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贞医院叶益聪教授:如何实现专利的临床转化应用

来源:今报在线 2021-07-19 14:57:00
A+ A-

(文/张珍珍)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近年来,医疗科研工作者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前瞻性的成果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专家叶益聪教授结合自己经验,和我们一起分享如何实现专利成果的临床转化。

叶益聪,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担任欧洲心血管介入协会会员、日本CCT会员、韩国TCTAP会员等多个国际重要职务。多年来,叶益聪主攻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和心血管科学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20余篇,并参与编写《系统性疾病与心脏》《协和医院内科大查房》《北京协和医院心脏疑难病例解析》等著作。特别是近几年,叶益聪教授结合其日常的冠状动脉介入临床工作,研发了“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病变专用指引导管”、“一种桡动脉光学相干成像体外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一种U型止血阀”等一系列的实用新型专利,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的手术效率。

叶益聪表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介入治疗,介入治疗需要使用指引导管放在冠状动脉的开口作为桥梁,沿着导丝将球囊、支架等器械输送至冠状动脉内使用。正常情况下,指引导管的管径明显小于冠状动脉开口,故不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但如果冠状动脉开口存在病变,导致开口面积明显下降,此时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指引导管嵌顿,冠状动脉严重缺血,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于是,叶益聪从临床上大量此类案例,梳理了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病变出现的各种问题,研发了“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病变专用指引导管”。叶益聪解释道,该导管管壁内设置有导丝通道管,可以在常规导丝的基础上,加入一条专门的固定导丝,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指引导管的嵌顿,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普通指引导管的嵌顿,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缺血的问题。该实用新型导管应用于临床治疗后,明显减少了冠状动脉开口存在病变时导致引发的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极大地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

此外叶益聪还提到一项潜在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新方法——桡动脉光学相干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结构,已经成熟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但OCT技术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扫描组织深度不如超声检查。二是,既往研究发现桡动脉的OCT检查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然而该检查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植入动脉鞘管后,方可进行OCT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因此在临床不实用,无法推广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筛查手段。桡动脉是一个表浅动脉,比邻体表皮肤,叶益聪通过多次的实验研究,尝试使用OCT导管从体外直接识别桡动脉的解剖情况。因此,叶益聪研发了“一种桡动脉光学相干成像体外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实用新型专利,该装置包括一个检测框架,检测框架底部具有一个贯穿孔,调节旋钮的调节部穿过贯穿孔与承载部件的底部连接,承载部件上表面内部设置有光学相干成像导管。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调整OCT导管桡动脉的贴合程度,利用光学相干成像技术获得桡动脉最佳的影像效果,从而实现在体外完成桡动脉OCT的无创检测评估。

叶益聪教授的这些创新性的专利都与相应的企业合作,准备实现在临床上的推广和普及。对此,叶益聪表示:在医疗行业中,对现有瓶颈问题进行研究,不断进行科学改进或者创新,是医疗事业发展进步的关键。作为临床医生,不仅仅需要做好手术,治疗患者,更需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协同创新去解决医学领域的技术难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