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年新发病例已突破550万例,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疾病负担持续攀升,恶性肿瘤导致的医疗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比例超过12%。面对《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的"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46.6%"目标,全国正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破局:在政策层面,2025年全国两会密集推出肿瘤筛查医保支付改革、诊疗规范化建设等六大提案;在技术落地层面,内蒙古、江西等省份启动"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国家项目,运用AI技术实现高危人群精准画像;而在科研攻关领域,国家癌症中心牵头建立1145个国家级肿瘤登记处,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癌症大数据平台,为精准防治提供底层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近期强化多维度协同治理:一方面通过《"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加速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等高端设备落地,另一方面依托"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建立四级防治网络,在217个地市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基层医疗机构胃癌、食管癌早诊率同比提升19.3%。与此同时,商业保险创新同步发力,泰康、平安等机构推出"早筛津贴+特药保障"复合型产品,覆盖3000万高风险人群。这场关乎全民健康的攻坚战,正通过政策、科技、产业的三重突破,重塑中国癌症防治新格局。
在癌症诊疗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谢彦博士带领团队,以核素标记技术为“手术刀”,在生物医学分子探针领域开辟出一条精准诊疗的创新路径,让肿瘤无处遁形,为患者争取更多生机。她先后参与了“核素标记新型多肽分子探针的研发与应用”和“核素标记新型生物医学分子探针的研制与应用”等多个重要课题,在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核素标记新型多肽分子探针的研发与应用”项目中,谢彦博士发挥了核心作用,她专注于生长抑素类似物、IL-11类似物以及靶向热休克蛋白HSP90的特异性配体的研究,成功合成了多种创新性的放射性标记探针。这些探针在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骨转移等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表现出卓越的靶向性和敏感性,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减少了假阳性结果。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降低了复发风险和总体癌症负担。特别是她主导开发的131I标记17-AAG探针,在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微创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通过精准的靶向辐射,不仅有效减少了副作用,还提高了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好的患者体验和长期结果。
在这一项目中,谢彦博士成功筛选出了放射性核素99mTc最佳标记depreotide的条件,并通过临床验证,证明了99mTc-depreotide和99mTc-MAG3-depreotide两套放射受体显像试剂盒的高应用价值。此外,她首次推动了188Re标记MAG3螯合的depreotide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疗效。她还首次实现了99mTc-环九肽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肿瘤骨转移受体显像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项目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55篇(其中25篇被SCI收录),并在江苏省8家三甲医院临床试用,有效缩短了诊断时间,提升了诊疗效率,进一步推动了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在国内的普及与发展。
在“核素标记新型生物医学分子探针的研制与应用”项目中,谢彦博士深度参与了16种新型核素标记分子靶向探针的制备。项目组采用了99mTc、18F、131I、153Sm、188Re等多种放射性核素,成功开发出高纯度、高比活度和高特异性的分子探针。这些探针在肺癌、乳腺癌、脑转移瘤及骨转移等恶性肿瘤的诊断中,不仅大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是99mTc-环九肽、99mTc-Oct等探针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使我国在核医学分子影像诊断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在治疗应用方面,谢彦博士主导的153Sm-环九肽探针,通过精准靶向骨转移肿瘤细胞,破坏骨骼病灶的微环境,阻断溶骨与成骨等病理变化。与传统的“亲骨药物”89Sr相比,153Sm-环九肽不仅更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生长和骨损害,还显著减少了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长期预后。
在新型放射性粒子技术的研究上,谢彦博士参与研制的32P-CP-PLLA体内降解粒子,国际首次实现了自动精密压制机和新型粒子的制备,并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场地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新型粒子有效克服了传统32P制剂易扩散、毒性大的问题,植入后可使80%以上的32P滞留在瘤体内,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体内降解性。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还有效减少了副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她的研究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85篇(其中31篇被SCI收录),并在江苏省8家三甲医院临床试用,显著加速了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进程,推动了精准医疗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深入发展。
谢彦博士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还极大地推动了核医学领域的发展,为精准医疗和分子影像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撑,显著提升了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她的研究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癌症防治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在全球核医学领域树起了中国创新的旗帜。(记者:刘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