的县城来者不拒,也有领先的县城是在认真筛选。区块链产业被纳入淘汰产业行列,新能源、光伏等一些产业虽然看似炙手可热,却要考虑是否因为过剩而被钻政策漏洞,发展到最后却成了一地鸡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城市更新重心朝县级空间转移,是利于国情的选择,更是一个新的课题。其影响的不仅是自身,同时也会驱动大中城市某些更新进程加速。中国境内共有2844个县级行政区域。根据2021年数据,全国“千亿县”的数量为43个,GDP均值为1630.4亿元,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在城市更新的未来行动中,我们相信能够看到它们焕发活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既有城市的更新,还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市更新需要政府引导资金、社会资本的联合参与,只有以人为本,经过人民验证,带来真正市场回报性的项目,才具有投资的价值,才是更新的正确路径。图片来源由筑福集团提供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