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稳步推进,楼宇数字化、零碳化成为了建筑领域的舆论热点。与此同时,去年中国的建筑行业也出现了一个热词“TRUE”,这个词起源来自于一场楼宇科技领域的数字化峰会——楼宇科技TRUE大会。
2023年2月23-24日,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将在上海举行。与第一届盛会相比,这场顶级的楼宇科技盛宴吸引了更多的来自全球的参展商、开发者、建筑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数字科技爱好者,1500余位参会嘉宾,80余位大咖分享,2场主论坛+8场分论坛,国内主会场+海外分会场+线上元宇宙会场同时并启,打造一场全球嘱目的楼宇科技行业生态盛会。
大会召开前夕,我们与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涛展开了一场对话。作为美的楼宇科技iBUILDING的技术掌舵人,在他眼中,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有着怎样的新亮点?经过了一年的发展,行业迎来了怎样的新机遇?以及未来,智慧楼宇的发展又将呈现怎样的新趋势?
2022年1月在深圳办的是首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邀请了非常多业内外知名企企业、机构等合作伙伴,能不能简单分享下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做这样的行业大会?以及TRUE大会之后有没有带来一些改变?
孟涛:TRUE大会其实是美的楼宇科技向“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后的一个创新尝试,这也是我们首次召开这么大规模的数字化行业峰会,我们内部十分的重视,举办这个大会有两个核心目的:
第一,向行业展现美的要进入楼宇科技的决心,也展现美的这么多年在算法,设备领域的扎实能力和积累,我们也对外正式发布了“数智融合”战略,打造了LIFE数智建筑解决方案,持续把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暖通空调、电梯等行业知识深度结合,助力行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大会也促成了一个个生态合作的落地,我们后续和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在智慧建筑方向的探索实践,当前,我们已经与互联网以及其他行业的头部企业,如万科万物云、抖音集团、花旗银行等联合打造标杆项目,也希望能给行业带来一些改变。
另外,TRUE大会之后,在建筑圈内,尤其是像美的以前深度合作的各设计院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看到深度合作的可能性。我们自研打造的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医院等样板案例越来越多得到了行业认可,而且还获得了LEED金级认证、WELL金级认证、墨尔本设计奖、红点奖等国际奖项的认可,这些都进一步塑造了我们平台的能力,包括低碳的能力和数字化的能力。
去年美的楼宇科技在大会上发布了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经过了一年的实践,iBUILDING目前落地的成果怎样,在技术上又实现了哪些的升级,带给美的怎样的改变?
孟涛:其实iBUILDING本身代表的是数字化的底层能力,它承载了美的楼宇科技面向数字化转型对技术“软实力”的需求。
首先,我们以前作为设备制造商,拥有的技术大多是“硬科技”,研发也以硬件产品为主。有了iBUILDING之后,通过“数字化+硬件”的组合,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软硬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用户认可度也会更高。基于iBUILDING,我们的多联机,水机,电梯,楼宇控制,整个楼宇科技的硬件产品都具备了“软能力”,比如我们的数智电梯LINVOL,通过智慧电梯管理系统等产品,实现了所有设备的在线化,主动运维,通过电梯内的灵眸系统,我们可以AI识别乘梯人员的行为、提供更智能乘梯的服务等。说的浪漫一点,就是通过插上数字化的翅膀,通过数据能力,为用户提供从体验优化、运维支持到售后一揽子解决方案。
其次,这一年iBUILDING承载了许多大型智慧园区和工程项目的建设,像和美术馆、深圳梅林万科大厦等等,通过不同类型的智慧建筑的实践,我们又沉淀了可复制的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自研打造并发布了智慧运营中心、碳管理平台、设备管理系统等数字化软件产品,包括用户体验,设备管理,高效运维、节能减排、绿色减碳等多个方面,覆盖建筑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第三,从研发角度来看,iBUILDING低代码、前端生成能力、数字孪生等能力,已经达到了行业顶尖的水平,比如针对TRUE大会特别打造的数字空间「TRUE SPACE」,就是我们数字孪生技术的一个创新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将建筑空间可视化所具备的高仿真的渲染能力。通将技术在项目中落地应用,不断提升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力。因此,现在的同行、行业上下游、客户、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可以来基于我们的平台,来做更多的事情,产生更大的价值。
我们看到,去年的“TRUE”,代表着新趋势、新标准、新生态和新技术,而今年大会的“TRUE”“新”被“真”取代了,这一字之差,背后有着怎样的寓意?
孟涛:坦率来讲,这个内容其实更多的是基于行业真实痛点出发的,当前整个行业都在讲数字化,其实真正要把这件事情落地,难度很大,而美的楼宇科技的数字化实践则强调“以终为始”,有两大核心原则。
一方面是硬件数字化升级。换句话说,就是在硬件产品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让硬件产品更智慧。以我们最新的数智多联机MDV8来看,产品本身就具备了很多IoT,传感器,应用数字孪生及算法与云平台打通之后,通过自研的云管家就可以设置定时温控,通过大数据提供故障预警及主动节能;还与电网的数据打通,可以实现与电网的柔性匹配,这样,数字化的价值就真正被释放出来了。我们从设备上来,最后又回到设备上去,整个数字化能力的建设始终围绕着我们的产品、服务、用户。
另一方面,可复制可迭代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我们所有的数字化能力都是被真切实践的。虽然有很多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云平台和智慧建筑,但在美的,我们真正的把“硬件”和“软件”相结合了,其产生的价值真实被验证了。就好比我们在欧洲做的光储热柔解决方案,已经基于数字化能力实现了柔性控制,且通过落地打造样板持续优化,今年就会正式面向海外市场发布。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柔性算法的能力,最终真正被客户认可才算数,这也是大会“真”的具体含义。
TRUE大会被定义为“生态大会”,去年也有不少生态合作落地,那今年的大会是否也会有新的生态合作落地?
孟涛:会的。智慧建筑领域是一个融合概念,需要相关领域企业共同参与进来,如今随着新技术、新需求的不断出现,以往的行业服务模式在面对当下的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缺乏顶层设计,重流程、轻体验,难迭代等问题。因此,在建筑和数字化结合的过程也需要不断创新行业生态模式,让数字化都要回归到它的用户体验,客户价值,服务对象,每一个前端的环节。
在本届TRUE大会上,我们也将给业内带来新的生态合作模式,提出全新的建筑生产组织模式,加速智慧建筑的高标准落地,具体是怎样的生态合作,这里也先卖个关子,大家也可以前往TRUE大会官网了解更多活动信息,也可以通过直播线上参会。
继美的成立楼宇科技研究院之后,海尔成立了智慧建筑研究院、霍尼韦尔也成立了低碳智慧建筑研究院,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数字化和楼宇建筑的结合,美的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孟涛:从第一届TRUE大会之后,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整个行业正在加速发展。在数字化背景下,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玩家都进入这个新赛道,恰恰说明了智慧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价值越来越被看到。随着行业里的企业越多,会有竞争,也会有联合,反而能推动行业发展得更快更好,会让更多楼宇终端用户受益。
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虽然是在21年正式成立的,但是依托美的在建筑领域暖通空调、电梯、能源管理、服务等产品生态的优势,我们已经用实践案例证明了自己的产品力,无论是iBUILDING整个平台能力、数字化系列产品、用户价值方向都有很明确的项目和案例。美的也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生态伙伴,加入到这条赛道。TRUE大会设立之初就希望打造成为开放的行业生态大会,结识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各方共同发力,让“数智楼宇 TRUE手可及”这就是我们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的主题和我们对智慧建筑领域的期待。
我们看到,今年新增的分论坛有: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基建和智慧工业,选择这四个领域,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他们之间的数字化、智慧化逻辑,又有着怎样的异同?
孟涛:数字化能力一定要跟专业领域结合,落到实处才会有生命力。选择这四个领域很核心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都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美的在医疗、基建、工业、园区这四个领域已有了一定的沉淀积累,通过与iBUILDING结合,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更有信心了,所以今年分论坛的范围扩大了,也希望能通过TRUE大会这个平台进行业内交流,多方合作,推动智慧建筑整个大行业的发展。
当然,这四个领域数字化、智慧化之间的异同点。先看下区别,建筑类型不同,用户诉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美的荆州工厂、重庆工厂的数字化更多的考虑工业的智能制造、低碳节能,而医院和园区的数字化更多考虑设备的管理、高效的运营、体验的优化,而这些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出发的。此外,不止这四个领域,智慧建筑领域发展有个非常明显的共性,在我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建筑对节能降碳的需求是一致的。基于此,我们向市场提供了“MBT绿色低碳服务”,并研发打造了企业一站式管理工具碳管理系统,希望用户在低碳这条路上少走弯路,更高效的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目前这些产品和服务都已在项目上落地验证过,美的工业园西区样板案例更是荣获了LEED和WELL双金级认证,通过数字化产品实现了园区的零碳绿色运营。
关于智慧建筑领域有太多可以延展讨论的话题了,今天时间有限,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TRUE大会官网(https://true.midea.com/#/home)了解更多活动信息,也非常期待2月23-24日能和大家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相聚!
点击链接报名: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0216/herald/1a89d77f607b0d42719563dbb11ad79b.html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