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让质量成为企业摆脱困境的优先选择

来源:企业报道 2022-11-14 16:05:33
A+ A-

有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甚至陷入困境,它们应如何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呢?我们一起回顾20世纪的日本、美国和我国企业是如何做的。

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企业管理》。统一刊号:CN11-1099/F ,邮发代号:2-650,每月5日出版,全彩印刷;全年12期,每期128页;全年360元,每期3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信公众号“企业管理杂志社”订阅。

日本企业:将质量做到极致

20世纪50年代初,大多数日本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其生产的产品是“低劣” “山寨”的代名词,整个工业界信心全无。

由戴明点燃的日本质量革命,引导日本企业全面开启了质量转型之路。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质量管理全面展开,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渗透日本企业全员的管理活动和工作中。

日本企业通过“改善质量,让成本降低,促进生产力提升,能以较好的质量及较低的价格攫取市场,进而持续经营事业,提供更多工作机会”等一系列措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成功脱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日本企业成为世界级知名企业,如松下电器、三菱电机、丰田汽车等。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的三位杰出人物,都是通过质量推动公司取得重大突破,创始人丰田佐吉通过改善质量成功降低了不良品比例;丰田喜一郎通过听取戴明的建议,将丰田生产体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有效遏制了浪费,大大节约了成本;大野耐一成就了丰田精益生产体系。

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在创立伊始也是通过改善质量来谋求生存的。京瓷成立不久后就接到了松下的订单,松下对质量和交期的要求异常苛刻,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京瓷拼命努力,孕育了超越行业水准的卓越产品。

此后,京瓷进入美国市场,产品在质量上远超同行,契机是其接受了IBM三年多炼狱般的磨炼:当时,京瓷没有合适的设备和仪器,质量标准远滞后于IBM,产品尺寸的精度也远低于IBM要求。京瓷通过对所有流程进行严格管控和创新,达到IBM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生存地位。

由改善质量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成为日本企业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

几十年以来,日本企业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生命线,持续将质量做到极致,并将质量视作神圣的荣誉,日本“戴明质量奖”的颁奖盛典是一大年度盛事。

时至今日,日本制造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是高质量的代名词,据王育琨在一次演讲中引用的数据,我国消费者五年内花了大概三万亿美元购买日本产品。由此可见,质量赋予了日本企业巨大的无形价值,而这种质量红利还将持续下去。

美国企业:改善质量,实现转型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高质量的产品涌进美国市场,美国各界对此非常焦虑,并到处寻求良药妙方,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当属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制作的《日本行,我们为什么不行》节目。该节目详细报道了戴明在日本质量工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戴明于1979年帮助美国纳舒尔公司脱困的故事,戴明一下子点燃了美国人的热情。

其后戴明通过《转危为安》一书给美国人提出了“警世恒言”,这让美国人系统地认识到,质量在日本经济成就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美国要摆脱经济危机,就需要开启质量文化革命。

由此,美国一大批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启动了质量转型,如福特汽车、通用汽车,以及通用电气掀起的六西格玛质量风暴等,正因为如此,美国的企业才得以转危为安。

虽然美国不少企业通过改善质量成功实现了转型,但他们对质量的坚持远不如日本。用“质量兴,则企业顺”来形容美国企业再恰当不过了,典型的企业是施乐公司。

1979年,日本复印机产品涌入美国市场时,施乐公司毫无招架之力,于是在1983年开始启动“质量优先计划”。1992年,施乐获得了美国国家质量奖,开始扭转局面,资产回报率达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并且成为从日本竞争者手中抢回市场份额的唯一一家美国公司。

此种对质量的重视一直持续到1999年,施乐的业务也由此实现了巨量的增长。然而,随后施乐开始放弃对质量的关注,新的危机随即出现;迫不得已,施乐在2001年,推出“新质量理念”,开始了精益六西格玛之旅,重新开启了质量的救赎。

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1978年,某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十分低劣,如某钢厂供一汽的钢板报废率高达5%~10%;钢轨每两公里就能发现裂纹;上海某药厂生产的药品中有异物混入等,亟须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为此,国家层面主导的整顿质量硬仗打响了,当时的主要措施有:牢固梳理“质量第一”的思想,整顿质量管理,实行鼓励提高产品质量的政策,搞好技术培训,制定质量规划,进行质量升级等。与此同时,国家经委开始组织有关部门到日本和美国考察,学先进的管理经验,由此开启了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时代,并引领中国企业摆脱了生存危机

从企业层面来看,几十年来,企业通过改善质量脱困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茅酒厂在1963年的名酒评比中排名中等,随后企业进行全面整改,质量无形中成为茅的红线。对茅管理者来说,质量是天,是一种信仰。

如今,“质量第一”成为茅的核心理念。20世纪80年代,海尔公司通过砸掉不合格电冰箱而开启质量变革。20世纪90年代,从温州起步的人民电器公司,通过工艺流程改造、设备改进、管理改进等方面的质量举措,降低了成本,员工工资涨了两倍。

1997年,华为公司开启的变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变革,另外一个是质量变革,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IPD(整合产品研发),其实就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模式与方法。2013年,双星公司通过铡掉上万条二等品轮胎,纠正质量观念,再围绕系统而构建全流程质量管理。

由此看来,在世界范围内,质量改善已经成为企业摆脱困境的优先选择,而那些长期坚持“质量第一”的企业,也定将迎来长生、卓越,甚至伟大。所以,对陷入困境的企业来说,不妨将改善质量作为优先的战略考量;而那些暂时没有陷入困境的企业,不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让自己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伟大。无论处境如何,质量都应成为企业核心的战略选择,而它定将以美好成效来回报。(刘善海 杨桂菊)

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企业管理》。统一刊号:CN11-1099/F ,邮发代号:2-650,每月5日出版,全彩印刷;全年12期,每期128页;全年360元,每期3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信公众号“企业管理杂志社”订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