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蒋琼颖律师接受采访纪实:两强两严齐上阵,上市公司迎大考,CCTV发现栏目采访专业律师,金融法律视角看资本市场的大整顿和期待。
年初,中国证监会集中发布了四项政策文件,涉及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监管、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这四项政策文件为《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
上市公司的大考如何安排和应对?对此,我们采访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教授,原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忠先生和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蒋琼颖律师,就目前的严监管谈一下看法:刘教授认为,严监管对市场的最大影响,就是要震慑上市公司且不要把心思用在违法违规钻空子和逐利上,好好发展公司主业才是正途。对资本市场来说,严监管就是加速清理乱象,正本清源才有利于市场生态的恢复,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
刘教授说:“强监管”下,6月2日以前,ST华铁、威创股份、普利制药、*ST三盛、ST易联众、东旭光电、东旭蓝天、*ST越博,ST新疆天顺等9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近日,正威新材及其实控人王文银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行为。这是近期资本市场严监严管的缩影。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有156家公司发布251例违规公告,处罚机构为交易所或证监会等证券监管部门。从处分类型来看,出具警示函占比最高,共有95例,占比近40%;其次是责令整改,占比36%;立案调查30例,占比2%。此外还包括公开处罚、监管关注等类型。整体来看,新“国九条”发布以来,上市公司严监管态势进一步强化。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国九条”,扎实推动资本市场“1+N”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核心内容就是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加快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期间政府监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包括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加强现金分红、股份减持、量化交易等方面监管,督促行业机构履职尽责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保护投资者的鲜明导向。把投资者保护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的全流程各方面。 两高律师事务所蒋副主任(女)认为:当务之急是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水平。第一,持续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是关键。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所提升,净利润保持增长态势。万得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全部A股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10.5%。与此同时,A股市场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一批优质科技企业脱颖而出,彰显出中国制造强劲的全球竞争力。长远来看,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第二,不断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质量。最近几年,在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整体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等方式已建立起了公司治理长效机制。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2023年8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显示,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达64.76,创历年新高,比2022年提高0.36。公司治理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还需不断优化、完善。此外,履行信披职责,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是上市公司“提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已有明显提升。从2023年1月1日至11月16日,1/3左右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披露了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未来还可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全面性。
第三,进一步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率。提高股东的回报率是资本市场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上市公司应坚持投资者为本,积极回馈投资者。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更加注重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积极回报投资者。据统计,近5年沪深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逐年增长,累计分红8.4万亿元。2023年共有3361家沪深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占2023年年末上市公司总数的65.9%;全年现金分红总额2.1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与股东的双赢局面正在加速形成。最后,两位采访者一致认为保护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金融监管总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应与公安,司法机关、地方党委政府、新闻宣传单位以及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的制度机制,合力培育成熟理性的投资文化,积极营造崇法守信的市场生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深信正本清源后的中国资本市场风雨之后见彩虹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