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阳春序开,共赴新程,罗视佳®首张处方落地

2024-03-15 10:22:42       来源:今日热点网

2024年3月14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李筱荣院长开出了眼底病创新药物罗视佳®(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单抗)的首张处方,并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玻璃体腔一站式注药中心”完成注射。这也标志着眼底疾病的治疗,将开启双通路治疗的全新时代!

图片1.png

罗视佳®是全球首款创新双通路机制的眼底注射药物,2022年1月首次获FDA批准上市,同年陆续在日本和欧洲获批上市。2023年12月18日在中国获批上市。目前国内获批的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为我国眼底病患者的治疗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图片2.png

李筱荣院长指出:

罗视佳®是一个全新机制的眼底病治疗药物,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积液的消除能力和延长玻璃体腔的注药间隔,期待罗视佳在中国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全新的治疗武器,也为广大眼底病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作为罗视佳全球Ⅲ期临床的参与者,也非常期待罗视佳可以造福更多的中国眼底病患者。

全新机制,进一步满足眼底病患者治疗需求

作为首个专为眼内注射设计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罗视佳®可以同时靶向抑制引起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关键致病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原有抗VEGF治疗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强效、特异性地同时结合并抑制Ang-2/VEGF-A两种途径,在增强血管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眼底血管渗漏,实现内外双重消除渗漏,稳定血管。

图片3.png

依托高质量Ⅲ期临床研究证据,开启眼底病治疗新时代

在DME领域,YOSEMITE和RHI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显示,约80%的患者接受罗视佳®治疗间隔可延长至3-4个月,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获得同样甚至更佳的治疗目标。中国亚群1年研究结果显示:罗视佳®个体化治疗组75%患者的给药间隔可达到12周及以上,50%患者可达到16周,安全性和耐受性总体数据与全球数据一致。

在nAMD领域,TENAYA和LUCER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约80%的患者在接受负荷期治疗后积液得以彻底消除,而传统单通路药物仅为40%。约60%的患者给药间隔可达16周,约80%的患者治疗间隔可达12周及以上,维持期长久不复发,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实现稳定的疾病控制。

医学无问鼎,步步皆高峰

自1982年-2023年,眼底疾病的治疗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革。

1982年激光光凝的应用,让眼底血管性疾病不再束手无策

2000年PTD的发明, 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选择更加多样

2005年首个抗VEGF应用于临床,开启了眼底血管性疾病打针治疗的先河

2006年-2013年单通路的抗VEGF药物相继问世,同时囊括了单抗和融合蛋白。更强的积液消褪,更长的打针间隔,更好的视力获益,人们对于眼底疾病的治疗,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直至今日,双通路药物法瑞西双特异性抗体成功应用到临床,为眼底新生血管治疗扬起了全新的旗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眼底疾病的治疗在法瑞西单抗的助力之下,也会更上一层楼。

李筱荣 院长 简历

李筱荣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教学名师

亚太眼科20强、首届天津市名医、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及专委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高级临床科学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课题8项,在国内外顶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40篇,包括SCI文章133篇(均通讯作者)。获国际奖项(防盲治盲方面)3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021年荣获眼科学十大进展之一,2015年荣获全国眼底病十大进展之一。国家级专利12项。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34部,2016年作为主编编写国家卫计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眼病学》。自1998年至今,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01人,博士研究生61人,博士后4名,目前出站2名。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阳春序开,共赴新程,罗视佳®首张处方落地

2024-03-15 10:22:42   今日热点网

2024年3月14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李筱荣院长开出了眼底病创新药物罗视佳®(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单抗)的首张处方,并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玻璃体腔一站式注药中心”完成注射。这也标志着眼底疾病的治疗,将开启双通路治疗的全新时代!

图片1.png

罗视佳®是全球首款创新双通路机制的眼底注射药物,2022年1月首次获FDA批准上市,同年陆续在日本和欧洲获批上市。2023年12月18日在中国获批上市。目前国内获批的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为我国眼底病患者的治疗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图片2.png

李筱荣院长指出:

罗视佳®是一个全新机制的眼底病治疗药物,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积液的消除能力和延长玻璃体腔的注药间隔,期待罗视佳在中国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全新的治疗武器,也为广大眼底病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作为罗视佳全球Ⅲ期临床的参与者,也非常期待罗视佳可以造福更多的中国眼底病患者。

全新机制,进一步满足眼底病患者治疗需求

作为首个专为眼内注射设计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罗视佳®可以同时靶向抑制引起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关键致病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原有抗VEGF治疗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强效、特异性地同时结合并抑制Ang-2/VEGF-A两种途径,在增强血管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眼底血管渗漏,实现内外双重消除渗漏,稳定血管。

图片3.png

依托高质量Ⅲ期临床研究证据,开启眼底病治疗新时代

在DME领域,YOSEMITE和RHI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显示,约80%的患者接受罗视佳®治疗间隔可延长至3-4个月,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获得同样甚至更佳的治疗目标。中国亚群1年研究结果显示:罗视佳®个体化治疗组75%患者的给药间隔可达到12周及以上,50%患者可达到16周,安全性和耐受性总体数据与全球数据一致。

在nAMD领域,TENAYA和LUCER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约80%的患者在接受负荷期治疗后积液得以彻底消除,而传统单通路药物仅为40%。约60%的患者给药间隔可达16周,约80%的患者治疗间隔可达12周及以上,维持期长久不复发,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实现稳定的疾病控制。

医学无问鼎,步步皆高峰

自1982年-2023年,眼底疾病的治疗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革。

1982年激光光凝的应用,让眼底血管性疾病不再束手无策

2000年PTD的发明, 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选择更加多样

2005年首个抗VEGF应用于临床,开启了眼底血管性疾病打针治疗的先河

2006年-2013年单通路的抗VEGF药物相继问世,同时囊括了单抗和融合蛋白。更强的积液消褪,更长的打针间隔,更好的视力获益,人们对于眼底疾病的治疗,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直至今日,双通路药物法瑞西双特异性抗体成功应用到临床,为眼底新生血管治疗扬起了全新的旗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眼底疾病的治疗在法瑞西单抗的助力之下,也会更上一层楼。

李筱荣 院长 简历

李筱荣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教学名师

亚太眼科20强、首届天津市名医、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及专委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高级临床科学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课题8项,在国内外顶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40篇,包括SCI文章133篇(均通讯作者)。获国际奖项(防盲治盲方面)3次、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2021年荣获眼科学十大进展之一,2015年荣获全国眼底病十大进展之一。国家级专利12项。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34部,2016年作为主编编写国家卫计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眼病学》。自1998年至今,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01人,博士研究生61人,博士后4名,目前出站2名。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