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中国儿童哮喘与慢咳管理峰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峰会由阿斯利康主办,众多权威学术专家共同参与,通过分享儿童哮喘与儿科呼吸疾病的诊治经验和前沿进展,切实推进我国儿童哮喘规范化诊疗和管理水平。峰会在重庆、南京、天津、济南同步联动,汇聚了四地共计16位学术大咖“隔空”交流,线下线上会场近60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重点聚焦国内外儿童哮喘与慢咳指南全面解读、儿童哮喘规范管理模式、儿童哮喘诊断方式评估、疫情时代未来学科发展路径四个方面,加强了儿科学术界对儿童哮喘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意识。
儿童哮喘进入高发季 应重点防控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易受季节影响,在春夏交替之际进入高发期,常常表现为迁延不愈的咳嗽和慢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如何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并在其中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路径。针对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风险因素,要求落实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策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符州教授表示:“数据显示,我国一年内仍有发作的哮喘儿童比例高达61.4%、87.7%的患儿一年发作1-5次、超75%的患儿每年因咳嗽就诊次数超过5次,更有14%患儿就诊次数超过15次。预防儿童哮喘病和慢咳的急性发作以及长期规范管理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呼吸专科联盟副组长赵德育教授表示:“在2020年,中国0-19岁人群的哮喘死亡数为71人。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我们值得为这样的成果感到鼓舞。但对于每一个哮喘儿童家庭而言,失去孩子却是100%的不可承受之重。面对当下严峻的疫情,儿童哮喘患者应成为重点防治对象之一,一旦急性发作可能危及生命。”
儿童哮喘应遵循规范治疗与长期控制原则
我国儿童哮喘防治总体水平尚不理想,规范诊疗面临巨大挑战,这与家长普遍存在“不了解”、“不重视”和“不行动”的诊疗误区有关。具体来看,家长不了解轻症也需要治疗,不了解儿童哮喘不可自愈,有时担心激素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不重视体现在明知孩子有哮喘,但不经常发作就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偶尔喘一喘很快恢复,因此不重视治疗。不行动体现在即便医生开了药,也会觉得用药麻烦就不长期坚持用药。儿童哮喘若不遵循规范诊治、控制不佳,就很容易引发哮喘的急性发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组长刘恩梅教授表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会导致肺功能的下降,且发作次数越多,肺功能下降越明显。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 2022指出:哮喘急性发作是增加哮喘相关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仍有高达30%的哮喘死亡发生在症状非频发的患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国儿童慢性咳嗽协作组副组长陈星教授表示:“新冠肺炎对于呼吸慢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巨大考验。一方面,频繁使用的消毒剂可能成为哮喘患者的“毒剂”,增加了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风险。另一方面,儿童哮喘患者肺功能不佳,自身免疫力差,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很容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疫情时代的儿童哮喘防治,要加强社会公众对儿童哮喘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意识,实现对儿童哮喘对儿童哮喘的规范全程管理,避免急性发作的风险。”
阿斯利康助力中国儿童哮喘诊疗水平提升
儿童用药短缺也是目前儿科领域面临的一大问题,借着此次峰会的契机,专家积极响应国家出台儿童基药目录的重大意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委刘长山教授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儿童医疗诊疗以每年400-500万人次的递增,但基药目录中的儿童用药却无法满足儿科临床用药的医疗需求。由于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理结构与成人有很大区别,所以哮喘儿童用药从一开始就应当进行更加慎重的选择,也更加需要获得关注。将国内外指南优选的儿童哮喘用药纳入儿童基药目录,可改善儿童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帮助更多哮喘患儿能够得到规范治疗和用药。”
面对我国哮喘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不足的严峻现状,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负责人林骁表示:“新冠疫情反复直接影响了哮喘的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增加急性发作风险。作为呼吸治疗领域的领导者,阿斯利康积极携手国内专家学者,广泛协同呼吸治疗领域生态圈的众多合作伙伴,并探索中国儿童哮喘与慢咳的管理模式,让社会各界关注哮喘、关注哮喘患儿的规范化诊疗,共同推动中国儿童呼吸健康事业的发展,践行使更多儿童哮喘患者信心守护、医路童行的使命与职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