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速NOA可以说已做经到好用,或者说刚到好用的阶段,但是否做到了让客户爱用,我看未必,而至于城区NOA,现在恐怕连可用都是一个问题,”在3月16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说到。
当下,城区NOA已经迈入群雄逐鹿的局面,从2019年特斯拉率先在国内推出NOA功能后,各大车企纷纷入局,截止目前,蔚小理、比亚迪以及华为这样的智驾供应商都在该赛道上有所布局,其中小鹏和华为走得较为激进,前者在1月份宣布全国243城开通城市XNGP,较几个月前的20城实现了十倍级增长,成为首个城市NOA大规模落地的车企;后者则是在合作车企名单数量上“遥遥领先”,阿维塔、问界的城区NCA也已落地多个城市。
但同时,城区NOA向上突破也在面临诸多难题的考验。其一是如何降本增效,这其中既涉及到如何降低硬件成本,也考验智驾计算方案供应商软硬结合的能力;其二,当下落地的城市NOA,大多是在BEV+Transformer的架构下,选择视觉感知为主的融合感知+高精地图方案,但碍于高精地图的局限性,目前城市NOA在体验上只能算前菜,如何让高阶智驾可用、好用,回归用户价值,同样也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面对高阶智驾的痛点,余凯在百人会上也做了相关阐述:首先,高速NOA系统成本较高,不利于配置普及;同时受地图使用限制,使用场景受限;其次,目前的城区NOA在100公里时速内的闹市区接管10次都有可能。所以,城区NOA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刚刚开始。余凯指出,目前车企都在比拼NOA的开城率,智能驾驶系统的接管率。这只停留在可用层次,而要达到让用户感觉好用的水平,显然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未来,有竞争力的智驾系统会是什么
那么,未来有竞争力的智驾系统到底是什么呢?
显然,这个问题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很难有一份标准答案。但整体来看,智能化赛道的前景正在逐步清晰,方向之争也基本结束,头部玩家基本沿着大数据、大模型,以及软硬深度协同开发的思路,寻找新技术范式突破。
从技术层面看,由于城市NOA的难度远超高速NOA,因此需要更强大的算力和更先进的模型来应对这些挑战。传统的L2辅助驾驶主要是依托2D视觉+CNN实现,而城市NOA则更依赖于BEV+Transformer的感知融合算法处理。即便在争议最大的“有图还是无图”板块,今年的城市NOA发展也逐步形成了几个共识:
一是技术路线趋向统一,BEV+Transformer架构成为核心;
二是重感知、轻地图方案盛行,车企、智驾企业和图商之间开始寻求平衡;
三是NOA要想真正大规模普及,降本是必由之路,至于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成本孰高孰低,以及无图方案减少成本与感知冗余、技术开发增加的成本如何平衡,那就是另一番考量了。
余凯强调:真正有竞争力的下一代的自动驾驶系统,我们通过三个维度来看,第一个维度是叫标准的场景通过率;第二个是通勤效率,第三个是行为拟人。”余凯称,“优雅不怂、从容笃定”是拟人化系统的特点,也是地平线正在开发的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的追求目标。
地平线的解法,来自于高阶智驾样板间
从地平线的角度出发,未来的智能驾驶最终还是要落地到用户价值,所以如何让解决体验问题、成本问题以及安全问题是核心中的核心,而地平线提出的解法是:打造高阶智驾样板间,实现拟人化智驾,全场景全天候可用。
余凯指出:从芯片到操作系统,智能驾驶将会是车载操作系统的“杀手级”应用,而所谓样板间就是地平线会打造全栈的软件方案,并让这个软件方案在一些关键的车型上面量产落地,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让大量Tier1的合作伙伴得到好处,让他们在量产的时候覆盖更多车型,更重要的是整个交付效率也会提升。
以地平线为例,硬件层面它是目前唯一的国产智驾计算方案巨头,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经服务超过30家主流车企量产客户,覆盖110余款量产车型,Soc出货量超过400万片,在国内NOA计算方案市场已经稳居头部;软件算法层面,地平线则凭借3D脑补能力、预测决算一体化、超让博弈算法、超时空融合、无图架构等范式级创新,让系统成为既有观察力又有记忆力的可靠司机,且独有的“跨三域”系统功能力可高效支撑高阶智驾系统实现又快又好的量产,实现优雅不怂、日常好用、全国可用的智驾能力。
当下,高阶智驾的竞争已临近赛点,各玩家之间真正要比拼的是:软硬协同+大规模量产的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这样基因的玩家才可能跑进决赛圈。而在高阶智驾决赛阶段,行业不仅要有引领者,更要有开放的引领者,让“软硬全栈赋能+车企合作共创”成为行业的新生态,为高阶智驾量产突破建立最高效路径。
地平线作为智能驾驶赛道的一个底层赋能者,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的计算平台,提供全栈的工具链,让客户、合作伙伴能够在上面非常方便、高效的形成自己的应用能力。但同时,这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做计算方案,时间周期非常长。去迎接这样的挑战,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同时在文化上面能够耐住寂寞,坚持长期主义。
所以,同样引用余凯的话给文章做总结:“征程的意义从不是抵达,而是征程本身。指引和支撑这段征程的是使命、愿景与价值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