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AI在加速语言服务产业化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09-04 15:26:38
A+ A-

AI(人工智能),对翻译为代表的语言服务,不是颠覆,而是赋能。在传神语联网董事长兼CEO何恩培看来,基于AI构建语联网模式,将解决语言服务的产能规模化和应用场景化两大问题。“过去到现在,翻译只能算一个行业,做着来料加工的业务,根本算不上产业,但由于AI、由于语联网,语言服务产业化爆发迎来了最好时机。”

AI在加速语言服务产业化

“中国有大约200万家做外贸生意的厂家,要想把产品销往全世界,企业通常招聘具备外语能力的业务员,按一家企业一个人年薪5万元算,就是1000亿元的市场。”何恩培创业20年,一直坚信语言服务的发展前景。他在1997年打造的“东方快车”是中国最早的网络翻译软件,曾与雷军领衔的金山词霸打对台。2005年创办传神时,“团队都是技术出身,本想为翻译公司提供底层技术服务。随着业务的深入,发现翻译蓝海市场,破局关键不是效率而是模式,整个圈子都在期待产业‘鲶鱼’的出现”。

语联网,是传神深耕翻译市场多年后的生态升级,并在公司产品和商业模式上完成了可行性验证:资源连接层-语联网-应用场景接入层。“译员,只是资源连接层的一部分,基于火云译客、译客传说、人人译等多款辅助软件赋能译员,并直接连接到语联网;同时市面上各种机器翻译产能也作为机器译员接入语联网。”何恩培介绍,语联网大脑赋能专家可以突破传统瓶颈,十倍甚至百倍地提高翻译产能,这是规模效应的关键。过去,接单后,需要专家依据经验判断和分配译员。受限于专家的记忆力和精力,往往影响效率,出现纰漏。而基于大数据的语联网,通过基因匹配技术、语料库、信息处理技术的多层加工,自动匹配译员。

解决产能规模化问题只是语言服务产业化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场景化应用。在这一层面,传神已经形成产品矩阵,提供数十种甚至更多可能的场景接入,包括面向中小企业的文本翻译电商平台“语翼”、同传智能硬件TransnBOX、面向个人的即时翻译应用“小尾巴”、阅读译制平台“募读”,以及涉外公证、工程制造、跨境电商、涉外警务通等企事业专业翻译解决方案。通过上述示范应用,传神即将启动全面开放的接入服务,赋能给所有需要语言支撑的用户和平台。

随着出游、商务的全球化,口译需求越来越高:随时随地、灵活场景、翻译准确、服务稳定、按需付费、高性价比……这样的需求催生了TransnBox。何恩培透露, 这款硬件已经完成量产,在全球任何地方部署,在线提供一键呼入的专业口译服务,解决口译的空间限制和成本浪费。例如,近期在德国取景的某短片拍摄项目,需要雇佣一名翻译在现场连续工作5天,按照传统方式花费约1.5万元。而通过TransnBox只需每天不到500元,就可以解决每天2小时左右临时性翻译工作,这在以往不可想象。

“中国拥有庞大语言人才,所以产能最终不是问题,症结是如何利用技术打造产品,连接译员和客户”,何恩培认为,AI等新技术加速了产品创新的速度,也降低了用户的认知和使用门槛。

在AI的热潮下,包括百度、腾讯、阿里、有道(网易)、科大讯飞在内,都在AI+翻译层面展开布局、战火猛烈。“AI是大趋势,语言服务行业也不例外。”何恩培认为,“在可预见的几十年内,AI可以取代大多数70%低端工作,翻译也有一部分简单工作会被机器解决”。然而,语言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是一个开放的体系。AI的逐渐成熟,机器在未来可以完成大部分简单翻译需求,却无法替代细腻、多元、充满人类特质的复杂沟通以及专业化服务。所以,未来的市场形态将是:简单与复杂工作各司其职,人工译员在AI的帮助下,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说到底,AI之于人工译员,是伙伴关系,而不是终结者。届时,语言服务公司比拼的核心是借助互联网和AI,整合人工译员产能。

在传神,AI在全流程发挥着作用,包括译员选择、质量控制、专业方向的机器产能等。何恩培介绍,传神的产品已经连接了全球超过80万译员,包括超过2万多个有牢固接单合作的优质译员,公司直属的200位专家级译员则承载了重点客户的服务支持。

传神希望语联网生态能够继续扩大,让全球的翻译机器人合作。传神的优势在于为客户需求给出最佳的翻译结果和专业解决方案,而不是解决初级翻译需求。何恩培认为,“机器翻译通过技术提供翻译结果,并不对翻译结果承担责任。语联网则聚合了专业译员与各类专长的机器翻译能力,提供的是质量合格的规模化翻译产能,语联网的翻译追求的是快而传神,这是人机互动的优势”,“有人说我们像翻译界的滴滴,但其实我们更像菜鸟”。何恩培说:“只不过我们做的语言中转服务。”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