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德化瓷产业带、潮州陶瓷产业带、景德镇陶瓷产业带、宜兴紫砂陶瓷产业带、曲阳石雕产业带、东阳木雕产业带、宣城文房产业带、莆田木雕产业带、南平建窑建盏产业带、扬州民乐产业带等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有超过67%的受访淘宝非遗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手艺传承人。
国庆假期外出游玩的过程中,恰好这些非遗产业带也是你的假期目的地之一的话,不妨去看一看这些优秀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一下这些传统技艺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如果你走进它,请尽情去感知它!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特征。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张三丰太极文化的发源地。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作为南平市地方传统技艺,于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盏工艺师林加余作品出窑
“建窑”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窑建盏,是中国古代黑釉瓷的杰出代表。宋时的建窑建盏,是皇室御用的饮茶斗茶珍稀茶器。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在南宋时期,日本来我国留学的僧人曾从天目山把这种瓷器带到日本,并称它为“天目”,于是人们也习惯把黑釉瓷也称为“天目瓷”。由于历史的变迁,建盏(天目瓷)烧制技术失传已八百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窑建盏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南平市建阳区林加余建盏陶瓷工作室 建盏工艺美术师林加余
宋代至清代福建地区“青釉器”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陶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与瓷器不完全相同。在行业中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炼制,最关键的就是对火候的掌控。烧到一定的温度就开始降温,让釉液自然流淌,在温度的控制下,形成兔毫纹的釉面,而这种斑纹便形成建盏窑器的艺术特征。
而建盏的烧成一般要经过选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值得一提的是,古法烧盏的釉料配方为天然铁釉矿加草木灰粉碎、打匀后制成,这两种简单的物质就能烧出精美的建盏,看上去很不可思议,但建盏就是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原料,烧成神秘莫测的结晶。
“建窑建盏”是中国古代黑釉瓷的巅峰之作,对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促进中国对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影响十分广泛,深受日、韩等地区茶道的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迫切,建盏文化也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建盏工艺师林加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