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多研究和报告纷纷提出“环境风险”、“极端天气”、“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议题,印证着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正在发生改变。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达成共识:“拼资本拼资源”的时代已经加速逝去,“拼技术拼效能”的理念正席卷千行百业。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已成为很多大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及ESG融入日常业务和企业文化,正在成为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球化浪潮,未来也势必会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因素。
践行碳减排就是这样一件有价值的事:好的结果,现在做的人未必看得见,但这件事跟每个人都有关系。
绿色,是战略变革的底色
绿色是建设“数字中国”、“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等战略变革的底色,“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碳减排”、“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保监管压力和合规诉求,资本也将越来越远离碳密集型、政策风险大、技术成熟度低的公司。
因此,企业的能碳管理能力,将成为衡量ESG绩效的关键指标。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节能,更多的是产业转型和管理升级带来的综合性减排。在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低碳环保对企业而言,不应只是负担和压力,而是实现业务革新的重大机遇。
解决问题前,先理性认识它
不得不说,在实践中,低碳、环保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知易行难。
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慢、难、意愿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围绕低碳经济、能源转换的数字化转型,存在原理性、工程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等众多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科学界、工程界长期存在争论,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此外,技术路线的动态变化频繁,更新迭代很快。
这导致企业很难做出唯一性决策和规划。
而在能碳管理和生态治理的具体业务端,也存在很多痛点:
例如,环境监测依赖人工,难以管理;能耗数据采集不全面,高耗能业务难发现,异常设备难分析;能效指标未知、难以找到低效节点,难于决策;设备运行动态调节能力弱,运行参数难设定;信息集成难,数据质量难保证,数据资产难管理等等。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当前企业在能碳管理和绿色环保方面的数字化建设,更多是在外部环境规制政策压力下的被动改善,仍缺少综合提升ESG表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众多企业在转型路上或陷于困境,或踟蹰不前。
如何降低企业践行绿色环保成本负担,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它们用最少的成本找到最佳的“智慧能碳管理”方案,实现契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孪生等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进度条
在近期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数据赋能、探索未来”分论坛上,多位研究者和行业专家围绕“如何用数字技术驱动和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这一议题进行了分享与研讨。
在分论坛上,腾讯数字孪生产品部/自动驾驶业务总经理苏奎峰就“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智慧能碳管理”的话题进行了分享。
他提出,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建模仿真等多项前沿科技的数字孪生,可以建立“数实融合”的可计算孪生模型,全方位掌握所管理空间的碳排放和能耗数据,能够实时“看到”各项节能减碳手段的实施效果和建设成本,并基于数据实现实时分析、诊断、评估和反馈优化,实现全链路综合能效最优,并达成个性化、经济性的碳中和规划。
同时,苏奎峰还分享了腾讯在建筑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数字孪生方案可实现智慧能碳的“可视化、可分析、可诊断、可优化、可管理”。
例如,通过能碳IOC大屏可直观展示园区各建筑空间能耗碳排、环境与设备运行情况;分析中心可基于完善的建筑运行能效评价体系,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数据分析与展示,挖掘建筑节能潜力;AI诊断与优化,可主动判断和识别建筑各能源子系统运行的健康度和问题,助力节能决策和高效运行。此外,通过数据资源库,可实现多维建筑信息集成,从而高效管理能源数据资产。
除了在园区层面,数字孪生技术在区域碳减排领域也可发挥巨大作用。在过去2年多,北京环丁环保大数据研究院及其合作伙伴一直在积极探索街道、乡、镇层面的碳减排路径,并开展了试点研究。小尺度区域在开展碳减排工作时,通常面临着政府支撑手段不足、数据统计体系不完善等相关问题,而数字孪生技术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手段之一。通过搭建数字孪生碳管理平台,小尺度区域可建立与真实世界一致的城市数字孪生模型,结合采集的动态化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并通过分析建筑排放影响因素和交通道路运行特征,平台可挖掘减排驱动因素,为区域碳排放精准核算和制定碳减排行动计划依据提供支撑。
除了碳以外,数字孪生技术在其余环境要素中同样重要。2022年,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发起,腾讯等多方机构组织联合参与的“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中,腾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环境管理的各个实体要素进行动态监测、描述和预测等,实时掌握生态环境的现状、异常和趋势,发现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关系、规律,以支撑相关部门的环境决策管理。
为了助力推进“双碳”进程,腾讯首先从自身做起,在IDC、楼宇等领域推行“减碳方案”,仅腾讯滨海大厦一地,每年可节省电量超过598万kWh。
同时,腾讯充分发挥相关产业资源,利用自身商务、渠道、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能力,通过数字孪生平台聚拢生态伙伴,共同探索打磨各个行业场景的减碳方案。
整体而言,低碳环保目标下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一定是不断朝前走。其上升的未来一定是精细化分工、专业化分工。
加快“双碳”产业数字化,有待出台完善更多细则性支持政策措施,我们也期待数字孪生等更多数字技术和市场化解决方案的创新,乃至于平台、产业、学术的生态融合,让“低碳、绿色、环保”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