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精神:模糊建筑边界
场地坐落于深圳银湖山与城市界面之间,设计将建筑作为自然与城市的栖息地。根据场地高差因地制宜,减少开挖,还原坡向体验,构筑“山谷叠台”与周边相融,与自然山景和谐共生。同时回应社区,延续组团群落肌理,模糊建筑边界,创造了一个“枕山栖谷,群落叠院”的现代未来开放校园。
建筑生成:重自然,轻建筑
建筑成为自然与城市的连接。以“山谷叠台”元素营造校园与自然的关系,层层递进的“叠台”创造与周边“无界”的连接与融合,建筑与外连接,柔刚共生。
场地划分三个台地,校园与道路衔接;球场位于70米标高,使用效率最大化;入口与院落递进渗透,引景成谷;回应城市肌理,与城市形成友善的社区界面;建筑设计顺应地势高差,垂直交织,穿透的视线通廊,形成单元组团体量,同时根据功能需求融合传统文化类型学及尺度多重考量,形成立体共享的“叠台画卷”。
叠台之上建筑自然生长
校园包含初中部、小学部、体育馆、教师宿舍、图书馆与报告厅、餐厅等功能。我们利用架空层面积创造自由活动空间,及叠台相承与无界连接产生畅游庭院,同时也作为各层课堂的延伸,实现了多样化层级转换。
在这里,建筑思考突破及包含了红线外部分的边界思考,并以跨界与多样化的思维将地形特质转化为创作的有趣属性。
→ 轴测图与入口庭院:学生可在多维度的校园自由漫步,及立体绿廊营造跨年级的多元学习体验 ©AG汇创
→ 建筑剖面图 ©AG汇创
回应社区,延续组团群落肌理
水径路沿街面:街角处采用弧面流线设计,展示友善界面,连接社区,与城交流。
→ 校园主入口沿街处采用弧面流线设计 ©AG汇创
社区街巷 共享集体空间
十字绿轴定义仪式感入口,串联主轴绿谷。编织出社区街巷,师生共享集体空间,营造跨年级的多元学习环境。
→ 仪式感主入口、图书馆与银湖山形成极佳的视线通廊 ©AG汇创
→ 口袋公园友善融入文化街区,在低位平台设计适宜低年级教学用房和餐厅 ©AG汇创
→ 图书馆:共享于初中小学之间的图书馆,明窗透光,光影流转 ©AG汇创
→ 操场与廊道:灵活的教育场景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 ©AG汇创
模块编织,空间互鸣
教学模块的编织创造社交、互动、成长的多元场景,在大校园的场景之中给予小社区尺度的亲切。围院廊道, 层级转换,自然绿坡形成叠台,叠台之上建筑自然生长,在日光和自然通风下享受学习。
→ 模块空间,营造享受学习的多元情景 ©AG汇创
低碳校园设计
以山为枕,以谷为栖息地,这里有充足的阳光,风自由流动,学生在日光和自然通风下享受学习。不仅有利于未来教学的身心成长,从长远来看亦可节省成本并减少碳排放。
→ 天然看台和趣味的活动场所,带来野趣和生态,师生们在这片山谷般的校园中,创造的是教学生态一体化的学习公园 ©AG汇创
项目全称丨深圳吉华街道水径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方案设计)项目地址丨中国深圳
建筑面积丨53,529m²
项目类型丨教育建筑项目状态丨竞赛中标方案 甲方单位丨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设计单位丨AG汇创
设计主创丨吕达文、蔡晖、罗晋伟建筑设计丨余羡伟、何振锋、Andrei Purice、李嘉、李金沂、李沁岭、张晋维、徐振、陈宇恒、梁希、李惠霖
效果图动画丨毛姝娜、肖钟归、熊树良、林建
项目负责人丨曹建伟
关于AG汇创:↓
AG汇创于2007 年在香港创立,是由一百二十余位来自全球多元化背景又充满创造力的设计师组成,国际化的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了设计的多元与前瞻。在都市建构中,我们期望寻求设计的开放与创新,并通过对文化艺术、功能策略和与自然形态的多维思考,建立起建筑与城市、人与空间的情感联结。
于建筑实践中,我们关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跨界研究,尝试探索城市公共建筑及其城市界面塑造的多种可能,并以跨领域的开放与兼容完成对建筑语言的转译,从而创造出新的建筑范例。
于空间营造中,我们从香港多元尺度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得以启发,关注文化、形态、功能、尺度等及人与空间、人与人间的联系,进而尝试探索高密度城市下垂直社区聚落与日常多元尺度空间的设计演绎。
立足于文化与创意视角,我们在积极参与学术和文化研究的同时作品也屡获国际权威专业设计大奖,其中包括德国iF 设计大奖、美国IDA 国际设计金奖、意大利A Design Award 国际设计铂金奖和香港建筑师学会大奖等。同时我们也积极关注并参与当代艺术与设计,并多次受邀参展国内外个展,包括英国伦敦建筑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日本Good Design Award、香港Common Room & Co. 联合展览和香港深圳建筑城市双年展览:建筑十章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