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来源:壹点网 2022-11-22 11:16:15
A+ A-

年来,林芝市实现了农牧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当前正处于大抓产业、大兴产业、转型产业的关键时期,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1364”发展思路,以林芝市创建改革开放先行区为契机,立足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重点。结合林芝资源禀赋,贯彻落实《林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芝市农牧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林政发〔2021〕37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做强以茶叶、藏猪、林菌、林果为主的“农牧林”特色产业,探索产业发展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生产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利益链”协同发展,形成大产业、大整合、大推动、大连接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一、发展目标

“十四五”末基本解决全市495个纯农牧村(居)产业发展不衡、群众收入不衡问题,确保全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均水,确保全市所有村居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全区均水,确保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全区均水,确保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农村人口收入。

二、农牧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一)发挥资源优势,探索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宜农则农,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从土地取食,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质水果,着力将林芝打造成为“高原水果之乡”、全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坚持宜牧则牧,从草原取食,大力发展河谷畜牧业,将林芝打造成为“高原藏猪之乡”,全区重要的猪肉产品供应基地;全区重要的奶源供应基地之一,“高原优质娟姗牛繁育供种基地”和全区牲畜良种繁育中心;坚持宜林则林,向林索食,积极培育藏木耳,羊肚菌、猴头菇等食用菌,灵芝、天麻、藏贝母等藏药材,探索发展林麝、梅花鹿养殖,将林芝打造成为全区最大的林下经济发展带;坚持宜水则水,向河(江)索食,大力发展高原冷水鱼产业,设立增殖放流站,将林芝打造成全区重要高原水产品供应基地;坚持宜游则游,走旅游优势道路,围绕林芝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创新“景点+产品”、“房东+股东”模式,设立农产品“摊位经济”,将本地农畜产品融入“吃住行娱游购”旅游全过程营销,让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绿色发展路、增低碳收入。

(二)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全产业链条

牢牢把握市场这一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规模为基础,实施产业提档升级行动。进一步建立产业链。围绕茶叶、藏猪、林下资源、高原优质水果、冷水鱼养殖等特色产业,以数字化运营为抓手,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行“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形式,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进一步健全供应链。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供应链企业及合作组织的作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供给能力,健全供应链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销售链。加强线上线下营销,以电商、直播带货和招商引资会、展销会以及商超,区内外建立直营店“五专一”等形式营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基地、农户、市场无缝对接,畅通销售渠道。进一步紧密利益链。注重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产业收益分配机制,在群众参与“全产业链”过程中紧密利益联结,确保群众增收。

三、农牧特色产业发展举措

以农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为重点,以品牌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提升林芝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认知度。将发展产业收益资金60%作为村集体滚动发展资金,努力构建“龙头产业/企业带动、合作组织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抱团式发展道路。

(一)优化一产,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全力打造农牧特色产业基地。做精做优茶产业。在墨脱、波密县、察隅县、易贡茶场、察隅农场主要茶叶生产区种植面积5.4万亩和墨脱县、察隅县、易贡茶场主要深加工区23条(其中,初加工11条(含杀青点3个)、精深加工12条)茶叶生产线的基础上,坚持“强基地、育品种、树品牌”的发展方向,加快易贡茶场、察隅农场茶苗繁育基地、种苗母本园、察隅农场茶苗繁育基地等建设,提高本地优良茶树苗木本土化生产和供应能力;以林芝市茶叶产业集群创建和波密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以标准化茶园建设为目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规模化茶园提质增效,完善现有茶园内水、电、路、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茶产业绿色有机发展。在做好红茶、绿茶、乌龙茶等细茶市场的基础上,以西藏边销茶主要消费区为牵引,引导边销茶生产与销售,拓展和巩固农牧区边销茶市场基础,让西藏人们喝上西藏茶。稳步发展藏猪产业。以现有的30万头藏(白)猪存栏为基础,继续推进工布江达县为核心区,巴宜区、波密县、米林县为拓展区,朗县、察隅县为提升区的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园基础,以市场倒逼生产,加大火腿、罐头等猪肉制品精深加工建设,其余县区做好繁育、育肥等措施,全面实施“企业+”合作模式,以订单式生产促进藏猪数量稳定增长、品质逐步提升、产业效益逐步显现、群众增收持续稳定。推进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藏猪良种扩繁工程,实施养殖场(户)改造升级、依托藏猪产业园实施物联网及品牌建设,发展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促进藏猪产业长期稳定发展。以察隅县、巴宜区、米林为白猪养殖核心区,依托察隅县昌林养殖基地、察隅农场生猪养殖基地、巴宜区宇高养殖基地,米林丹娘养殖基地,提升现有养殖场负荷能力,提高林芝白猪市场保供能力的同时,扩展区内鲜肉市场。构建林下经济产业带。依托现有食用菌种植基地,结合林芝林下资源禀赋,重点在察隅县、墨脱县、米林县、巴宜区等县(区)大力发展藏木耳,羊肚菌、猴头菇等食用菌产业,在波密、察隅、米林等县适度发展灵芝、天麻、藏贝母等藏药材产业,通过培育当地菌种、本地菌棒加工,保障产品溯源,打造林芝“林菌”品牌。不断扩大产能,保障产品精准对接全市现有食药用菌、藏药材供应链经营主体。同时在米林县、察隅农场积极探索发展林麝、梅花鹿养殖。促进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提升现有7.14万亩林果基地管理水,提升现有老果园,稳步推进苹果、核桃、猕猴桃、蓝莓、草莓等优势特色水果产业。以巴宜区、米林县、朗县和米林农场为核心区,重点打造高标准优质苹果、核桃、车厘子、草莓、蓝莓等水果产业基地,大力实施米林农场,巴宜区百巴西藏高原优质水果苗木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猕猴桃、软籽石榴、香蕉、蜜柚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加快发展河谷畜牧业。依托现存栏的36.2万头牛、31.3万羽鸡,不断提升肉蛋奶供给水。以巴宜区、工布江达县、朗县、米林县,波密县为重点,利用冷配技术,以娟珊牛推广为抓手,大力实施黄牛改良。深化与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发展雅江雪牛繁育及推广,力争年生产冻精50万支以上。探索发展西藏高原冷水鱼产业。大力发展巴宜区、朗县冷水鱼和墨脱县热带鱼业养殖,以自治区雅江流域水生物保护林芝区域建设“中心增殖站和分站”契机,大力发展高原冷水鱼产业。

二是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品质。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规划实施,整合各类资源,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全市3个粮食主产县、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确保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进一步稳定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碗里装的是自己的粮食。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重点围绕市县(区)城镇、大力实施设施农业建设,推进蔬菜种植结构调整,持续丰富蔬菜品种、扩大蔬菜产能、强化市场供给。围绕现有3.8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综合高效生产。提升改造现有设施蔬菜大棚,切实增强蔬菜供给能力,特别是提升冬季瓜果类蔬菜生产能力。

三是大力实施产业融合项目。按照优化产业布局、汇集资源要素推进集聚发展,完善利益联结、加快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计划创建以茶叶(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易贡茶场、察隅农场为重点)、藏猪(工布江达县、巴宜区、米林县为重点)为主导产业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拟创建以林芝市农牧特色产业精深加工、藏猪、茶叶和食用菌、苹果和藏药材、辣椒为主导产业的林芝市农牧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园区、波密县茶叶和食用菌产业园区、米林县苹果和藏药材产业园区、朗县辣椒产业园区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创建工布江达县巴河镇藏猪、墨脱县墨脱镇茶叶、朗县登木乡牦牛、朗县金东乡牦牛、朗县洞嘎镇辣椒、巴宜区米瑞乡蔬菜、米林县羌纳乡苹果、察隅县下察隅镇猕猴桃、察隅县察瓦龙乡软籽石榴等21个产业强镇。全市将立足资源特色、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以乡村发展为、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要素融合为机制,力争实现BJ县产业融合项目集成全覆盖。

(二)壮大二产,提升产业辐射能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以林芝市创建改革开放先行区为契机,聚焦林芝市农牧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林芝市农牧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园申报工作。依托林芝市经开区现已入驻的林芝墨脱茶业有限公司、西藏上诚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甘露宇拓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藏达娃曲珍实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大力推广“生产+加工+品牌+营销”发展模式,逐步补齐现有园区内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不断统筹优化现有园区功能分布,积极引进区内外高质量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滚雪球效应,(目前农畜产品加工供应链经营主体加工产值为32.5亿元),力争农牧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实现产值占比达到林芝市全市农畜产品加工产值80%以上的目标,打造成为全区领先的功能、生态型、绿色型的农牧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园区。

二是支持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在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易贡茶场持续推进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在工布江达县推进藏猪综合加工示范区进程;在朗县推进辣椒产地初加工基地。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格局。

三是接续发展冷链仓储产业。以林芝市经开区为核心,依托已建成的市级和部分县级仓储冷链设施为依托、继续推进县、乡级冷链仓储项目建设,不断健全农产品商贸物流体系。通过打造价农产品贸易市场、提高直销店覆盖面、建立应急储备体系等措施,进一步降低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和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整体提升农产品存储供给能力。

(三)提升三产,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一是健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立林芝市农牧特色产业供应链体系,健全供应链服务,实现农牧特色产业全产业供应链。引导全市现有经营状况较好的392家经营主体和建全482种农畜产品线上线下供应链服务,涉农经营主体向粮食主产区和农牧特色产业优势区集聚。开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定、农牧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奖补方式,落实30%的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形式,紧密利益联结,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导农牧民群众将土地、林地、草场等资源向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集中,推动产业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市场化转变。实现农户与经营主体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打造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林芝样板。

二是拓宽农畜产品营销渠道。建立健全线上线下销售。充分发挥京东、天猫、832、“7+2”消费援藏等线上优势,采取传统电商渠道+直播带货的方式向区内外市场销售农畜产品。发挥广东12221市场体系、林芝市经济开发区农牧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园区、价农贸交易市场、“五专一”和东部沿海一线城市农产品“直营店”等线下作用,拓展林芝农牧特色产品销售空间。借力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增强县(区)、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配送中心服务功能,建立符合电商行业及消费需求的农牧产品供给及物流体系,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和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发挥农牧业产业链“接二连三”的功能,延伸农牧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充分发挥疫情期间“林芝市保供生鲜农产品共享服务”经验优势,以“林芝市农牧特色产业数字化运营建设项目”为抓手,积极打造“生产基地+惠民直销+商超销售+社区配送+”等供应链营销服务建设,探索“大数据+特色种养业+市场+社区”融合发展网络,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有保障、销售有、群众得实惠,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积极打造林芝区域公共品牌,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故事”,不断提升林芝市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加快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机制,立足西藏高原“净空、净水、净土”资源优势,实施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行动、培育农产品网络销售电子商务品牌,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推动“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目前全市共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55个,企业28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家76个、绿色食品15家30个、有机产品6家3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家11个)。加大“林芝源”区域品牌和林芝苹果,林芝木耳,林芝松茸,林芝灵芝的宣传、打造、推广力度,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储备库,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构建社会监督体系,不断提升林芝市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增加农牧特色产业附加值。

四是全面打造农旅融合产业。农旅融合产业是农牧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型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前景广阔。林芝将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为契机,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铁公机”区位优势,利用G318、G219、丙察察等黄金旅游线路,巴松措、雅鲁藏布大峡谷、米堆冰川等自然景观景点,充分挖掘农牧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做足做好农牧特色产业观光体验文章,开发生产更多附加值高、具有林芝特色的农畜产品,在精品民宿、景点展销特色农畜产品、发展旅游摊位经济等,逐步形成“后备箱”“伴手礼”等旅游产品,拓展延伸“旅游+”产业链,通过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建设起集农牧、文化、康养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产业链条,实现“吃住行娱游购”与农牧特色产品全面融合,让农牧民群众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逐步将农旅融合产业打造成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富民工程”。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将再接再厉,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农牧林特色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林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乔多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