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粉垄农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粉垄技术发明人韦本辉一天工作纪实

来源:今报在线 2023-05-17 17:08:34
A+ A-

晓 穆

2023年“五一”假期5天,对于已年届69岁仍在岗的广西农科院二级研究员、粉垄技术发明人韦本辉,为了“粉垄农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几乎都在工作岗位上,奔走在田间地头的科研一线,可谓是当代“拼命三郎”。

5月3日这一天,是韦本辉参加工作50年最具典型“一日工作”掠影:他一口气跑了4个县(市)7个试验点进行科研调查,称得上是他期跑的试验田最多、工作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工作效率最高、收效最好的一天。

当天早上8点整,韦本辉出门,一行4人驱车从广西农科院出发,随行的有制糖企业负责人及其助手。

9点15分,到达第一站——隆安县那桐镇流村粉垄145甘蔗示范基地,是典型的“依地靠天”的“雨养农业”。该基地2021年3月应用粉垄145技术模式连片种植了500亩糖料蔗,在没有任何灌溉设施条件下,2022年1月25日经专家验收,核心区亩产达8.61吨、比传统亩增原料蔗2.47吨、增幅达40.2%;示范区亩产达7.89吨、比传统亩增原料蔗1.75吨、增幅28.5%。2022年为宿根第一年,遇到少有的干旱天气,2022年12月9日经专家验收,核心区仍比传统亩增原料蔗2.17吨、增幅达49.5%;示范区比传统亩增原料蔗1.86吨、增幅42.5%。2023年为宿根第二年,韦本辉发现在尚未施肥管理的情况下,宿根蔗出苗多,且蔗苗粗壮,比前两年更有增产基础;同行的糖企代表也对这一技术甘蔗的宿根表现大加赞扬。

图1 隆安粉垄145宿根第二年甘蔗出苗情况

9点35分,离开隆安基地,10点45分到达第二站——武鸣区定西村东江糖厂的甘蔗种植基地。该基地面积600余亩,在2月底3月份应用甘蔗粉垄145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3月2日,中国糖协主办的全国甘蔗高产高糖及全程机械化经验交流现场会就在这个基地的相邻基地召开,300多位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粉垄145全程机械化作业演示,参会人员都对145技术体系表示高度认可。韦本辉和同行人员仔细查看了这个基地和相邻供全国甘蔗现场演示会基地甘蔗出苗情况,甘蔗出苗均整齐苗粗苗壮,未出现断行缺苗情况,将是达到预期增产的重要信号。

12点20分,韦本辉一行在赶路途中到达宾阳简单吃完快餐,下午2点整到达第三站——宾阳县邹圩镇宾阳联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负责人黄功斗的陪同下,韦本辉考察了粉垄145模式第四年、宿根第三年的甘蔗,以及145模式“侧底耕兼底层施肥”,甘蔗苗多苗粗苗壮,比往年要好。韦本辉发现,145模式第四年“侧底耕兼底层施肥” 处理特别发达,白根多。韦本辉还考察了145模式间种黄豆的生长情况,以及矮化早熟玉米作为145模式特有间种作物,实现粮糖双丰收的可能

图2 武鸣定西基地粉垄145甘蔗出苗情况

图 3 宾阳粉垄145第四年宿根甘蔗出苗情况

图 4 粉垄145宿根第三年经“侧底耕”处理根系情况

第四站——宾阳县邹圩镇韦兴村黄功斗新基地。在查看了粉垄145第三年、宿根第二年的甘蔗后,黄功斗介绍说,2021年连片新种1119.15亩,核心区800亩,2022年3月4日经专家实收测定,甘蔗亩产8.70吨(最高9.4吨)、亩增原料蔗2.80吨、增幅47.46%。2022年为宿根第一年,遇到干旱天气,2023年2月16日经专家实收测定,甘蔗亩产7.17吨、亩增原料蔗2吨、增幅38.7%。韦本辉看到,今年为宿根第二年,目前出苗情况比去年好,蔗苗粗壮,地面无杂草;黄功斗说将比去年宿根第一年要大幅增产。

图 5 宾阳粉垄145宿根第二年出苗良好

第五站——宾阳县大桥镇。是水稻粉垄直播和粉垄水稻移栽等多种水稻种植模式示范点。韦本辉亲自走进稻田查看多种粉垄水稻种植模式的禾苗生长情况;当看到粉垄水稻直播长势好、有望达到预期产量,节工节本,经济高,简单易行,可能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金钥匙,韦本辉甚感欣慰。

图 6 水稻粉垄直播

下午5点20分,韦本辉到达第六站——横州市校椅镇。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基地首次实施了粉垄145和传统种植技术的对比项目,今年3月新植,现场清晰可见,145模式的蔗苗出芽率高、蔗苗挺拔,长势喜人,对比效果显著。

下午6点40分,此时夜幕将降临,到达第七站的横州市另一示范点。该地块300亩,是当地农户今年3月初按照粉垄145模式自种的蔗田,韦本辉发现该地块为典型坡地,但农户未按照等高线布局垄行方向,而是顺着坡度开行,导致蔗地布局不合理。雨水无阻拦的顺行流走,并带走表面泥土,造成水土流失,而且耕地无法通过天然降水得到水分补充;并且农户下种时,盖膜不合理,导致出苗困难,甚至断行不出苗。结合发现的问题,韦本辉当场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揭膜,适当补种,避免断行影响甘蔗产量;二是,结合虫害防治,实施根外施肥补充营养,促进甘蔗发育;三是,在斜坡种植带的排水沟中,每隔5米,筑小坝,力求保水保土,避免水土流失。

调研结束已是当晚8点半,韦本辉从横州市返程回到广西农科院,已是晚上10点。

图 7 粉垄145模式(左)和传统种植(右)的新植蔗苗期对比

图 8 农户粉垄145模式新植蔗田间布局不合理出苗不理想

韦本辉一天工作14个小时,行程500余公里,深入4个县7个考察点,躬身观察与研究,收获满满,感受多多。他作为一名战略农业科学家,认为粉垄技术在水稻和甘蔗方面,可追求新的更高卓越。

水稻,基于粉垄将水稻种植方法变得更简单、更生态、更高产、更经济,为优化我国水稻生产技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图9  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韦本辉研究员

甘蔗,甘蔗粉垄“145”模式,新种1年、宿根4年、5年每亩累计增产5吨,突破了传统甘蔗种植“天花板”;通过此行观察,“145”模式潜力还可进一步深挖,有望成为“粉垄新种1年、宿根7年、8年每亩累计增产10吨”的“1710”新模式,使广西甘蔗均亩产在5吨徘徊,提升到6吨以上变成现实,我国重要战略物资——蔗糖的持续安全供给不再是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