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永葆“三心”——浅谈高校如何落实“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来源:壹点网 2022-11-25 09:43:13
A+ A-

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靳祥鹏

回望过往,辉映未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是举旗定向的重要历史时刻。新时代新征程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蓝图徐徐展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扬帆起航。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体现了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推动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教育重镇,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校也是科技创新的广阔舞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青年科技人才集聚于此。高校为现有人才提供了一展身手的科研平台,为未来人才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成长空间。既是教育和科研的重要阵地,又是新旧人才队伍衔接的关键节点,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系统且长期的工程。

结合自身在高校工作多年的经验,笔者认为,高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三心”贯穿历史、当下与未来,“三心”即为忆苦思甜的恒心、革故鼎新的决心和愚公移山的耐心。以“忆苦思甜”的恒心回望历史,汲取奋进力量;以“革故鼎新”的决心立足当下,实干创造辉煌;以“愚公移山”的耐心面向未来,不惧风高浪急。

常怀忆苦思甜之恒心,才能不忘初心

常怀忆苦思甜之恒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回首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是中华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高校在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时,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充分发挥党在高校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高校事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和思想引领,把各类人才团结凝聚在党和国家的周围。在引进人才时,严格把关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鉴定工作;在引进人才后,加强纪律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政治站位。加强对人才队伍的政治吸纳,积极发展高知党员。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派思想素质高、能力过硬的教师党员担任教研室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发挥“双带头人”的辐射力量,坚定有力地保证教师队伍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常怀忆苦思甜之恒心,牢记国家战略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是一以贯之的核心要素,是国家重大战略使命。无论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关键核心技术唯有锐意创新,才能突出重围,发展主动权才能牢牢掌握在我们国家手中。在奋斗历程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与国家重大战略息息相关。在学院成立之初,便将“凝微电力、铸爱国芯”作为学院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植入微电师生心中。在学院发展历程中,始终牢记“四个面向”,急国家之所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铸芯报国”已成为每个微电人肩上的担当、心上的信仰。

常怀忆苦思甜之恒心,传承发扬历史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深刻塑造了华夏儿女的价值取向。回望五千年华夏文明,爱国主义始终是激荡的主旋律。爱国情怀也体现在校园文化中,中山大学从战火纷飞中走来,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血脉在中大人身上代代相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承校园历史文化,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方能凝练成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决心。

具体到学院层面上,在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学院要结合自身特质,体现学科特色、专业风采,增强师生的身份认同感。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中大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红色、专业、高效”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注重学院文化品牌建设,以“红心”、“红新”和“红芯”为品牌元素,贯穿学院发展历程和每个微电人的成长历程。

常怀革故鼎新之决心,方能锐意进取

常怀革故鼎新之决心,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唯有摒弃固有的不符合发展趋势的工作方式,保持大刀阔斧的勇气和不惧风浪的定力,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的一流大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既要着眼于学校学院整体宏观结构的一体化提升,又要着眼于学生微观个体的学习成效。

在宏观战略上,高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需要多个体系协同配合,综合提高治理能力。要以学科专业建设、教学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科教融合、人事制度改革等为抓手,稳步推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工作同心同向同行。

在微观战术上,第一课堂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培养方案上,应注重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专业课程为学生夯实基础,通识课程让学生拓宽眼界。在课程质量上,通过加强教学督导、开展教学竞赛、新老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多角度把控,保障课程教学水平。打造示范性课程,建设“名师金课”。在教学方式上,结合专业特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如工科课程可以组织学生进实验室,开展工艺实验,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操水平。

常怀革故鼎新之决心提高科技报国实力。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之梦鼓舞着我们提高科技报国实力。高校既要为青年人才提供科技攻关的平台体系,又要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科研成长路径。

青年人才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主线,积极推动“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建设,助力青年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加快推进学部制改革,完善学术治理体系。激发院系主导地位,促进跨院系研究合作,推动不同学科的人才合力产出高水平学术融合成果。凝练重点学科方向,组织优秀科研人才形成大团队,促进思想碰撞与合作沟通。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攻关。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业界共建合作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学生是引领未来的科研人才,应多维挖掘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其提供阶梯式成长路径。针对低年级本科生,定期邀请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带来行业前沿知识讲座,拓宽学生视野;举办专业科技实践赛事,为学生提供亲手创造科技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科研的理解。针对高年级本科生,鼓励学生早进团队、早进项目、早进实验室,提前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导师,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团队的浓厚氛围中提高研究水平。打造本硕博一体化贯通的科研培养体系,邀请硕博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学术小导师,以同辈力量引导本科生向学术殿堂迈进。

常怀革故鼎新之决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高校是新老人才队伍衔接的关键节点,既要做好人才引育工作,又要深耕人才培养工作。

高校要汇集一切资源,优化人才引育工作,爱才育才引才用才。

真心爱才,给予人才充分真诚的尊重,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宣传报道。悉心育才,给予人才充分发展的平台,协助人才开展团队建设、项目申报、基地建设等工作。倾心引才,给予人才充分完备的引进机制,建立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精心用才,给予人才充分科学的配置机制,做好人才发展的长期统筹规划。筑巢引凤,聚才引智,培育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队伍。

高校要深耕人才培养一线,拓展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强化思政引领、优化专业设置、狠抓学风建设、培育品牌活动、建设实践平台等举措,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多维多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打造“三力”聚合模式,培养具有创造力的红芯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关键,以“两升两降两保”为工作重点,推动“五育并举”。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构建一体协同、内容完善、保障有力的特色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常怀愚公移山之耐心,定能乘风破浪

常怀愚公移山之耐心,坚持斗争精神。新时代斗争精神来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和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征途漫漫,高校应在发展过程中因时而变,识别前进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同各种内外部艰难险阻作斗争。

常怀愚公移山之耐心,坚持守正笃实。当前我国虽已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取得诸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需要对严峻的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无论是高校还是个人,都要坚持守正笃实,一步一脚印,始终怀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精神。

常怀愚公移山之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在努力走好脚下的路的同时,也要仰望星空,保持永不满足、不惧挑战的热情,凝聚梦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进取的态度勇攀高峰。高校要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大力强化高水平学科的发展,向世界一流高校前列迈进。

守正创新,永葆“三心”,我们务必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全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交相辉映。生逢盛世,我们必将坚定信心,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创造新的辉煌,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