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高标准的工业品仓库内,紧张、忙碌的气息扑面而来。
工人正在按照作业流程,一丝不苟地搬运大型工业品。在工人的上方,高清摄像头依托5G网络,实时监测每一个作业环节,相关的操作数据实时上传后台的数智系统之中,仓储管理作业全流程实时可见,全链路追踪。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宝武集团旗下欧冶工业品的仓储库区,一切尽在数智化中。
一家传统钢铁生态企业想要完成现代物流的数智化升级,需要考虑几个步骤?一方面,庞大的供应链体系需要高效地运转;在硬币的另一面,还涉及到工业品供应链的安全标准。要知道,全品类的工业品对仓储和运输的要求远高于一般消费品。
在菜鸟的帮助下,历时一年搭建的工业品供应链数智物流系统,是物流科技解耦供应链升级改造的产业缩影。在系统的后台云图中,图上每个数据都代表生产线上的一个点位,生产流程正不正常、有何风险、如何最优,都有迹可循。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后端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要求物流服务从快的基础上做到准确的个性化服务,物流的供应链也已经不再是从仓库到运输到配送那么简单,要基于可控的全流程,以高效和安全为终点。
我们可以深刻地看见,物流科技正在让整个物流系统变得更“聪明”,并逐渐影响和覆盖到以工业、农业为主的传统实体经济,以及更多新兴行业。这不仅极大地冲击着上下游产业链的成本及效率,更代表物流科技商业逻辑的一次试跑:物流科技可能关系到一家企业的生命力,而不仅仅只是降低成本。
好的物流科技,能帮企业提高决策力
长期以来,供应链很多环节都各自为战,线上线下渠道信息不通,这就导致企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更多依赖经验和主观决策。例如,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传统物流体系缺少数据分析与辅助判断,在面对订单爆发、运输堵塞等突发情况时,难以实现灵活敏捷应对,更毋论提前精准预测。
传统供应链体系高度依赖人工作业,从仓储业务场景最常见的出库入库、室内定位、密集存储,到运输环节的在途情况追踪、费用数据计算等,再到C端消费者感知最强烈的快件配送,均要消耗大量人力成本。
从国内到全球,越来越多企业主动寻求数字化供应链的转型与升级。一部分大型企业会选择兼并或收购物流科技公司,将其融入到自身业务之中。
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就在去年收购了香港利丰物流和云计算物流公司HUUB,利丰物流的数字化物流和全渠道履约能力,将在剧烈波动的外部环境下提供更精准的全球供应商解决方案;HUUB则专门为时尚行业提供B2C仓储技术解决方案,有助于增强马士基的电商物流能力。
更多企业选择借助外部物流科技公司的力量,以更轻资产的方式完成改造升级。例如,菜鸟的物流科技业务就利用其数据产品能力,帮助多个不同行业的公司搭建其供应链信息系统和数智产品。
除上述宝武集团以外,菜鸟为上汽通用五菱、一商宇洁、宁波电力、重庆烟草等不同领域的多家大型企业量身定制了供应链数智系统。
这些数字化产品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可切实转化的降本与提效。
以重庆烟草为例,过去,企业不知道货物及车辆何时抵达,车辆抵达后还需人工管理停靠及排队,设备和人员常处于“爆单”和“空转”的两个极端。完成数字化改造后,车辆从工厂出发开始信息就被纳入管理,入库管理员能够掌控车辆预计抵达时间、车辆装载货物、预计交接完成时间,系统还能自动编制作业计划、配置资源和调度人员,入库作业效率提升33%,司机卸货最大等待时间从原来的117小时缩短到24小时以内。
企业本身的数字化,包括早期的ERP系统更多解决企业的财务、人力、基本销售的数字化,但物流科技的关注点则放在每个客户的消费行为、每个库存的变化状况、每个订单的履约,在实时监控下,统一把数据汇总和应用。数据本身不产生生产力,但可以提供决策,而物流科技恰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决策力”,避免资源浪费。
物流科技的输出与复用
中国银河证券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为14.6%,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8%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物流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若通过系列专业化、数字化措施推动物流行业提质增效,占比降至12%,中国的物流成本约有万亿级下降空间。
从菜鸟物流科技的主要投入与成果来看,创新板块可分为两大部分。
其一是自动化,用自动化技术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流程化的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企业用工成本问题,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精度、作业安全性。
比如,传统仓储工人需要通过叉车,将托盘托位,有很大的危险性,而托盘是通过自动调度每个托盘的承载机器,进入到仓库里进行库位的选择,降低了工人的危险性;视觉导航、视频识别能力的提升,开始出现大量带有导航系统的机器人,降低仓储工人操作生产的劳动强度。
其二是数智技术,核心是让供应链吸纳数据能力并转变为高质量决策。
数据科学家眼中没有无缘无故的风险。在信号、趋势和各种曲线当中,都能发现端倪。
菜鸟网络科技副总裁、物流科技事业部总经理丁宏伟博士是国内顶尖的数据科学家,在法国国家计算机研究院(INRIA)、IBM长期从事数据科学领域研究和物流供应链优化应用。
丁宏伟博士于2014年加入菜鸟后,围绕着千丝万缕的信息流和物流,带领团队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菜鸟数字供应链分析优化体系,不仅深度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而且还融入了菜鸟对于物流和供应链的深刻理解。
作为物流行业数智化的领头羊,在上述两大创新板块,菜鸟都有相应的核心研发能力和对外的商业化产品输出。结合算法与物流场景数据,菜鸟能够提供多个环节、多个维度的智能分析与决策。
例如,品牌电商客户,当下需要的是柔性供应链,尤其是精准预测与订单爆发后的承接能力;工业制造业客户,对现代数字物流的核心需求是高安全标准、可实时跟踪;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客户,则迫切需要在物流成本和用户体验之间达成平衡。
这种研发偏好与菜鸟的立身之本有关,以消费者物流与商家物流起家,菜鸟的科技创新首先要回应电商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但随着科技积蓄到一定势能,菜鸟的科技能力不再仅限于服务过往的品牌电商和物流客户,而是向更大的范围输出,在不同的行业内复用。菜鸟也逐渐成长为一家产业互联网公司,既具备扎扎实实的物流能力,又持续迭代互联网创新驱动力。
菜鸟的每一项技术单拆出来,都可以灵活应用在对应的行业客户身上。
比如,在自动化能力输出方面,去年菜鸟为泰国头部快递公司闪电达,建成了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自动化仓储系统。泰国物流整体水平落后中国5-10年,大多数中小型库房还在采用手工记账的管理模式,大型物流公司也仅仅实现半自动化,而菜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兼具可靠与低成本,尤其是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让仓库的产能可以根据实际单量进行调整。
以前大促期间,闪电达需要提前一个月聘请上百名外包工人应对暴涨的单量,新系统应用后,仓库不再需要增加工人,只是多上了几台机器,自动化让该仓库的产能翻了三倍。
在数字供应链输出方面,菜鸟与宝洁核心分销商一商宇洁合作共建数字供应链系统,通过大数据联动预测、多级立体仓配网络、一站式解决方案和定制化服务,菜鸟让宝洁双11订单在35分钟内就开始出库,3个小时就开始送到消费者手上。
“好的科技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科技”
尽管中国近年来的供应链升级不断加速,但从全球来看,我国的物流科技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赵先德教授团队一项调查显示,在1380家受访企业中,只有18%的受访企业已经应用了自动化技术,46%的企业应用了物联网技术,31%的企业应用物流大数据,“决策优化与服务创新存在巨大缺口。”
赵先德教授的建议是:“在应用物流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用途,不要’为应用而应用’,也不要忽视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大趋势,兼顾好眼前的降本增效与未来的价值创造。”
从提供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这恰好正是菜鸟在物流科技上的核心理念。菜鸟网络科技副总裁丁宏伟在接受虎嗅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物流科技的研发应用不是拍脑袋的,必须基于行业的需要、客户的需要、产业升级的需要来进行孵化,我们在对外交付和实施过程中坚持客户第一。”
在创新工具的层面,从菜鸟创立之初首推的电子面单,到后来不断深入底层技术而研发的AGV机器人、无人车、数字驿站、数字通关、RFID芯片等产品与工具,都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
通常,一个典型的物流详情操作流程中会存在多个扫描节点,每个节点的扫描都意味着成本的提升。以RFID芯片为例,这是继条形码、二维码之后的第三代识别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但短板也很突出:易受干扰,识别准确率不高,遇到物品叠放乱放的情况,或是周围有金属、液体导致信号受干扰,就会出现清点误差,因此虽然应用已久,但始终未能大规模投入商用。
为了解决RFID的原生问题,菜鸟团队通过优化芯片、读写器和一整套识别算法,将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9.8%,高于此前业界80%的水平,让高效率和低成本可以兼得。
务实好用的创新科技背后,是菜鸟的持续投入与产业洞察。
“长期”和“成本”,是丁宏伟反复提及的两个词。
“菜鸟做物流供应链业务时就充分利用了科技能力,后来又将能力孵化成为方案进行对外输出,我们相信,真正好的科技是有用的科技、适配的科技、低成本高效率的科技。”
物流科技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切实解决行业与客户的降本增效诉求,既要懂物流、也要懂行业,“我们要帮助客户选用适合的科技能力,并消化、应用变成生产力。”丁宏伟说,只有这种务实的物流科技,才能让企业少做无用功,实实在在地解决产业中的问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