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中国消费金融逾期资产清收及处置专题报告》发布

来源:壹点网 2022-03-21 19:27:56
A+ A-

随着我国消费金融贷款规模的增长,贷后管理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消费金融逾期资产清收与处置市场与消费金融行业蓬勃共生。在行业渗透率提升和业务发展深化的趋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参与者对逾期资产清收与处置的需求更加迫切,与此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金融数据安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以催收为代表的贷后资产处置工作也亟需在合规的框架下寻找到高效的业务开展模式。

近日,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联合银联数据、荣数信息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逾期资产清收及处置专题报告》,该报告包括四个章节,通过九十多页、近五万字的详实分析,介绍了消费金融行业不同参与者的逾期资产现状、分析各类逾期资产清收及处置方式的模式与特点,从而针对行业痛点提出对策建议,为银行等消费金融行业参与者的贷后管理业务发展提供参考,并对行业发展做出展望。

消费金融逾期资产清收及处置需求持续上升,机构风险水平差异较大。

《报告》对信用卡及一般消费贷款的逾期资产清收与处置展开研究,主要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三大类行业参与者的业务概况与资产表现作出分析。

商业银行是我国贷款服务最大供给主体,近五年个人消费贷款占比上升20%,贷款规模的上升同时也带来了不良资产的增长,信用卡与一般消费贷款的贷后管理需求持续攀升,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加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于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具有小额性、分散性。总体来看,其风险表现高于信用卡;相较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用户整体更为下沉,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高。伴随着业务规模快速扩张,逾期与不良资产规模增长速度更快,行业整体逾期率和不良率几乎翻倍增长。某头部平台30天和90天以上的余额逾期率分别从2018年末的1.43%和1.01%上升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2.70%和2.01%。行业内平台数量众多,头部与中尾部平台的风险表现数据差距非常大。

消费金融逾期资产清收及处置方式日益多样化,处置效率明显提升。

《报告》主要对传统催收、司法催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收益权流转与财务核销展开分析。其中,传统催收和司法催收是早期行业普遍采取的处置方式。近年来,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中国消费金融逾期资产清收及处置方式及参与方

传统催收:一般采取内部催收与委外催收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处置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随着催收时间拉长,回收难度显著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使用催收评分模型来辅助制定差异化催收策略,以提升催收效率。目前,我国个人不良贷款第三方催收服务行业随着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而壮大,且市场竞争推动行业逐步形成进入壁垒。

司法清收:是中后期比较重要的一环,包括委托律所诉讼、诉催结合、仲裁等形式。行业内传统做法是M6以内逾期资产通过电催或委外清收,M6+考虑采用司法清收。不过,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在更早期实施司法清收。总体来看,司法清收回收率高于其他传统清收方式,但当前渗透率不超5%。随着司法体系的逐步完善,多种新型处置方式不断涌现,金融科技、监管支持会进一步提升清收效率。

不良资产证券化:2016年重启试点以来,我国已发行122支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总金额超331亿元,平均每支贷款发行金额2.7亿元。从发行机构来看,全国性银行为主要发起机构,采取多种增信措施如结构分层设计、流动性储备账户、超额抵押控制风险等,保障基础资产信用级别有效提升。

收益权流转:主要由信托机构设立信托计划受让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2021年,转让单数为11单,总资产原始金额约189.4亿元。与资产证券化相比,二者各有优劣,需结合实际进行选择。

不良资产批量转让:2021年1月8日个贷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限制正式打开,试点银行包括6 家国有大型银行和 12 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银行通常会在正式挂牌前寻求好潜在意向方,以提高转让的成功概率,同时竞拍流程匿名化保障了转让的公平性。2021年有9家银行成功完成了个人不良资产转让业务,共开展21笔业务,对应的资产包未偿还本金总额约2.4亿元、未偿还本息总额约3.3亿元。

财务核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的管理框架及政策法规已相对完备。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放开后,银行又可以将已核销案件批量转让给下游资产管理公司,委托其进行后续的回收工作。

聚焦合规管理、效率提升和资源整合,针对行业痛点提出对策建议

从合规方面来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规定出台对数据安全风险防控提出更高标准,数据泄漏风险成为关注焦点。此外,委外催收以业绩为导向,易引发投诉或舆论事件,而金融机构管理措施又相对滞后。近两年,恶意逃废债黑灰产业猖獗,对催收业务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各金融机构可完善委外催收系统建设或与专业第三方服务商合作,确保数据不落地,采取全流程质检,同时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行业协同治理“反催收”力度。

从效率方面来看,一方面,委外催收费率与催收效果直接相关,金融机构找到成本和回款规模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至关重要,可以引入催收评分卡辅助逾期资产评估与资源配置,制定差异化催收策略提升催收效率;另一方面,司法清收面临取证难、执行难、法院受理意愿与承接能力不足等问题,金融机构可尝试调解、公证、仲裁、互联网法院等新型方式。

从资源整合来看,客户失联是资产清收的最大痛点之一,部分催收机构联系债务人的做法存在合规风险,金融机构申请对接运营商等数据、通过统一平台实现数据整合与脱敏或是破局途径之一;监管趋严背景下催收号码紧缺,机构可积极参与“外呼号码白名单”建设;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缺少公允定价机制,寻找承接方时议价能力较弱,可考虑对接专业服务商,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手段助力资产定价。

合规管理、科技赋能、资源整合、跨界联动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在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发展早期,行业内从业者良莠不齐,个别极端行为带来负面社会舆论压力。随着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委托方管理效率稳步提高,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打击暴力清收、委外机构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将趋细趋严,行业获得了重塑声誉的大好时机。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科技将为行业降本增效,如使用语音催收机器人,在提高处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保护个人信息,提供更好的管理与服务;行业与通信、监管部门之间逐步强化联动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在有效监管和清收业务连续性之间寻求更高水平的平衡和协同关系。催收服务行业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已出现一些领先企业,有望凭借技术研发、专业团队、市场认可度与用户资源逐渐抢占较高市场份额,加强行业集中度。此外,平台服务优势凸显,将在逾期资产清收环节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验的不断丰富、相关制度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不同环节上技术应用带来的效率提升,相信我国消费金融逾期资产清收与处置路径与效率将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为前端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下游风险处置保障,继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