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论坛以“无限可能”为主题,聚集AI大模型领域,公布了一系列AI创新进展,在技术底座、创新场景、AI for Science三大领域带来升级,也是继6月行业大模型技术解决方案后的再次更新。
针对大模型AI技术发展,腾讯研究院、同济大学、腾讯云、腾讯新闻基于产学研等多方在AI领域的研究,共同发布了《人机共生——大模型时代的AI十大趋势观察》报告,从技术、应用、社会等角度,提出大模型时代的关键性趋势观察。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表示:大模型时代,数据、网络、算力构成了底层基础设施的“铁三角”,除了提供MaaS服务,腾讯云也在通过云服务的方式,为行业大模型的打造提供HCC高性能计算集群、向量数据库等基础设施服务。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CEO汤道生,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阮力,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施骞,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谢恩,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钟宁桦,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NVIDIA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云计算和互联网行业总经理何涛,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华东总部总经理张立军,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等重磅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01
从技术底座能力到场景创新
全面提升智能应用效率
腾讯云在6月19日首次公布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依托腾讯云TI平台打造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为客户提供MaaS(Model-as-a-Service)一站式服务,助力客户构建专属大模型及智能应用。目前,腾讯云已经为传媒、文旅、政务、金融等10余个行业提供了超过50个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
现场,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介绍了腾讯云在MaaS服务技术底座方面的重磅升级,自研星脉高性能计算网络、向量数据库,将为大模型的行业应用提供更充沛的算力基础设施。在应用创新方面,腾讯云行业大模型能力应用到金融风控、交互翻译、数智人客服等场景中,极大提升了智能应用效率。在AI for Science方面,在天文领域,腾讯、国家天文台、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启动“探星计划”,通过视觉AI分析,已发现30颗脉冲星,今年还首次通过AI技术发现2颗快速射电暴。在文化领域,腾讯创新性地将文字检测、摹本生成、字形匹配等AI算法,综合应用于甲骨文研究,截至目前已建立覆盖143万字的全球最大甲骨文单字数据库。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
吴运声认为,AI大模型技术发展和产业探索,离不开产业链协同和生态共建,腾讯希望与行业伙伴携手,共同推进大模型在产业领域的创新和落地。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在演讲中表示,以应用落地推动产业变革,是AI浪潮最值得期待的商业图景。AI正在推动IP产业进入新一轮迭代升级,从2002年的网络文学平台,到2020年的IP生态,再到2023年,IP孵化进入多模态大平台时代。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
杨晨表示,在新的业务升级下,阅文将联合创作者、用户、产业伙伴,共建IP多模态大平台,以AI全面赋能作家服务、用户服务、IP开发等IP全产业链。依托于AIGC,立体的IP孵化体系、一体联动的IP生态体系,将成为阅文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腾讯互动娱乐品质管理部总经理、腾讯先锋云游戏总经理荆彦青在会上发表了《超级数字场景中的智能娱乐新时代》演讲,展示了在人工智能引领的“玩造时代”下,智能娱乐行业的全新发展可能。
腾讯互动娱乐品质管理部总经理、腾讯先锋云游戏总经理荆彦青
荆彦青在演讲中表示,AI正在推动智能娱乐不断打开超级数字时代的全新场景。通过AI辅助用户内容制作管线,大众创作数字内容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进入一个全新的“玩造时代”。同时,AI配合原生云渲染及引擎技术,助力打破传统的交互体验。腾讯首款体感健身应用《舞动极光》,作为客厅娱乐创新体感娱乐的先锋之作,跨越次元界限,研发并应用了云计算和云渲染、AI动作捕捉以及虚实交互三大核心技术,为用户带来新奇的体感娱乐新体验。
未来,AI将从智能娱乐走向教育、健康养老、电商、工业领域等更多行业。腾讯将助力更多行业的成长和诞生,助力更多商业化的尝试和成果落地。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窦瑞刚在演讲中表示,腾讯于2021年进行了第四次战略升级,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新的战略基础,服务对象从用户to C发展到社会to S。腾讯SSV承担着推动公司产品和业务拥抱社会价值创新的责任,同时通过成立银发科技实验室等实验室,在民生和发展领域下场去探索和实践科技如何助力社会共益。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窦瑞刚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挑战,尤其在中国,老龄化问题规模大、速度快。银发科技实验室通过整合腾讯的核心科技和数字化能力,联动行业生态和社会组织,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智慧、普惠、规模化、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关注身体健康、心智健康和财产健康,减少老人的失能、失智和失财风险。
针对老人摔倒的问题,银发科技实验室与腾讯内部团队合作,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摄像头的摔倒检测和告警系统,实现了高准确率的识别。针对老年人听力障碍问题,推出了银发听力健康小程序,结合助听器和第三方服务网络,帮助老年人解决听力问题,并与助听器厂商合作,推出更普惠的蓝牙助听器,并探索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听力健康服务网络。同时,也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安全服务小程序,致力于帮助老年人防范网络诈骗。
通过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体验,创新技术、设计产品,并善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智慧、美好、温暖、幸福的老龄友好社会。腾讯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科技向善,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在演讲中表示,守护中华文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转化的问题。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重点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文物保护如何在数字世界中永生,如何实证中华文明、提高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效率,以及关注数字化资源如何开放共享、利用文化资源的问题。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
实验室利用新一代数字科技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例如,在甲骨文数字化方面,通过AI能力和语言文字相关的技术构建了模型,更好地破译和考释甲骨文。在三星堆的智能考古和中轴线的案例中,通过AI算法和数字孪生技术,我们可以修复文物碎片,让文物在虚拟化空间中恢复完整,并还原当年的材质。同时,也与国家博物馆合作,开发了数字人解决方案,让数字人成为优秀的信息传递者,提供博物馆知识和应用的体验。
智能科技助力焕活中华文化探索的旅程还很长,需要各界共同创造和加入。腾讯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起了探元计划2023,希望在AI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支持下,与更多团队合作,在AI+文化领域创造无限可能。
02
发布AI十大趋势报告
垂直领域应用将是大模型主战场
论坛现场,腾讯还发布了《人机共生——大模型时代的AI十大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施骞,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钟宁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臣,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华东总部总经理张立军,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付曼青,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杜晓宇共同启动报告发布。
报告由腾讯研究院、同济大学、腾讯云、腾讯新闻共同编制发布,基于科技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产学研等多方在AI领域的研究,从技术、应用、社会等角度,提出大模型时代的关键趋势观察。
十大趋势分别为:LLM推动人工智能快速进化到AGI阶段,多模态助力大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生成式AI带来更贴近人的交互方式,模型即服务(MaaS)生态呼之欲出,垂直领域应用是大模型的主战场,Plugin工具让大模型迎来App Store时刻,大模型为数字人“注入灵魂”,AI大模型将帮助个体成为超级生产者,版权“思想表达二分法”基石正在动摇,伦理和安全建设塑造负责任的AI生态。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杜晓宇现场对报告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已经给人类带来了眩晕式的变革。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AI的这一轮爆发,每个人回到统一的起跑线,无论劳动者还是创作者,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决策者,把握对AI的认知,对趋势的判断,都将成为一张通向未来的船票。当我们面对奇点,有改变的时候,我们将看到正确的方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杜晓宇
03
探索AI for science
探星计划以云+AI探测2颗快速射电暴
腾讯云行业大模型应用,除了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效应,也加速推动大模型等AI技术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应用,探索“科技向善”的更多可能。
2021年,腾讯、国家天文台、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启动“探星计划”,各方基于腾讯优图实验室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腾讯云领先的计算能力,用云+AI帮助中国天眼FAST处理每天接收到的庞大数据量,通过视觉AI分析找到快速射电暴、脉冲星线索,截至目前已发现30颗脉冲星。今年,探星计划再度取得进展,首次通过AI技术发现2颗快速射电暴。
与脉冲星探索相比,快速射电暴的发现难度更大。为了提高计算速度,腾讯针对快速射电暴探索,特别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端到端的AI算法。在同等算力下,这套全新的天文数据处理范式,推动信号处理效率相对常规处理流程提速1800倍。同时,结合腾讯云行业大模型辅助AI训练,通过自监督预训练+数据精调,提升模型精度,降低数据标注成本。
在文化领域,腾讯创新性地将文字检测、摹本生成、字形匹配等AI算法,综合应用于甲骨文研究。在“殷契文渊”甲骨文数据标注和处理基础上,通过定制化算法,不断丰富完善甲骨文模型库,截至目前已建立覆盖143万字的全球最大甲骨文单字数据库,提升甲骨文识别与考释、甲骨论著内容提取等的效率。通过探索甲骨文研究的人机协同新模式,云+AI将进一步焕活汉字源头,向更多人展现甲骨文的无限魅力。
04
行业专家展开圆桌研讨
大模型应“尽精微”解决行业实际问题
去年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生成式AI、大模型等技术也逐渐被关注。当前大模型展示出了哪些惊艳的能力?在落地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又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NVIDIA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何涛,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等行业专家,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圆桌研讨。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担任主持人。
腾讯“无限可能”主题论坛圆桌研讨
郑庆华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现在已经可以理解人类意图,能够自动生成一段文字,甚至是一个场景,人类也可以跟机器互动对话,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未来还会延伸到更多应用场景中。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
但郑庆华强调,ChatGPT目前还只是“致广大”,达不到“尽精微”。ChatGPT学习了互联网上面很多开放数据和资源,所以“知识面”比较广,但ChatGPT有些回答不准确,或者答非所问,逻辑也不严密,ChatGPT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既要重视AI带来的各种变化,也要有我们自己的定力,特别要把内功练好,要把基础数据集、资料集准备好,特别是培养一批人工智能人才,并且人才培养要和企业研发、产业应用形成互动机制。
郑庆生认为,AI可以升级原来的产业和产品形态,形成AI+,同时也存在很多AI的原生的场景。要高度重视AI原生场景,在每一个时代里,新技术的原生场景都是催生一个超大型企业的契机,例如PC时代的社交和移动时代的短视频,尽管现在的确很难做出预测,到底哪些场景是AI原发性场景。目前从生成内容的正确性、可信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启发性等维度评价,结果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未来AI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帮助人类整理、归纳、演绎形成逻辑结果。因此,下一步人工智能尤其大模型发展,需要在“尽精微”层面下功夫,要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满足一般性的信息或知识需求。
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
相比于未来的难预测性,腾讯今年选择公布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MaaS一站式服务。
吴运声表示,面对新一轮的技术发展浪潮,一方面要在基础算法上持续迭代,同时也要把相关技术和产业结合,真正落地到行业当中去,通过行业的反馈,不断推动技术演进,最后使得技术能够真正服务行业。不管什么技术,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现在用大模型去解决行业问题,需要做到精准,因此不能从网上扒一些比较泛的数据,而是要深入行业,获取高质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才能让大模型具有非常专业的行业知识。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
如果从企业的角度看,面对如此多的大模型,又该如何选择?吴运声表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去帮助企业做出选择,判断模型的优劣,都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的,企业应该深入思考自身的真正需求,从规模、资源、成本等多个方面去考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模型,那就是最好的。
吴运声还强调,AI浪潮过去几十年起起落落,从业人员要持续去跟进技术的发展,持续推动技术与行业问题结合,所以现在企业不太需要去考虑先发优势和劣势的问题。
何涛表示,技术创新会推动整个生态的发展,而生态发展的先发优势巨大。希望大模型的发展中能够建设健康、完善的生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NVIDIA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何涛
面对大模型时代需要的强大算力,何涛也指出,目前产业界对算力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短期内可能会出现算力紧张的情况,这需要综合性的数据中心规模来支撑,在扩大算力的同时更要讲究效率。模型和数据的规模和质量近几年飞速增长,传统的数据中心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发展,所以需要推动产业界做数据中心的转型,把数据中心打造成为面向 AI的大型的计算机,行业也已逐步形成这一共识。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