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走进上市公司,深度揭秘盛业(06069.HK)

2024-04-19 17:08:44       来源:今日热点网

“盛业的年会就像演唱会一样嗨,副董事长Jerry年年整活,今年男扮女装变身甜心芭比,大秀六块腹肌唱跳《Queencard》,全场气氛直接燃爆了,大伙一窝蜂挤到台前跟着一起摇摆。”

2024年初,一部喜剧《年会不能停!》,击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房,引起了无数人的吐槽。而在银幕之外,上市公司的年会故事也在不停上演。

1月20日,盛业因为副董事长陈仁泽(Jerry)的“猛男女装 魔性唱跳”直接在金融圈火了起来,活力四射的企业氛围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

这一天,一向低调的盛业,开始走到了聚光灯前。

年轻的“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

走进位于深圳福田区CBD中心的盛业总部办公区,一排排研发人员、许多年轻的面孔,一一闪过。

这是一家极具年轻气息的科技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这家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很多部门负责人也才30岁,都很年轻、很有冲劲。” 据记者观察,年轻化的团队往往拥有更强的创造能力,而且更有激情和活力。

盛业在2013年成立。只用了4年,盛业就在港股创业板敲钟上市。2年后,盛业再次转到港股主板敲钟上市。

当时,盛业年轻的高管团队,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这是媒体、券商、投资人共同给盛业贴上的标签。

面对这样一个略显“传奇”的快速发展过程,盛业的大部分管理层都显得十分淡然。

中国有50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其中接近50%的企业都面临融资困境。我们目前只服务了1万多家。我们还是要把精力专注于提升业务和服务,帮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这是一件难但很有价值事情!”这也是盛业众多业务人员的心声,他们打从心底的认可公司的发展方向——“让供应链更高效 金融更普惠”,并愿意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这个赛道中坚持和奔跑。

2024年春节临近期间,中小微企业进入资金需求高峰期。盛业也发起“大干50天 普惠助力中小微”冲刺行动。而“客户为本”、“服务至上”、“共创共赢”、“风雨兼程”等故事,也是盛业大部分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缩影——付出与回报总是守恒的。

盛业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

2013年,普惠金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在这一年的圣诞节前夕,盛业成功拿到了保理牌照,与普惠金融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2023年,是盛业成立的十周年。在这年,我们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特意为股东们做出的实质性回馈行动,将派息率大幅提升至90%。”在年度业绩披露中,盛业欣然宣布。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是3.9年,集团型企业平均寿命是7年。过去10年,保理行业从野蛮发展、粗放经营到强势监管、洗牌清出,大量空转、套利、涉嫌非法放贷的壳公司纷纷出局,超过90%的保理公司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盛业不仅能够连续10年保持稳健增长,而且实现了连续10年盈利,在这个行业确实称得上“奇迹”。

“公司很有前瞻性,在基建、医药、能源等国家战略性行业已经深耕了十年,一直在为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他们还招聘了很多来自产业的员工,对这些行业的业务理解和风险判断都非常精准。”某保理行业从业者对记者表述。

“不良率就是生死线。只要出现一笔坏账可能要几十笔、甚至上百笔业务的利润来填补。盛业十年累计不良率小于1%,这样的风控能力比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强。”某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看着盛业的数据不由感叹。

从众多政府文件和政策指引来看,合规经营或许是关键,而普惠金融则是方向。再从盛业的官网来看,“拥抱监管”、“响应政策”、“坚持普惠”、“服务中小微”一直是盛业的发展主线。

不过,这似乎还不是盛业最核心的能力和优势。

或许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盛业。2022年,盛业举办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数字生态大会。现场邀请了上百人,线上在线人数超千人。

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一出场就毫不掩饰地指出:“作为供应链科技台,盛业也是产业数字生态的参与者、赋能者和链接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台链接能力。”

“和银行比,我们没有资金优势;和核心企业比,我们没有场景优势。但是我们以台链接能力为支撑,台化链接资产端和资金端,台化链接了优质资产和普惠资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灵活、便捷的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对商业性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同样是对企业做前期的风险评估,假如放贷的绝对量同样是10亿元,做1万家小微企业放贷可行性评估的成本加起来要远高于做1个大企业,并且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明显比大企业要高。”

因此,商业性的间接融资其实主要是锦上添花,首选业绩好、安全度高,做起来成本可控的大型企业、成功企业发放贷款。

那么,谁又会为“弱势”的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呢?

从政策导向来看,答案或许就是供应链金融。因为供应链金融通过建立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企业的信用关系,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授信难题。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求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这也为供应链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贸易活动的增长、赊购模式的盛行、政策环境的优化等因素,为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

据艾瑞咨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余额规模达到了36.9万亿元,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

面对这片万亿级蓝海市场,各类参与者都想分一杯羹,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物流企业、产业核心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类金融科技服务企业等。

流水的供应链金融企业,铁打的盛业。

现在,随着中国商业保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不合规的保理公司直接出清,盛业等头部合规企业将满足市场的溢出需求,有望收获高于行业的增速。

港股稀缺标的

如此庞大的市场,却没有一只巨无霸?

一般,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能诞生出多个千亿规模的领军企业,如家电行业的海尔、格力,钢铁行业的宝钢、武钢,电商行业的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

目前,港股供应链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只有联易融科技、中企云链(IPO阶段)、盛业。其中,保持盈利的只有盛业,市值最大的也是盛业。不过,盛业的最新市值也只有42亿港元,还算不上“巨无霸”。

记者了解,联易融科技-W曾经的标签是“供应链金融SaaS第一股”,在业内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主要是在2021年上市不到4个月,就遭遇沽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狙击“财务造假、违规经营、业务集中、杠杆过大、夸大科技”,市值从最高的560亿港元跌至现在的34亿港元,市值蒸发超过90%。

号称“国内最大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台”的中企云链,是首家累计确权金额突破1万亿元的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台。不过,中企云链目前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证监会对中企云链的业务资质、金融牌照、经营合规性、数据安全性等存疑。

根据头豹研究院报告,中企云链与联易融都是基于台上的交易量收取固定费率的服务费。不同之处在于,联易融主要收取不同解决方案的差异化费率以及自有资金促成融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中企云链的云信仅收取0.2%台手续费。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盈利能力都无法保证,中企云链还一度被列异常经营名录。

相比之下,一直“拥抱监管”、“响应政策”、“坚持普惠”、“连续十年盈利”的盛业,反而成了最靠谱的稀缺标的。

40亿市值或为价值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投资者对供应链金融这个行业是有所抗拒的。因此,在本来就冷清的港股市场里,盛业的关注度和交易量也受到影响。”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透露,不过90%的派息率、6.5%的股息率,还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面对分析师的提问,原野表示:“盛业有望继续保持其高股息的分配策略,以体现公司稳健的财务状况及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

记者通过整理公开数据,券商普遍预测盛业2024年的净利润将超40%,远超恒生指数约8%的盈利增速,也就是说盛业大概率可以延续高分红、高派息策略。这样的投资收益率比国债收益率更高。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安信证券研究中心、东方证券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去四年港股一路走低,市场表现在全球资本市场垫底,许多行业中的头部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港股通标的纷纷开始了“港股通保卫战”。若个股一旦被调出,包括机构在内的所有借道港股通的投资者将只能卖出,对股价将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

迫于无奈,港交所已经将港股通的调出标准由“平均月末市值低于50亿港元”放宽至“平均月末市值低于40亿港元”。这对于港股市场中一大批前期遭到市场错杀的优质公司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因此,40亿港元市值或许就是盛业作为“沪股通、深股通标的”的价值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走进上市公司,深度揭秘盛业(06069.HK)

2024-04-19 17:08:44   今日热点网

“盛业的年会就像演唱会一样嗨,副董事长Jerry年年整活,今年男扮女装变身甜心芭比,大秀六块腹肌唱跳《Queencard》,全场气氛直接燃爆了,大伙一窝蜂挤到台前跟着一起摇摆。”

2024年初,一部喜剧《年会不能停!》,击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房,引起了无数人的吐槽。而在银幕之外,上市公司的年会故事也在不停上演。

1月20日,盛业因为副董事长陈仁泽(Jerry)的“猛男女装 魔性唱跳”直接在金融圈火了起来,活力四射的企业氛围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

这一天,一向低调的盛业,开始走到了聚光灯前。

年轻的“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

走进位于深圳福田区CBD中心的盛业总部办公区,一排排研发人员、许多年轻的面孔,一一闪过。

这是一家极具年轻气息的科技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这家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很多部门负责人也才30岁,都很年轻、很有冲劲。” 据记者观察,年轻化的团队往往拥有更强的创造能力,而且更有激情和活力。

盛业在2013年成立。只用了4年,盛业就在港股创业板敲钟上市。2年后,盛业再次转到港股主板敲钟上市。

当时,盛业年轻的高管团队,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供应链金融科技第一股”——这是媒体、券商、投资人共同给盛业贴上的标签。

面对这样一个略显“传奇”的快速发展过程,盛业的大部分管理层都显得十分淡然。

中国有50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其中接近50%的企业都面临融资困境。我们目前只服务了1万多家。我们还是要把精力专注于提升业务和服务,帮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这是一件难但很有价值事情!”这也是盛业众多业务人员的心声,他们打从心底的认可公司的发展方向——“让供应链更高效 金融更普惠”,并愿意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这个赛道中坚持和奔跑。

2024年春节临近期间,中小微企业进入资金需求高峰期。盛业也发起“大干50天 普惠助力中小微”冲刺行动。而“客户为本”、“服务至上”、“共创共赢”、“风雨兼程”等故事,也是盛业大部分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缩影——付出与回报总是守恒的。

盛业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

2013年,普惠金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在这一年的圣诞节前夕,盛业成功拿到了保理牌照,与普惠金融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2023年,是盛业成立的十周年。在这年,我们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特意为股东们做出的实质性回馈行动,将派息率大幅提升至90%。”在年度业绩披露中,盛业欣然宣布。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是3.9年,集团型企业平均寿命是7年。过去10年,保理行业从野蛮发展、粗放经营到强势监管、洗牌清出,大量空转、套利、涉嫌非法放贷的壳公司纷纷出局,超过90%的保理公司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盛业不仅能够连续10年保持稳健增长,而且实现了连续10年盈利,在这个行业确实称得上“奇迹”。

“公司很有前瞻性,在基建、医药、能源等国家战略性行业已经深耕了十年,一直在为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他们还招聘了很多来自产业的员工,对这些行业的业务理解和风险判断都非常精准。”某保理行业从业者对记者表述。

“不良率就是生死线。只要出现一笔坏账可能要几十笔、甚至上百笔业务的利润来填补。盛业十年累计不良率小于1%,这样的风控能力比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强。”某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看着盛业的数据不由感叹。

从众多政府文件和政策指引来看,合规经营或许是关键,而普惠金融则是方向。再从盛业的官网来看,“拥抱监管”、“响应政策”、“坚持普惠”、“服务中小微”一直是盛业的发展主线。

不过,这似乎还不是盛业最核心的能力和优势。

或许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盛业。2022年,盛业举办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数字生态大会。现场邀请了上百人,线上在线人数超千人。

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一出场就毫不掩饰地指出:“作为供应链科技台,盛业也是产业数字生态的参与者、赋能者和链接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台链接能力。”

“和银行比,我们没有资金优势;和核心企业比,我们没有场景优势。但是我们以台链接能力为支撑,台化链接资产端和资金端,台化链接了优质资产和普惠资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灵活、便捷的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对商业性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同样是对企业做前期的风险评估,假如放贷的绝对量同样是10亿元,做1万家小微企业放贷可行性评估的成本加起来要远高于做1个大企业,并且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明显比大企业要高。”

因此,商业性的间接融资其实主要是锦上添花,首选业绩好、安全度高,做起来成本可控的大型企业、成功企业发放贷款。

那么,谁又会为“弱势”的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呢?

从政策导向来看,答案或许就是供应链金融。因为供应链金融通过建立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企业的信用关系,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授信难题。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求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这也为供应链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贸易活动的增长、赊购模式的盛行、政策环境的优化等因素,为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

据艾瑞咨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余额规模达到了36.9万亿元,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

面对这片万亿级蓝海市场,各类参与者都想分一杯羹,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物流企业、产业核心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类金融科技服务企业等。

流水的供应链金融企业,铁打的盛业。

现在,随着中国商业保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不合规的保理公司直接出清,盛业等头部合规企业将满足市场的溢出需求,有望收获高于行业的增速。

港股稀缺标的

如此庞大的市场,却没有一只巨无霸?

一般,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能诞生出多个千亿规模的领军企业,如家电行业的海尔、格力,钢铁行业的宝钢、武钢,电商行业的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

目前,港股供应链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只有联易融科技、中企云链(IPO阶段)、盛业。其中,保持盈利的只有盛业,市值最大的也是盛业。不过,盛业的最新市值也只有42亿港元,还算不上“巨无霸”。

记者了解,联易融科技-W曾经的标签是“供应链金融SaaS第一股”,在业内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主要是在2021年上市不到4个月,就遭遇沽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狙击“财务造假、违规经营、业务集中、杠杆过大、夸大科技”,市值从最高的560亿港元跌至现在的34亿港元,市值蒸发超过90%。

号称“国内最大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台”的中企云链,是首家累计确权金额突破1万亿元的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台。不过,中企云链目前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证监会对中企云链的业务资质、金融牌照、经营合规性、数据安全性等存疑。

根据头豹研究院报告,中企云链与联易融都是基于台上的交易量收取固定费率的服务费。不同之处在于,联易融主要收取不同解决方案的差异化费率以及自有资金促成融资带来的利息收入,中企云链的云信仅收取0.2%台手续费。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盈利能力都无法保证,中企云链还一度被列异常经营名录。

相比之下,一直“拥抱监管”、“响应政策”、“坚持普惠”、“连续十年盈利”的盛业,反而成了最靠谱的稀缺标的。

40亿市值或为价值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投资者对供应链金融这个行业是有所抗拒的。因此,在本来就冷清的港股市场里,盛业的关注度和交易量也受到影响。”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透露,不过90%的派息率、6.5%的股息率,还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面对分析师的提问,原野表示:“盛业有望继续保持其高股息的分配策略,以体现公司稳健的财务状况及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

记者通过整理公开数据,券商普遍预测盛业2024年的净利润将超40%,远超恒生指数约8%的盈利增速,也就是说盛业大概率可以延续高分红、高派息策略。这样的投资收益率比国债收益率更高。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安信证券研究中心、东方证券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去四年港股一路走低,市场表现在全球资本市场垫底,许多行业中的头部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港股通标的纷纷开始了“港股通保卫战”。若个股一旦被调出,包括机构在内的所有借道港股通的投资者将只能卖出,对股价将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

迫于无奈,港交所已经将港股通的调出标准由“平均月末市值低于50亿港元”放宽至“平均月末市值低于40亿港元”。这对于港股市场中一大批前期遭到市场错杀的优质公司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因此,40亿港元市值或许就是盛业作为“沪股通、深股通标的”的价值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