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文山有这样一道菜,叫做“军民鱼水情”,采用芭蕉花和猪肉作食材烧炖而成。这个菜名的故事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期,当时红烧猪肉罐头是驻扎部队特有食品,而芭蕉花则是驻地人民群众的经济作物,所以官兵们就把这道菜亲切的叫做“军民鱼水情”,以此形容当时良好的军民关系。
战火的硝烟虽已消逝,优良的传统长久流传。春节将至,万家灯火万家明,敬老院孤零的老人们成为了移民管理警察心头的牵挂。为让老人们过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传递组织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近日,云南天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八布分站民警携带米、油、面、水果、牛奶等物品来到八布乡敬老院,与老人们围坐一起聊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关心他们的日常起居,为老人们打扫卫生、修剪指甲、剃须理发,叮嘱他们要保重身体,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保持个人卫生,增强身体抵抗力。
午饭时间,老人们吃着民警亲手包制的饺子,笑逐颜开,甜在嘴里,暖在了心里。
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声声贴心的问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让老人们倍感温暖,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院里到处一片温馨祥和的景象,呈现出浓浓的年味,深深的警民鱼水情。
“这里的老人们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看见他们就像看见了我自己的父母。我老家在山西,来云南工作已有七年。由于工作性质特殊,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所以我视这里的老人为父母,每逢重大节庆,都随单位其他同志一道,前来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过节。”民警小张如是说。
正如张警官所说,移民管理警察以前是人民子弟兵,现在是人民公仆,自始至终从来没有脱离过“人民”二字,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只是他们守边护边、兴边爱民的一个缩影。云南天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八布分站自1953年建站以来,历经数次机构改革调整,但无论隶属部队体制还是公安系统,不管身着橄榄绿还是藏青蓝,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始终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68年来,一代代戍边人视驻地为家,认百姓为亲,厚植敬老爱幼、扶危济困的爱民情怀。先后有近数百名官兵、民警与当地群众一对一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扶持困难家庭摆脱贫困,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他们延续了68年的敬老爱民传统赢得了上级和驻地群众的高度赞誉,先后被云南省委、原云南省军区联合授予“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被云南省公安厅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受驻地群众多次赠予亲民爱民锦旗。
68年如一日,云南天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八布分站的民警一代又一代从前人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持续用实际行动精心烹制着“军民鱼水情”这道硬菜,使之情更深、味更浓,更受群众的喜爱。这根“爱心接力棒”还将一棒一棒传递下去。
文:宋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