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传神者大会:用高新技术助推文化出海

来源:壹点网 2021-12-16 22:55:22
A+ A-

【环球网记者 蒋薇】一直以来,语言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承载着传播信息的主要作用,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云智慧、万物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科技加快了语言与科技的融合进程,新兴技术加持下的语言服务不再受产能限制,“传神者”的身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翻译员。产品设计者、研发技术者、媒体从业者、文化策划者以及AI机器人等等皆为文化“传神者”,成为了全世界连通交互的重要纽带。

翻译中国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2021年12月11日,第四届传神者大会于北京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网传播指导,传神语联,北京中投视讯联合主办,以“ 数字传播·文化共振”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联动呈现,汇聚科技、文化、传播等业内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共探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未来。

“中国越是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是增强,越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而要把中国的故事讲出去,中国的经济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标准走出去,翻译中国就特别重要。”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先生亲临大会并作大会致辞。他表示,翻译不仅仅是翻译文字,更要转换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含义,这种能力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最根本的东西。全新数字文化传播时代已来,技术的加持为跨语言文化交流开拓了新了路径,我们需要为传播中国文化,为开创新时代的数字文化传播做好准备。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文化向国际传播有三条路。第一条是用英文传播中国故事,但要把全民都能够教会用英语讲故事,英语教育的成本相对较高。第二条路是用中文作为文化传播通道,但它的最大困难是国际上没有根基,虽然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讲汉语热,实际上那个“热”可能是跟过去比,真正全世界要“热”起来还不那么容易。第三条则是用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日语等等其他语言做通道,可以减少对英文传播的依赖。

“现在一般来说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有20/200种语言能力,二十种语言很好的获取世界的先进知识,二百种语种能力就是用二百种语言能够向世界讲故事。”知名语言学家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说道。

作为跨语言文化平台服务提供者,传神语联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恩培认为,语言奠定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还含有独特的世界观。他提到新翻译时代即将来临,要通过语言去表达文化的内核和魅力。数字技术的助力让人机共译模式不断创新,提升了整体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新的翻译时代要更多的融入中国文化的积淀,让跨语言的文化交流不再有障碍。

数字技术的助力,有效推动了语言文化产业的新形式,从而也促成了整个文化传播的多形态发展。新翻译不仅是对企业内部组织之间、职能之间的重构,也是对整个商业业态的重构,更重要的是,从以人为中心到以AI为中心,实现了整个商业链条上效率的突进以及场景化的实现。

技术赋能, 共赢产业发展

据了解,翻译市场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机器翻译,另一是则是人译。一般来说用机器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最快一秒钟大概能翻译近两万字,是人工翻译所不能想象的,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新科技加快了语言与科技的融合进程,让机器翻译达到了“快”。但机器翻译仍很难满足人工翻译中“准”的优势。甚至一些机器翻译如果用错了地方,还会成了一种笑话。比如:雄安是地名,翻译成英文只能是汉语拼音,但有些英文翻译就是“xiongan”没有分字符,外国人无论是理解还是发音都较难。此外,还有方言、文言文、成语等中国自有的一些传统文化,若只靠机器翻译,则会严重影响国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快”与“准”的平衡一直都是困扰翻译公司老大难问题,传神语联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恩培对此提出了第三条路——人机结合。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周明博士说道,“通过预训练模型重塑所有自然语言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柔性AI智能云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推动认知智能实现飞跃。伴随着认知智能的崛起,机器翻译将迎来全新进展。”

据了解中国已经是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游戏大国,上半年中国的自主研发的游戏在海外的收入已经达到了84.68亿美金,全年将近会超越170亿美金。根据《2020网络文学出海发展白皮书》中,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达4.6亿元,海外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量达3193.5万。国内已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其他的直播、TikTok,快手、歪歪不断出海,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极高。

中娱智库高东旭指出,中国数字文娱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潜力中的中国的文化产业,文化视觉和文化自信。目前,中国数字文娱产业的各个模块已非常成熟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比较有竞争力中国数字文娱产业的局面。而很多数字文娱企业是一些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基金去建立大量的翻译,需要第三方机构,这个过程中翻译行业的从业者就提供了很好助力。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将跨越文化交流的鸿沟,让中国文化成为破解文化差异的“钥匙”,为整个产业构造全新的更具生命力的生态产业链。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思路,中国的文化内容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从内容生产到对外传播,利用多语种平台和人机协同共译技术让中国故事插上腾飞的翅膀。数字与文化的交融让更多不了解和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能够看到属于中国的故事。

精准翻译中国文化,助推文化出海

其实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一直以来都不像人们想的那样简单。用网文出海翻译举例,篇章结构和常识理解是日常难题。过去的机器翻译以句子为单位,不太考虑篇章结构,但是有很多翻译实际上要考虑上下文的翻译。其次,网文翻译不能简单直译。倘若一味直译,那则是在用中国人的逻辑讲故事,译文就成了白开水,文字难以理解,没有阅读趣味。

“不管从国家从行业从现在咱们翻译职能部门还有好多都在讲,讲好中国故事,怎么讲,讲好了以后怎么传,这个特别难。”央视记录片总导演柴红芳在会上谈到,“在2017年以后,我接到了精准扶贫的任务,然后我就到去调研,最后在中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的某村庄,我需要爬六小时,2017年进入还没有道路,从2017年开春到了今年整整四年半,在那儿拍摄了一部作品,我们用真正的一个民族,一个村庄,一群鲜活的人命运的改变,然后拍摄了这部影片,异常艰难。我们现在也特别期待这样的作品,这样的故事,真正能让世界看见听到读懂然后喜欢我们。我们的核心就是有一句话“中国故事,世界看见。”

柴红芳认为,故事就是一个民族的真善美,你把真善美讲好、讲真、讲朴实了价值观就可以。别人接受了,文化也就融合了。

新技术时代,全球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明显变化。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再到教学内容都逐步改变。语言作为文化传播重要的交流方式和载体,海外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未来仍需更好的利用技术,转被动为主动,将中文教育持续进行下去。

第四届传神者大会已圆满落幕,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在这样一个未来数字传播、文化共振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和机遇。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