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报道,全国已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约39万起,国家反诈中心紧急止付涉案资金逾3200亿元,打击治理电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诈骗手段,反诈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近日,为进一步遏止猖狂横行的电信网络诈骗,深化推进和组织反诈工作,平安银行正式成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委员会(下称“反诈委员会”),全面指导并管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划清前中后台、各环节、总分行责任链,强化“资金链”治理,推动防诈骗工作机制常态化运行,为客户筑起一道牢固的金融风险防控墙。
组建智囊团,群策群力防电诈
作为全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议事与监督管理机构,反诈委员会主任由平安银行行长担任,下设风险合规监查组、发展体系保障组、技术支持组、消保权益督导组四个职能组,职责内容分别涉及内控制度制定及管理、人力资源与财务后勤保障、数据及IT技术支持、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四个职能组将各司其职,形成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全面强化“资金链”治理组织保障,最大限度地压缩诈骗活动空间,推进反诈工作提质增效,为消费者财产安全及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升级智能风控,闭环管理强守护
非法交易的电话卡和银行卡是电信网络诈骗滋生的土壤。针对出借、买卖“两卡”等违法帮凶行为,平安银行一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断卡”行动,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反诈宣教活动;另一方面,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风控管理工具,建立客户账户风险管理闭环体系,化解客户账户风险。
该体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体现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是“安全支付”,平安银行不断创新账户风险管理手段,利用数智化工具,开展全渠道实时交易风险监测,迅速捕捉风险因子,实现“防患于未然、扼杀于摇篮、拦截于戛然”。 其一,平安银行成功打造运营账户风险管理体系,研发实时交易拦截功能,自21年12月上线以来,日均触发59.4笔疑似异常交易,风险拦截准确率达91.4%,有效阻断客户资金流入危险。同步部署的信用卡涉诈监控模型,自今年3月上线以来,共实时拦截高度疑似涉诈资金2420.5余万元;其二,线上依托于成熟运作的SAFE智能风控反欺诈管理系统,2021年防堵金额共计26.09亿元,其中,通过交易过程中AI智能弹屏与AI语音提醒成功唤回2379名被深度洗脑客户。线下始终着眼一线账户风控工作,2021年网点现场共堵截风险事件932起,为客户降低资金损失风险共涉及1.1亿元。平安银行将进一步有力打击各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客户用卡支付安全。
其次是“支付为民”,平安银行从客户身份、交易习惯、个性需求等多维度考量,通过构建客户支付风险分层管理体系,匹配差异化的风险策略,积极探索不同风控标签客群的特色服务优势。例如,面对因防范意识较弱而被诈骗团伙视为目标的老年客户,在建立业务关系初始,平安银行便通过运营账户支付风险评级模型分析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结合客户意愿设置智能化账户额度,在账户持续使用过程中,尊重并重视老年人的账户使用习惯,提供适老版智能设备。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全行超过65%的网点均已完成无障碍通道的建设,且布局改造共20家颐年网点。平安银行坚持从客户角度出发,提升一体化线上服务能力,保障线下账户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金融和非金融需求。
面对交易场景复杂、覆盖范围广泛、追踪记录难度高等挑战,平安银行反诈委员会将继续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让前沿科技为反诈工作赋能,在保证用户服务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全力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和支付体验。
聚焦重点人群,金融为民暖人心
“新市民”作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消费生力军,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群体,守护新市民群体金融安全和安居乐业也就成为了反诈工作重中之重。平安银行反诈委员会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蓝图中,不仅重视健全自身风险防控体系,更致力于提高民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委员会近期正式发起“暖橙行动”,聚焦外来务工人员、老年群体、大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金融知识宣传与教育,用有温度的服务切实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据悉,该活动将通过反诈知识小考、直播课、快闪店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大家主动学习日常反诈知识,筑起民众防范意识安全之堤,带动全民掀起反诈热潮,推动实现“人懂,心清,目明”。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普遍高发的当下,平安银行反诈委员会将时刻绷紧防诈反诈之弦,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战略优势,打好科普宣教与风险防控的“组合拳”,守护用户财产安全,切实增强广大民众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全民反诈,平安中国”的美好愿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