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紧扣省委“十大战略”、郑州市委“两化五强” 部署要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五统筹五确保” ,高位谋划,全域统筹,持续发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走在全省县(市)前列,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一、统筹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目标、管长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明确发展目标。新密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平台,紧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个牛鼻子,坚持短期“抓短板、夯基础”治标,长远“抓巩固、建机制”治本,依托全市乡村振兴 “15511” 总体布局,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二是构建处污体系。把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按照“合理规划、集约节约、全域覆盖”的原则进行布局,投资29.18亿元建立污水治理管控中心和市区、乡镇、行政村的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管理体系,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四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3.78万户,建成污水处理厂3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590个,铺设管网2538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5%。三是优化垃圾处理。制定《新密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新密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形成生活垃圾户投放、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新密模式”,建立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计量、处理等监督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出台定人、定岗、定收运车辆的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机制,实行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工作与环卫工作考核奖惩挂钩,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标杆、树典范。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文化传承、生态休闲旅游,科学构建美丽乡村组团。一是科学优化布局。按照“恢复巩固一批、高标新建一批、拓展连片一批 ” 的思路,结合村庄空间布局、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设施、地理区位条件等高标准编制规划,注重“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 ,实现“一处美”向“全域美”的跃升。二是示范带动引领。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抓点带线促面,按照达标村示范村的创建标准,选择基础条件好、“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行政村,因村施策,分类推进,示范引领,全面提升,投资8.37 亿元建成美丽乡村试点村、精品村 13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50 个。三是打造特色典型。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助泉寺村突出密玉文化特色,以 “ 古玉助泉、寺外桃源 ” 为主题,展现石之美、山之韵,打造山野幽居,惬意助泉,实现旧貌换新颜。楼院村按照 “ 五美 ” 标准,打造山区美丽乡村特色亮点,昔日的省级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三、统筹生态文旅植入,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品位、添色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古城·山城·旅游城”为主线,建立“条块互动”工作体系,带动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一是生态建设增绿靓美。大力实施 “上山进村入户” 国土绿化行动,广泛开展“果树进村、一村万树”活动,按照应绿尽绿、见缝插绿、适时补绿的要求,坚持多绿化少硬化、多种树少种草,大力对村庄出入口、空闲地、公共区域、房前屋后进行绿化,逐步实现村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努力达到“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花中”的目标。截止目前,全市绿化面积455万平方米,栽植乔冠树木65万株、花卉苗木168万株。二是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在持续巩固“清洁家园、美化乡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煤矿沉陷区专项治理等系列综合整治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城乡结合部、乡镇镇区、集贸市场、沿河沿路沿沟等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六乱”,积极开展“六清”,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面貌。三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文旅文创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按照“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理念,以超化黄固寺、尖山楼院、平陌龙泉、米村朱家庵、牛店助泉寺等美丽乡村为带动,启动省级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努力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的焕然新生。成功举办以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为聚点的袁庄万亩油菜花节、伏羲山杏花节、密二花节、九里山槐花节、民俗美食节等活动,带动乡村旅游持续火热,全面引领旅游发展新时代。
四、统筹农村产业发展,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支撑、能持久。夯实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 “造血” 功能,以产业反哺人居环境改善,才能支撑有力、行稳致远。一是狠抓产业支撑。按照“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到产业发展,聚焦一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分散”转变为“集群”,充分发挥当地的农业优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 152个,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 。二是创新经营模式。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通过入股、委托转包、季节性承包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支持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采取公司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农户)、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基地+农户)、科技服务带动型(龙头企业+科技推广+农户)等不同的合作模式,建立产业市场与农户的连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三是保险护航发展。加大对特色农业支持力度,对林果、蔬菜、农业设施、食用菌、肉牛、肉羊、苗木、花卉、湿地农业9类特色农业参保,按照市级财政承担70%、县级财政承担20%、参保企业或农户承担10%比例进行财政补贴,在乡镇、伏羲山管委会广泛设立农业保险服务工作站,通过业务管控、层级安排,不断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效率,持续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
五、统筹基层党建引领,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保障、增动力。以创建“五星”支部为抓手,聚焦夯实基层、打牢基础,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强“头雁”队伍。坚持支部推动、支书带头,引导村党组织找准作用发挥的有效切入点,推动组织建设、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启动“头雁南飞助振兴”计划,首批选派15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杭州、湖州开展跟班学习历练,培训 “两委”干部2300余人,建立导师帮带对子98个,推动转理念、提素能、强治理、促发展。二是注重抓人促事。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通过逐村观摩、支书论坛、 “亮赛比” ,通过抓人促事、抓村促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不断促进整体工作提升。借助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靶向施策、一抓到底,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三是强化长效管护。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党员出动、党群互动,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管护机制,压实责任,激发各方积极性。 按照每个镇区不少于15人、每个行政村5—8人的标准,配齐保洁人员,做到一天至少两扫、全天保洁,全市农村配备环卫人员3402 人。(新密市府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