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奔
初夏。大巴在绵绵细雨中一路飞驰,闯丘陵、过小镇、跨河谷,又沿着新扬高速前行两个多小时,终于在当天晚上20点30分,来到了江苏省宿迁市市委党校。
一下车,滚滚热流扑面而来。许久,身体才逐渐渐适应了江苏梅雨季节湿热天气。而在遥远的西北——新疆伊犁,这个时间距离太阳落山还有两个多小时哩。
记得上次来江苏,还是三年前的事儿。这次访问宿迁之旅,离不开江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州”)两地在数十年对口援疆工作中形成的深厚情谊和传统,为此次跟班锻炼之行创造了契机。
从扬子江畔到伊犁河谷,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如今,新疆伊犁州城市面貌、乡村小镇,“江苏元素”随处可见,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江苏援疆人的心血与智慧。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新疆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把这些好传统沉淀得愈加醇香。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我在中学时读《史记·项羽本纪》时,记得开篇就是“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但我一直未曾深究过其中的“下相”在哪里。这次我终于在宿迁找到了答案。原来,下相县城遗址就是今日宿城西南郊(废黄河西岸)古城村,“下相”则因置于古相水下游而得名。
因为这个缘故,宿迁也成了“项王故里”。
对我而言,宿迁虽然还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却已经因为项羽的缘故,在我心里忽然变得更加立体形象起来。英雄项羽,宛若多年前曾从故纸堆中隐隐呼唤过我名字的老朋友那样似曾相识。与这位“熟悉”的历史人物握手,我也仿佛融入了宿迁这座城,走近了这里的人。
在宿迁项王故里纪念馆,一位热情的小姑娘,为我们担任导游。小姑娘约莫20岁出头,身着一袭红蓝相间的交领襦裙,手持一把油纸伞,引导着我们在府宅馆祠间缓缓穿行,熟稔地介绍着项羽的故事。
纪念馆陈列柜里,一个个老物件倾诉说着尘封的故事,通过小姑娘的讲解,越发生动有趣。窗外,细雨缠绵;室内,项羽的爱恨情仇,竟渐渐地在我心里开始充盈起来,大有一种梦回历史的切身感受。
此刻,对!就是从此刻开始,我已经属于宿迁这座城。
这座城,在我的心里是温暖的。无论作为历史人物的西楚霸王项羽,还是作为纪念馆导游的那位美丽的小姑娘,正如江苏支援伊犁州一样,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这样的温暖,也必将一生一世都存在于我的心底归处。
在我们临时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座超市。我记得第一次去买冷饮时,售货员阿姨一下子就认出我是外地人。原来,住在这里的邻居们经常工作之余聚在一起,摇着蒲扇,拉家常、打掼蛋,很有人情味儿。谁家要是有个困难,都会搭把手、帮帮忙。而我这个“生面孔”,当然难逃“老宿迁”的“法眼”。
我静静地体味着宿迁的风俗文化,努力把自己也融入进去。随处可见的“宿迁文明20条”,更是付诸于每一位市民日常的言行与实践中……
很快,我就成了超市阿姨眼中的“老面孔”。
在我的家乡新疆伊犁,短距离出行一般都会选择共享单车。但在宿迁,只有属于这座城自己的公共自行车。
起初,我以为此举是为了引入竞争,顺便增加一份财政收入。但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只要单次骑行未超过两小时就免费。在自行车站点,还分布着许多公共自行车维护检修员,他们会根据每个站点用车情况,合理调整自行车数量。这个便民举措,要归功于宿迁市推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为民服务、精准服务,宿迁确实下足了功夫。
“强富美高”新江苏,在宿迁,我感受到这张蓝图正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书写、并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呈现出新时代宿迁激昂奋进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活力。
我尽情地感受着这种活力,仿佛就是一场与宿迁的约会,让我努力地吸吮这种活力带给我们边疆干部的滋养与启迪——
在双沟和洋河两座传统酒业重镇,我看到了为宿迁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活水;在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我目睹了村民通过发展盆景、造型树发家致富,让小盆景开出了致富花的喜悦;在鱼虾跳跃的洪泽湖畔、骆马湖里,我又体验到良好的生态环境,绘就的美好图景与诗意。
一座城,一城人,竟成了我满满的回忆。
作者系新疆挂职干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