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分红12年连涨,中国平安的底气在哪?

2024-03-26 15:54:41       来源:今日热点网

作者:衣戈

每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战略路径。

战略路径能否自我升级、迭代、持续带来增长的内生动力,正是普通企业与伟大企业之间的分水岭。

位列世界500强第33位、资产规模11万亿,成立36年之久的中国平安,在最近披露的年度财报中,分享了其最新战略布局——“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再次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

首先来看一看平安2023年度业绩的主要情况:

经营业绩稳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37.89亿元,同比增长3.8%,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整体保持稳健。

寿险重拾升势。2023年,可比口径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渠道综合实力增强,改革后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77.7%。

战略协同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正在释放飞轮效应,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3%、留存率达97.7%;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致辞中指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能够同时把握金融、医疗、养老服务行业广阔发展空间,必将在未来十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跳出低估陷阱,决胜未来十年,中国平安“双轮驱动”的底气在哪里?

综合金融贯穿了中国平安的发展历程。

早在二十多年前,马明哲就预言,综合金融是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此次财报来看,中国平安持续深化“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个人客户数2.32亿,其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3%、留存率达97.7%。集团中等收入及以上客户占比超77.4%,高净值客户的客均合同数达21.16个。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综合金融这条路并不好走。

受限于政策监管、科技水平、风险管控、组织协调等多重因素,国际上成功的案例寥寥,最为人称道的是美国的富国银行。

富国银行的打法,可以用8个字总结:下沉社区,交叉销售。 在全美离社区居民最近的地方,富国银行设有超过8000个网点,并统称为金融商店。

金融商店分为两种:一种是零售金融商店,另一种是超市网点。

前者具有独立的经营场所,可开展80多种金融业务,提供百余种金融产品,是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商店;后者设置在超市中,提供包括ATM、开户、支票、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通常有专业客户经理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

通过庞大下沉的金融商店,富国银行不仅吸引了大量低成本的存款资金,而且也能够向老客户不断销售更多的金融产品。

富国银行甚至提出了“Gr—eight(伟大的8)”战略,平均每个客户持有8个金融产品。为此,富国银行花费了巨大的投资和漫长的时间在系统和培训上,才建立起如今享誉世界的综合金融标杆。

相较于富国银行,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更进一步,也更加贴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首先是全牌照带来的无死角配置优势。

一个广为流传的案例是,曾有一位高净值客户,资金配置需求高达3000万,先后找了5家金融保险公司,最终还是由中国平安拿下了这个大单。核心的原因就是中国平安的业务触角涵盖保险、银行、资管等多个板块,持有金融牌照十余种,能够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其次是把线下商超升级为线上“任意门”。

通过聚合链接,中国平安打通了旗下银行、寿险、产险、证券、平安健康等13家子公司APP,把客户最关注、使用率最高的产品入口进行整合,建立综合账户,使客户通过一个“任意门”就可以一键直达其他的相关账户及金融产品的挑选购买,实现多种产品一站配置、多项服务一键直达。

据2023年投资者开放日报告,中国平安旗下各个“窗口”的月度聚合流量规模超过2.3亿,创造了年均5万亿的交易规模。

再就是服务场景更全面。

无论是“买车、买房、买保险”,还是“投资、储蓄、信用卡”,或者“医疗健康、加养老”,各种金融及生活服务,在中国平安都可以获得一站式解决方案。

最典型的案例是在汽车金融领域。卖车险的同时,中国平安也为车主客户提供“购车养车、日常消费、加油、停车、代驾”的一站式、全周期用车需求,提供包括车险、车主题信用卡在内的双边金融产品以及车生活综合权益。

数据显示,平安产险的好车主APP月活用户达到了3590万,平安“车生态”共服务0.89亿平安车主客户,约占全国私家车主的32%,已经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用车服务APP”。

最后是带来了更低的获客成本和更高的客均利润。

综合金融模式下的获客链路更短、客户黏性更强。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个人客户数2.32亿。其中,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3%,留存率达97.7%。且平安年资超过5年的客户高达1.59亿,占比68.9%,高于同业水平。

从更宏大的趋势来看,我国居民的金融需求仍在持续增长。麦肯锡数据显示,未来10年国内个人金融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9%。另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目前我国人均保险密度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较全球平均水平仍有40%至50%以上的上升空间——这无疑会为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业务打开更多增长空间。

作为双轮驱动的另一端,“医疗养老”战略代表了中国平安的一个新增长极。

实际上,早在2021年半年报中,平安就在“经营情况讨论及分析”中加入了一项全新内容——以健康医疗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平安2.32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 2023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

用马明哲的话来说,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既创造了独立的直接价值,也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赋能金融主业。

从保险销售向医疗健康服务方转变,中国平安的这一步棋并非“异想天开”,来自美国的联合健康公司早已打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作为保险的延伸,联合健康内部的医疗健康服务公司Optum,为医疗付款人、企业雇主和消费者等人群提供了综合保健服务、护理管理、消费者参与、配送服务等八大服务。

其优势在于,把多年积累的医疗数据转化成为定制化的医疗决策,为患者提供更加明智的治疗方案,从而帮助用户实现医疗控费的效果。

凭此优势,联合健康的保险客户,大多数都会成为Optum的用户,这也让联合健康突破了传统的保险公司模式,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价值认可。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要做成中国的联合健康,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最终提炼出中国特色管理式医疗”的打法。

对比联合健康的Optum,中国平安的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服务范围更广,逐步建立了强大“到线、到店、到家”服务网络,涵盖咨询、诊断、诊疗、服务全流程。

二是服务内容更完善,在提供医疗服务之外还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养老服务、慢病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涵盖咨询、诊断、诊疗、服务全流程。

在“省钱”之外,更加“省心、省时”。

能够实现这样的服务效果,源自中国平安多年的投入积累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目前,中国平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之一,包括疾病库、医疗产品库、处方治疗库、医疗资源库、个人健康库五大板块,精准诊断覆盖疾病4600种。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的医疗健康专利申请数位居全球第一位。

近年来,中国平安先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将方正旗下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的医院资源融入平安医疗生态圈,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

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选择深圳、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打造康养社区,链接全球顶级的医疗照护资源,引进国际康复医疗团队,打造全周期康复、照护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 “将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提供性价比最佳的医疗养老服务,形成独有的盈利模式。”

马明哲对于“医疗养老”战略的高度评价和期许,也激起了外界对于中国平安未来的想象力。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测算:

联合健康以美国3亿多人的基础,做到了约2.4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中国中产及以上差不多4亿左右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养老需求也越来越大,平安的市值应该是多少?

就算保守一些估计,2万亿的市值,并不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至少A股目前已经有贵州茅台和中国移动实现了这样的跨越。

“公司PB与PE确实很低,但我相信是金子总归会发光,价格总归要回归到与价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对于中国平安当前的估值,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直言不讳。

同花顺数据显示,无论是与自身相比,还是与同行相比,中国平安的估值确实都处于历史低位。

对比国际同行,中国平安当前的估值就更低了。

既然中国平安的“双战略”,剑指“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就让我们来看看后两者的估值现状。

富国银行当前市盈率(TTM)11.25,市净率1.22;联合健康当前市盈率(TTM)20.19,市净率5.09。

可以看到,无论是选哪一个对比,都比中国平安“贵多了”。

除了“低估值”,中国平安的“高分红”,也值得关注。

在此次财报中,中国平安拟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50元,全年股息为每股现金人民币2.43元,同比增长0.4%。

按照3月22日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的股息率已经达到6.02%。在当前红利股深受市场关注的当下,中国平安无疑值得多一份期待。

加上2023年超过300亿元的分红,意味着过去12年中国平安分红实现连续增长,总计超过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而且有7600亿元的边际利润“安全垫”,作为未来利润稳定的基础。

正如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所言:“从分红来看,公司的股息率过去12年稳定增长,领先于行业,面向未来,平安是价值投资的最好选择。”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亦表示:“中国平安的战略是清晰的,始终坚守“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主营业务也保持稳健,执行力方面足够优秀,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因此对未来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分红12年连涨,中国平安的底气在哪?

2024-03-26 15:54:41   今日热点网

作者:衣戈

每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战略路径。

战略路径能否自我升级、迭代、持续带来增长的内生动力,正是普通企业与伟大企业之间的分水岭。

位列世界500强第33位、资产规模11万亿,成立36年之久的中国平安,在最近披露的年度财报中,分享了其最新战略布局——“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再次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

首先来看一看平安2023年度业绩的主要情况:

经营业绩稳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137.89亿元,同比增长3.8%,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整体保持稳健。

寿险重拾升势。2023年,可比口径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渠道综合实力增强,改革后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77.7%。

战略协同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正在释放飞轮效应,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3%、留存率达97.7%;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致辞中指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能够同时把握金融、医疗、养老服务行业广阔发展空间,必将在未来十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跳出低估陷阱,决胜未来十年,中国平安“双轮驱动”的底气在哪里?

综合金融贯穿了中国平安的发展历程。

早在二十多年前,马明哲就预言,综合金融是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此次财报来看,中国平安持续深化“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个人客户数2.32亿,其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3%、留存率达97.7%。集团中等收入及以上客户占比超77.4%,高净值客户的客均合同数达21.16个。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综合金融这条路并不好走。

受限于政策监管、科技水平、风险管控、组织协调等多重因素,国际上成功的案例寥寥,最为人称道的是美国的富国银行。

富国银行的打法,可以用8个字总结:下沉社区,交叉销售。 在全美离社区居民最近的地方,富国银行设有超过8000个网点,并统称为金融商店。

金融商店分为两种:一种是零售金融商店,另一种是超市网点。

前者具有独立的经营场所,可开展80多种金融业务,提供百余种金融产品,是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商店;后者设置在超市中,提供包括ATM、开户、支票、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通常有专业客户经理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

通过庞大下沉的金融商店,富国银行不仅吸引了大量低成本的存款资金,而且也能够向老客户不断销售更多的金融产品。

富国银行甚至提出了“Gr—eight(伟大的8)”战略,平均每个客户持有8个金融产品。为此,富国银行花费了巨大的投资和漫长的时间在系统和培训上,才建立起如今享誉世界的综合金融标杆。

相较于富国银行,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更进一步,也更加贴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首先是全牌照带来的无死角配置优势。

一个广为流传的案例是,曾有一位高净值客户,资金配置需求高达3000万,先后找了5家金融保险公司,最终还是由中国平安拿下了这个大单。核心的原因就是中国平安的业务触角涵盖保险、银行、资管等多个板块,持有金融牌照十余种,能够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其次是把线下商超升级为线上“任意门”。

通过聚合链接,中国平安打通了旗下银行、寿险、产险、证券、平安健康等13家子公司APP,把客户最关注、使用率最高的产品入口进行整合,建立综合账户,使客户通过一个“任意门”就可以一键直达其他的相关账户及金融产品的挑选购买,实现多种产品一站配置、多项服务一键直达。

据2023年投资者开放日报告,中国平安旗下各个“窗口”的月度聚合流量规模超过2.3亿,创造了年均5万亿的交易规模。

再就是服务场景更全面。

无论是“买车、买房、买保险”,还是“投资、储蓄、信用卡”,或者“医疗健康、加养老”,各种金融及生活服务,在中国平安都可以获得一站式解决方案。

最典型的案例是在汽车金融领域。卖车险的同时,中国平安也为车主客户提供“购车养车、日常消费、加油、停车、代驾”的一站式、全周期用车需求,提供包括车险、车主题信用卡在内的双边金融产品以及车生活综合权益。

数据显示,平安产险的好车主APP月活用户达到了3590万,平安“车生态”共服务0.89亿平安车主客户,约占全国私家车主的32%,已经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用车服务APP”。

最后是带来了更低的获客成本和更高的客均利润。

综合金融模式下的获客链路更短、客户黏性更强。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个人客户数2.32亿。其中,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3%,留存率达97.7%。且平安年资超过5年的客户高达1.59亿,占比68.9%,高于同业水平。

从更宏大的趋势来看,我国居民的金融需求仍在持续增长。麦肯锡数据显示,未来10年国内个人金融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9%。另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目前我国人均保险密度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较全球平均水平仍有40%至50%以上的上升空间——这无疑会为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业务打开更多增长空间。

作为双轮驱动的另一端,“医疗养老”战略代表了中国平安的一个新增长极。

实际上,早在2021年半年报中,平安就在“经营情况讨论及分析”中加入了一项全新内容——以健康医疗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平安2.32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 2023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

用马明哲的话来说,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既创造了独立的直接价值,也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赋能金融主业。

从保险销售向医疗健康服务方转变,中国平安的这一步棋并非“异想天开”,来自美国的联合健康公司早已打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作为保险的延伸,联合健康内部的医疗健康服务公司Optum,为医疗付款人、企业雇主和消费者等人群提供了综合保健服务、护理管理、消费者参与、配送服务等八大服务。

其优势在于,把多年积累的医疗数据转化成为定制化的医疗决策,为患者提供更加明智的治疗方案,从而帮助用户实现医疗控费的效果。

凭此优势,联合健康的保险客户,大多数都会成为Optum的用户,这也让联合健康突破了传统的保险公司模式,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价值认可。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要做成中国的联合健康,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最终提炼出中国特色管理式医疗”的打法。

对比联合健康的Optum,中国平安的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服务范围更广,逐步建立了强大“到线、到店、到家”服务网络,涵盖咨询、诊断、诊疗、服务全流程。

二是服务内容更完善,在提供医疗服务之外还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养老服务、慢病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涵盖咨询、诊断、诊疗、服务全流程。

在“省钱”之外,更加“省心、省时”。

能够实现这样的服务效果,源自中国平安多年的投入积累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目前,中国平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之一,包括疾病库、医疗产品库、处方治疗库、医疗资源库、个人健康库五大板块,精准诊断覆盖疾病4600种。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的医疗健康专利申请数位居全球第一位。

近年来,中国平安先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将方正旗下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的医院资源融入平安医疗生态圈,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

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选择深圳、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打造康养社区,链接全球顶级的医疗照护资源,引进国际康复医疗团队,打造全周期康复、照护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 “将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提供性价比最佳的医疗养老服务,形成独有的盈利模式。”

马明哲对于“医疗养老”战略的高度评价和期许,也激起了外界对于中国平安未来的想象力。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测算:

联合健康以美国3亿多人的基础,做到了约2.4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中国中产及以上差不多4亿左右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养老需求也越来越大,平安的市值应该是多少?

就算保守一些估计,2万亿的市值,并不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至少A股目前已经有贵州茅台和中国移动实现了这样的跨越。

“公司PB与PE确实很低,但我相信是金子总归会发光,价格总归要回归到与价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对于中国平安当前的估值,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直言不讳。

同花顺数据显示,无论是与自身相比,还是与同行相比,中国平安的估值确实都处于历史低位。

对比国际同行,中国平安当前的估值就更低了。

既然中国平安的“双战略”,剑指“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就让我们来看看后两者的估值现状。

富国银行当前市盈率(TTM)11.25,市净率1.22;联合健康当前市盈率(TTM)20.19,市净率5.09。

可以看到,无论是选哪一个对比,都比中国平安“贵多了”。

除了“低估值”,中国平安的“高分红”,也值得关注。

在此次财报中,中国平安拟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50元,全年股息为每股现金人民币2.43元,同比增长0.4%。

按照3月22日收盘价计算,中国平安的股息率已经达到6.02%。在当前红利股深受市场关注的当下,中国平安无疑值得多一份期待。

加上2023年超过300亿元的分红,意味着过去12年中国平安分红实现连续增长,总计超过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而且有7600亿元的边际利润“安全垫”,作为未来利润稳定的基础。

正如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所言:“从分红来看,公司的股息率过去12年稳定增长,领先于行业,面向未来,平安是价值投资的最好选择。”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亦表示:“中国平安的战略是清晰的,始终坚守“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主营业务也保持稳健,执行力方面足够优秀,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因此对未来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