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机器人以芯片研发为本,立足开放视野探索自动驾驶未来

来源:财讯网 2023-02-16 09:04:56
A+ A-

些年在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容等多方面因素的有力支撑下,我国自动驾驶芯片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202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813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达16.73%。到2030年,中国或成为全球自动驾驶芯片第一大市场,占比接四成。

汽车智能化发展为高能芯片提供了舞。以理想汽车为例,2022年12月,理想汽车完成了2.1万辆的交付量成绩,其中L9和L8双双破万。这意味着理想汽车的爆款模式,正在不断地被复制和被验证。 而爆款模式的背后,离不开智能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尤其是自动驾驶芯片。比如,理想L8 Pro是全球首款采用地线机器人征程5的车型,算力达128TOPS。征程5作为算力基石,高效地支撑了理想智能驾驶系统AD Pro的计算需求,可实现安全、舒适的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

今年2月8日,理想L7正式上市。在L7 Pro和Max两款车型的基础上,理想汽车增加“更具价比”的新车型理想L7 Air和理想L8 Air,将标配理想智能驾驶AD Pro 和理想智能空间SS Pro。借助地线机器人征程5芯片的成本、能、生态等优势,理想或将持续扩张其在高端智能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

但这不过是地线大规模交付阶段的冰山一角。在征程5芯片的量产定点合作名单中,不乏比亚迪、上汽集团、一汽红旗等国内主流的自主品牌。可以预见的是:步入2023年,征程5预计将迎来合作车型接连量产上市的热潮。与此同时,距离高阶智能驾驶的大规模落地也更进了一步。

扎根自动驾驶行业,对于地线机器人而言,既是跑通研发和产品的“练兵”机会,亦是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的成长契机,更是打造智能计算的“第一站”。然而,机会往往是伴随着挑战一同出场。

“我们最缺的是什么东西?当时最缺的不是算法,甚至不是软件,而是硬件,核心的处理器——智能计算芯片。”地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TO黄畅曾指出,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其实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联动。他认为“自动驾驶很有可能是机器人的第一形态”,而机器人想要满足可靠、实时、安全,那么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芯片。基于此,黄畅表示,“芯片只是在创业起点时看到的主要矛盾,事实上,随着后续发展,最主要的矛盾也会不断变化,但我们的目标从来没有变过。

涉及到自动驾驶芯片的研发与落地,地线机器人一项理念或者说策略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软硬结合”。关于这一点,黄畅说:“我们跟绝大多数的芯片创业公司是很不一样的”。在他看来,大多数的芯片创业公司是在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和相对成熟的软件生态基础上,做一个越来越好的标准件。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应该怎么去设计软件应用和软件所定义的计算的硬件部分,并且如何做到极致。而地线的差异之处在于,投入更多精力去关注软件的构建。可以说,地线既是最懂芯片的软件公司,也是最懂软件的芯片公司。

再次跟算法或者解决方案公司相比,虽然地线机器人与他们有业务交集,尤其是在算法和应用的开发上,但是彼此更是合作伙伴,大家共同串联起智能车载领域的产业链,共同完成价值创造。

而转到具体的操作范畴,地线机器人认为,要想真正做到“软硬结合”,核心是从应用场景出发,不仅要将软件算法的基础能力打牢夯实,而且要对其未来的发展脉络有着深刻的认知,这样硬件设计才能真正适应场景的计算需求。

从车企和消费者的最终需求来看,大家永远都想得到当下最新、最强的功能,这同样离不开“软硬结合”的演化逻辑。软硬结合的技术优势,有助于驱动产品技术快速迭代。

举个例子,地线算法团队在征程5上开发高等级自动驾驶方案以后,它可以变成参考算法给到开发者,这样开发者通过参考算法、工具链获得芯片的底层优化knowhow,就可以更快地知道怎么去用好这颗芯片。反过来,这样一套软硬结合的knowhow又可以帮助地线更早地判断当前这代芯片的局限和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从而加速迭代。

综合来说,地线机器人的运转模式始于芯片却并不止于芯片,通过芯片的研发去探索更高阶的逻辑,进而打开自动驾驶的全新场景。尽管这条道路可能会有许多波折,但是无论如何,地线机器人已然在路上。在期许中成长,在希望下前行,竭尽全力去探索属于自动驾驶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