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数字家庭 智能硬件 曝光 评论 快讯 智能

“10亿金矿”南极磷虾资源争夺升级,中挪企业大PK结局亮了!

来源:财讯网 2021-12-20 11:50:34
A+ A-

1911年12月14日,挪威阿蒙森极地探险家首次抵达南极点,自此拉开了人类对南极开发的序幕。伴随着南极科考和开发的进程,一种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的物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南极磷虾”。就是因为这个体长不到10cm的小生物,世界各国竟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南极磷虾争夺战”。

海洋磷脂的完美载体,全球公认的“10亿海上金矿”

在南极,海豹、企鹅、鲸鱼等身形庞大的动物都以南极磷虾为食,据统计,海豹年均消耗磷虾6300-13000万吨,鲸消耗3400-4300万吨,各类生物资源年度消耗总计1.52-3.13亿吨,这奠定了磷虾作为南极生态系统基石的地位。

成年磷虾的身长在60mm-90mm之间,体重仅有2克,均寿命为3-5年,但繁殖速度极快,一次产卵6000~10000个,群居密度高达10000~30000尾/立方米。

而人类盯上它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磷虾庞大的数量,更与其体内丰富纯粹的珍贵营养密不可分。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体内蛋白质含量达到了17.56%,用“掐头去尾全是蛋白质”来解释也毫不夸张。

科学研究发现,南极磷虾的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海洋磷脂、虾青素、胆碱等,特别是海洋磷脂,富含新型的Omega-3(DHA/EPA)营养元素,不仅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保护视力,也能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保健等领域。

数量庞大的南极磷虾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食品来源,很快引起世界各国重视,纷纷派出船只,竞相捕捞。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人类便开始了对南极磷虾的捕捞。

南极上演磷虾资源“争夺战”,更迭三次磷虾霸主

1972年,前苏联率先意识到南极磷虾潜在的商业价值,拟定并开展了“南极探测计划”,调查了磷虾的种群分布位置以及数量规模,并开展小规模的商业捕捞。从1977年的10.5万吨到1982年的49.17万吨,前苏联用5年的时间突破产量,始终稳居“磷虾一哥”的位置。

全球磷虾捕捞量(单位:千吨)

日本强势紧跟,从1993年起,日本南冰洋捕捞船队加入了大量先进渔船,南极磷虾捕捞量占比急剧增大。而苏联则由于国家解体,对原先国有捕捞船队分割私有化,南极磷虾捕捞产量也大幅下降,逐渐被后起的日本占据了主导,开启磷虾2.0时代。不过和当年的苏联相比,日本捕捞的磷虾不足当年苏联捕捞的1/5,每年不足十万吨!

之后伴随科技的进步,美国、韩国、智利等也开始蠢蠢欲动,竞相捕捞,挪威则依靠较为先进的捕捞技术和成熟的南极磷虾产业链,成为所有捕捞南极磷虾中产量最大的国家,每年都在10万吨以上,且在2018年,捕捞的磷虾数量一度突破了20万吨,占据了南极磷虾捕捞的半壁江山,到目前为止,挪威引领南极磷虾3.0时代。

南极磷虾主要捕捞国捕捞量变化图(单位:吨)

在此背景下,挪威阿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是全球首家经过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的磷虾渔业企业,也是全球首个在中国取得“新食品原料”认证的磷虾油生产企业。同时,挪威磷虾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催生了挪威NYO3品牌,专注高端南极磷虾油产品市场。

中挪资源争夺战“一触即发”,中国黑马企业杀出重围

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但此时的捕捞量也仅为3.19万吨,我们能用于南冰洋捕捞磷虾的渔船也仅有1艘;但到2016年时,我国的捕捞量就达到了6.6万吨,用于捕捞磷虾的船只在2015年时也增加到了5艘。

为了提高捕捞效率,增加捕捞量,2019年时,我国自主研究并设计了专业级南极磷虾捕捞船——深蓝号。深蓝号采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有连续泵吸捕捞系统和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具有捕捞和加工一体的特殊功能,同时还具有远洋科考的能,迅速提高了我国的磷虾捕捞量。

深蓝号出海后,我国的磷虾捕捞量基本上都能够稳定在10万吨以上,仅略次于挪威(16万吨);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正在着手设计的“南极号”也将为捕捞南极磷虾发挥最大价值。

借着市场的东风,以青岛逢时、山东鲁华、辽渔集团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南极磷虾油加工萃取、生产销售等方面脱颖而出,在国际市场已经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加之我国造船和捕捞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中国或将在今后五年间超过挪威成为10亿“海上金矿”南极磷虾产业的最大受益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