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共享出行领域合纵连横进入纵深期

来源:中国商报 2018-01-09 17:39:09
A+ A-

数据显示,2017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为2.09亿人,市场规模为102.8亿元。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8亿人,市场规模为178.2亿元。

摩拜和ofo牵手的故事仍然悬而未决,新年伊始,共享单车领域的又一桩收购案传言却正在悄然发酵。近日,陆续有媒体爆料称,近期滴滴收购小蓝单车或将完成,并且已经签署了收购协议。同时,滴滴正在孵化一个共享单车业务。对此,滴滴方面并没有公开回应过。2018年,共享单车之间的战争非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

市场热闹依旧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网约车企业,都已不满足仅在一个领域深耕,而是开始向出行领域的更多产品延伸,努力向纵深方向发展。

去年11月,小蓝单车因融资受阻客户押金难退,一时间倒闭、收购等传闻不断,内部人员也逐渐离职,HR部门人士甚至直接在朋友圈甩卖起了公司家具与办公用品。11月16日,小蓝单车创始人兼CEO李刚发布公开信承认,随着资本市场冷静和6月初宣传事故的双重打击,小蓝车的融资变成了泡影,并丧失了并购时机。他表示,小蓝单车与拜客出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将由拜客出行全权代理小蓝单车未来的运营。据当时的相关数据,小蓝单车已拖欠物业费达200余万元,拖欠70余名供应商近2亿元。

而无论最后滴滴和小蓝车达成了怎样的合作,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网约车企业,都已不满足仅在一个领域深耕,而是开始向出行领域的更多产品延伸,努力向纵深方向发展。

身为共享单车两巨头之一的摩拜瞄准了网约车市场。2017年6月,摩拜成立了摩拜出行服务有限公司。2017年9月,摩拜与首汽约车签署战略框架,在APP接入、服务互通、用户对接、品牌营销和技术研发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连接嘀嗒拼车,布局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在其6.0.0测试版本更新后,最大亮点是除了原本的摩拜单车功能之外,还加入了摩拜网约车功能。同年11月摩拜单车与贵州新特电动汽车签订协议,双方就定制摩拜出行共享汽车、助力电动车、建设智能化电动汽车共享平台以及成立共享汽车投资基金等方面达成了合作。近期,摩拜又与蔚来资本、联合百度资本等,以7亿元投资首汽约车。“美团打车”也正在计划接入摩拜单车系统。合作之后,用户可以在摩拜APP上呼叫美团网约车,摩拜充当入口,美团网约车提供服务。

而本次牵手传言的主人公滴滴虽然看似沉寂,但却仍然悄然进行着布局。滴滴最早将触角伸向共享单车领域的合作伙伴实际上是ofo。2016年9月,滴滴开始了对ofo的投资,就此介入了共享单车市场。2017年4月,滴滴宣布完成超5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以支持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但据彭博社报道,滴滴的本轮投资方包括交通银行、软银资本、银湖等。滴滴管理层获得了主要投资方的投票权委托,管理层可进行代理投票。同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   行业进入整合新阶段   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烧钱模式都是不可持续、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为2.09亿人,市场规模为102.8亿元。预计到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8亿人,市场规模为178.2亿元。到2019年,用户规模将达到3.76亿人,市场规模为236.8亿元。在滴滴收购小蓝车消息传出、众多共享单车企业倒闭的同时,如今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三四线城市尚有巨大开拓空间——即便是在一二线城市中,运营能力、品牌形象等的优劣也将对行业格局继续产生影响。

手里攥着大把钞票,面对着卷土重来的易到和入局的新贵美团,通过投资收购进一步渗透至共享单车领域对于滴滴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和可能性。有业内人士称,在目前已经不再新批共享单车运营牌照的局面下,滴滴要想布局共享单车市场,特别是一线市场,运营牌照必须要获得,而小蓝单车持有北京、广州、深圳和南京等城市的牌照,所以滴滴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

实际上,除了小蓝车之外,悟空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在2017年接连倒下,而且这些企业都存在押金难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永安行宣布全资收购哈罗单车,成为共享单车的首宗并购案,合并后新公司将继续由哈罗单车团队负责,而股东则包括永安行、蚂蚁金服和哈罗单车等。这不由得让人猜测,等待被收购、“抱团取暖”是否会成为中小共享单车平台的另一个归宿。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李燕霞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与此同时还要面对市场竞争的关系,实力强大的企业收购能力弱小的企业是正常的发展趋势。

不过,李燕霞认为,一味地收购“跑马圈地”、依靠补贴进行烧钱大战未必是良策。“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烧钱模式都是不可持续、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才是持续发展下去的最好办法,通常来讲,烧钱烧出来的客户黏性是很小的,只能作为商业发展最初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

“作为市场化的公司,无论是网约车企业还是共享单车企业,业务肯定需要多方面、多产品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每个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功能决定了需求,不管企业如何去设计产品,都一定要尊重行业发展规律和角色定位,一味地进行市场运作、跑马圈地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李燕霞表示。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