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情,山海若比邻。
近年来,舟山市结对四川达州宣汉县、万源市两地,以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姿态,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实施资源环境开发,深化区域之间多方面协作,携手并进。
当下,两地把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收、劳务协作提质这“四项行动”作为优化协作方式、提升协作成效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产业规模质效,积极拓展消费帮扶渠道,不断培育壮大职业培训品牌,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高效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合力助推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
消费帮扶积极开展
每年12月,是浙江省“消费帮扶月”。作为舟山市的“协作对象”,四川达州宣汉县、万源市两地的有机茶、高山蔬菜、黑鸡肉蛋、牛肉制品等农产品进入舟山市场,为海岛餐桌增添别样滋味。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本着“购买就是帮扶,消费就是公益”的主旨,舟山市积极提升公众对消费帮扶的认识,通过组织宣汉、万源农产品走进浙江农博会,市网联会赴万源开展直播带货的举措,鼓励购买脱贫地区农产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采购脱贫地区产品作为员工福利,主动参与消费帮扶公益基金项目,让消费帮扶行动成为双方协作的重要纽带。
消费帮扶难点在于让产品能够顺利出山进城。对此,两地想方设法畅通保鲜、冷链、仓储等渠道,尽力让特色产品第一时间由地头到餐桌。在这条纽带上所展示的,并非山肴野蔬,而是近年来经过双方精心培育的产业精品。正是近年来,舟山市以万源茶产业、高山蔬菜产业、黑鸡产业及宣汉蜀宣花牛产业等为主要着力点,高效展开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取得的成果。
万源市高山蔬菜基地
例如万源市,在东西部协作中,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强化基地建设,探索家庭农场与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模式,近年来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基地近667公顷。舟山市通过帮扶资金调拨、引进技术合作等方式,尽力帮助万源市建设分拣加工设施,打通冷链物流通道,拓展销售渠道等,让当地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在“四项行动”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优选实力雄厚、本地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全市范围内集中连片布局建设300公顷高山富硒蔬菜种植基地,辐射带动永宁、草坝、黄钟、大竹等片区发展高山蔬菜基地367公顷,优化提升传统蔬菜种植基地,如今年产值已超2000万元,帮助当地800余户人均增收6000元。
同时积极推动万源市与浙江大学舟山校区签订健康农业全产业链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健康农业全产业链技术开发,定期开通东西部达舟冷链物流班车,形成常态化运输班次,实现“舟鲜入达、达菜入舟”的冷链物流闭环,合力打造东西部农特产品协作升级版。
当地还建设高山蔬菜分拣中心2个,对产品进行分级分选、清洗包装、冷链储运,并成功开发预制菜品类近10类,延长高山蔬菜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产品价值。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畅通“蔬菜基地+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精准对接机制,建设高山蔬菜电商平台,与“政采云”“浙里汇”“惠农网”“川供万家”等销售平台合作,带动特色农产品“出山进城”。
除了高山蔬菜,宣汉县还利用帮扶资金建成桃花米、桂花米直采直供基地2个,并与舟山市云廊商贸公司建立了产销对接机制,累计采购宣汉桃花米、桂花米96吨,带动近2000户农户增收致富。采取“销售仓+生产仓+农户”的方式,在定海开设宣汉农特产品展销(直销)馆,在宣汉建立生产基地和设立供货仓,创新推动“定宣两地仓”消费模式。截至目前,展销馆已展销宣汉桃花米、桂花米、菜油、牛肉干等60多个品种,带动了5个专合社上百户农户稳定增收。
双方还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消费协作平台,共同开展宣汉农特产品推介会、展销会,支持发动宣汉企业积极参与宣汉农特产品在东部的促销活动,促进更多农特产品持续稳定出“山”入“海”,带动上万户农户持续增收。同时,两地开展“山海相约·舟游达州”活动,从今年9月起达州市13个3A级以上景区对舟山居民免费开放,进一步激发达州文旅消费活力。
蜀宣花牛养殖基地
特色产业广泛开发
在打通山海、广开销路的前提下,近年来,围绕达州地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定位,舟山市提出目标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全市前后方、各部门合力,积极寻求当地特色产业,高效开展提升行动,扶持做大做强。其中,万源市特色茶产业、宣汉蜀宣花牛产业等实现产业“蝶变”。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在达州万源市,以“蜀韵”“巴山雀舌”为茶叶品牌,一批当地企业在与浙江企业的合作交流中不断做大做强,当地先后获评“中国名茶之乡”“四川茶业十强县”。
当地茶产业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来自舟山的资金引育。万源茶拥有“生态、富硒、有机”三大优势,但长期以来也存在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品牌不亮、影响力不强、效益不高等问题。在东西部协作模式下,舟山市累计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近亿元,突出招大引强,撬动社会资本3亿余元,以茶园提升、茶企培育、单品突破、品牌打造、科技兴茶、川茶出川为抓手,有效破解难题。
截至目前,在东西部协作的助力下,万源已建成茶园1.68万公顷,年产茶叶7580吨,综合产值达17.58亿元。引进浙江杯来茶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落地万源,开发冻干闪萃万源茶,夏秋茶发酵“茶叶酒”,有效延伸茶叶产业链。当地茶叶加工生产线目前累计达到100条,通过茶叶基地建设,共给当地脱贫户实施保底分红620余万元,资金回报率达33.68%。
而在达州宣汉县,如今“一头牛牵出一条产业链”已成为现实。当地蜀宣花牛产业“多点开花”。目前,全县牛存栏18万头、出栏11万头,实现牛业综合产值62.5亿元。
“四项行动”中,舟山助力宣汉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当地以“蜀宣花牛+优质牧草”为主导产业,形成种养循环发展模式,种养循环覆盖面达100%。园区主导产业产值6.84亿元,占总产值80%;适度规模养殖场存栏肉牛7231头,适度规模养殖占比达87.4%。
如今,蜀宣花牛已被列入国家肉牛优势产业集群;宣汉被评为全国黄牛、蜀宣花牛种源基地,荣获“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荣誉称号,成为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
在此基础上,宣汉蜀宣花牛产业积极迭代发展,拓展产业链条,建成佳肴食品等加工企业7家、大型肉牛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成功研发牛肉松、牛肉片等产品,肉牛加工产值达3.5亿元。培育引导市场主体入驻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聘请网络代言人直播带货,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当地成功培育省市龙头企业6家、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2个,打造蜀宣花牛产业化联合体1个。发展专合社28家,带动1523户农户入社。目前,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2023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5.13%。
除了茶叶、蔬菜和牛肉,还有更多当地特色农产品被逐步开发。
今年,万源旧院黑鸡特色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被纳入两市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通过品牌塑造、数字赋能,着力打造东西部协作中的“黑鸡”符号。在多方力量帮助下,依托四川省三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集合当地多个乡镇打造成黑鸡养殖加工产业发展核心优势产区,加快推进实施全产业链项目,精心培育核心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数字中心,深度开展旧院黑鸡冰鲜、熟食、汤汁等产品研发,切实解决加工难、加工成本贵的瓶颈。
当前已规划旧院黑鸡产业发展乡镇21个,其中重点基地乡镇12个,成立了旧院黑鸡养殖新型经营主体68家,培育达州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13个,专业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200余家。2024年旧院黑鸡存栏量将突破200万羽,出栏600万羽,商品蛋5500吨,实现产值6.7亿元以上。预计到2027年,黑鸡年出栏将突破1000万羽、黑鸡蛋1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
舟山市以“四项行动”为指引,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突出量质双升,注重增收成效。聚焦茶叶基地建设,通过实施产业协作项目,实现茶叶基地量质双提升,现已建成现代茶叶万亩示范区3个,5家企业茶园取得了有机茶基地认证,辐射带动了大量脱贫户增收,当地农民的日子愈发红红火火。
浙江正凯集团投资建设项目现场
产业集群协作打造
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变化不仅出现在农业方面,也体现在工业产业的崛起和多种行业的并进。聚合浙川优势,加强产业精准衔接,确定“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的产业集群打造思路,因地制宜谋划引进了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有力推动达州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近期,浙江正凯集团投资建设的宣汉化工产业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尾声,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50亿元,年创税40亿元,这一项目正是舟山市引导和调动浙江化工资本资源的成果之一。在舟山方面积极推动下,浙江正凯集团投资230亿元打造宣汉化工产业项目,力求建设全国新一轮东西部产业协作典范。
浙江正凯集团打造的宣汉化工产业项目,是“浙江资本+四川资源”聚力打造的浙川东西部协作单体最大投资项目。达州是“中国气都”,拥有丰厚的油气产业资源。如何助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舟山在多方面实施探索实践,参考自身发展全国最大的单体千亿级绿色石化产业的模式,按照“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的发展思路,协助宣汉县以产业共生关系精准招引合作伙伴。
双方充分发挥四川战略优势和资源优势,调动和激发浙江市场经济优势、企业家资源优势,突破东西部协作“一市对一市”限制,在浙川两省协作的大背景、大平台下开展组团帮扶,以产业项目的契合度、粘合性,合力引产业、招项目。2021年11月,宣汉县与浙江正凯集团正式签署投资合作项目协议。
浙江正凯集团这样的“链主”型企业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快推动宣汉构建现代化产业格局,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助力宣汉完成从“国贫县”到“百强县”的华丽蝶变。同时,浙江正凯项目有效改善了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已吸引34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投产后能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舟山聚焦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做大“江海直达+长江班列”等海江铁联运规模,推动共建东西部(舟山-达州)大宗物资产业联盟,今年10月在舟山举行了签约仪式,开启了两地大宗物资优势互补、货源互通、产业互助协作新篇章。坚持市场化思维,推动区域协作互利共赢,通过引进东部资本、科技、人才等,达州聚力资源就地转化、创新驱动、延链发展,实现“从资源产出地”到“产业崛起地”跃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这正是近年来东西部协作中的主导方向。据统计,截至目前,由舟山牵线促成“达·舟号”产业人才科技合作项目20个,推动玄武岩纤维产业开发、牛肉及果蔬农产品保鲜加工等多领域产业合作。
2024年东西部协作“2+1班”校企签约仪式
劳务协作量质并举
为强化保障助力产业建设,舟山市借鉴浙江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快速成立水电气路网等要素保障6大专班和11个工作小分队,专项保障项目要素匹配和指标协调,持续优化对企服务和营商环境。
舟山市创新推出“2+1”职教培训,培育宣汉“海员班”学员238名,并以“宣汉海员”为重点,规模化打造“蓝鹰工程”新品牌,累计组织500余名学员赴舟山培训就业,让脱贫群众从大山走向海洋,开创了一条技能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稳定就业的新路径。
12月12日,由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和四川省东西部协作办共同举行的浙川东西部协作暨“蓝鹰工程”推进会上,宣汉职中分别与舟山技师学院以及舟山4家企业就海员班、石化班、旅游班、船舶海工班等4个订单班结对授牌,结对授牌量占全省总量的1/6。
在鼎盛石化就业的宣汉籍青年杨聪作为唯一的“蓝鹰之星”技工代表在会上分享发言,宣汉“蓝鹰工程”经验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汇编。推进会相关信息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四川新闻联播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刊播。
同时,双方协作产业发挥综合效益。注重产业引领,打造集聚信息汇聚、资源链接、撮合交易等重要服务高能级园区平台,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29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70.61亿元。发挥联农带农效应,加速布局建设规模200公顷的先进智造产业园,吸纳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800余名脱贫劳动力就业,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
此外,两地创新实施留守儿童托管服务项目和“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政策保障13条,建成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55所,受益儿童近1.8万人,受益家庭近6000个。浙江正凯集团先后投入30余万元用于达州周末假日寄宿制学校试点,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亲情交流、学习提升等九大关爱服务;舟山1家爱心企业捐助宣汉15名优秀贫困留守儿童3万元,并设立贫困学生医疗救助慈善基金50万元,44位爱心人士与万源51名贫困儿童完成“大手牵小手”结对,每月资助每人500元,连续资助不少于3年,持续将关心关爱儿童成长作为社会帮扶的工作着力点。
山海无界,千里同心。今后,两地还将持续深化合作,继续带着深情厚谊,携手并肩,同心合力,共同开启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