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 为故乡讴歌 ——在《从源头奔向大海——黑龙江旅行记》研讨会的发言

来源:壹点网 2022-07-25 13:22:52
A+ A-

王晓廉

非常感谢市文联主办,市政协文学院、市作家协会、市地域文化研究会承办本次研讨会!感谢各位领导和朋友出席今天研讨会!

我1950年出生在恒山,初中毕业于四中。1968年下乡到山河农场,1972年末入伍到驻京铁道兵部队。在部队时,两次参加铁道兵文化部诗歌创作学班,还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散文组当编辑一年。1977年复员回到鸡西,先后在市劳动局、市委党史办、市文联工作。2001年退养后,到北京民营文化公司工作。2019年末从尚8文化集团退休。

我与大家一样,也一直是业余作者,常年坚持业余创作。在部队时写的大都是政治抒情诗。直到1977年回到鸡西以后,我进行了反思:没有生活基础的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由此,我把深入生活的重点和创作重点,放在反映北方生活,尤其北方边疆生活后,才取得一点成绩。

印象深刻的几件事:一是七十年代末,和文友一起去饶河四排赫哲村,访问赫哲族老人葛得胜,他用“伊玛堪”形式給我们说唱赫哲族英雄故事《满都莫日根》,还给我们讲冬天深山打猎的故事。二是八十年代初,我曾去哈拉海军马场体验生活。早晨3点跟放马工骑马出牧,赶着几百匹军马。晚上9点才回来。很艰苦,但很快乐。下过雨的夜晚,草原低洼处变成一个个湖泊,月亮倒映在宁静水中,马群跑过,水花四溅,漂亮极了。那景色,不会写诗的人也要歌唱。三是九十年代末,我去兴凯湖湖沿村采风,早晨坐船随渔民到大湖捕鱼,半途下起大雨,浑身被浇透。大湖波浪滔滔,渔船左摇右晃坐不住,这时我发现船舱底下有一副眼镜,在水里滚动,以为是别人掉的。再摸一下自己满是雨水的脸,眼镜没了,原来是自己掉的,自己还不知道。

由于体验生活扎实,丰厚,那一时期,我写出散文《彩石子》《鱼市》《白夜,在漠河》《完达山中百花蜜》《在松阿察河的上游》《军马驰嘶哈拉海》《玛瑙魂》《柞叶情》《寂静的山谷》等,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当代》《萌芽》《北方文学》《文学报》《散文》《中华散文》上。我体验到,好文章都是深入火热的生活得来的。

在个人出书上,我以前是几年过后,便把这阶段发表的好文章,编辑一本交给出版社出版。但后来我感觉到,这样的书,比较庸,很难引起社会反响。应该精心选题,创作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书。上世纪末,市委提出“兴凯湖文化”战略,我便策划出版一本写兴凯湖的散文集。此前,我已发表了几十篇有关兴凯湖的散文,于是,重新构思,去深入兴凯湖一些没去过的地方,写新的文章。兴凯湖是中俄界湖,对岸不写将是缺憾。于是,我动员耿永祥等两位摄影家,与我一起过境到兴凯湖西岸、南岸采风,完成了《碧梦千回兴凯湖》一书的创作任务。此书是中外第一本专写兴凯湖的文学著作,具有开创性,得到市政府资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在思考:人生短暂,应该去做那些有价值的事情。几十年来,我写的散文大都是写鸡西和黑龙江。我想应该编辑一本写黑龙江地域风情的书。把目录一列,发现自己写黑龙江这条江的文章少,于是,我又几次去黑河、萝北、同江,补写了几篇文章。此时再一看,写黑龙江的强了,但写乌苏里江的部分弱了,于是,我又坐飞机去抚远,到乌苏里江下游的乌苏镇、抓吉赫哲镇采风三天,补写了几篇文章。2018年,《水阔天高——黑龙江散文游记》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门瑞瑜说:“散文大家秦牧1978年来黑龙江时说,希望黑龙江作家写一本本省风光的书,可惜四十年来我省一直没有完成,王晓廉的《水阔天高》填补了这一空白,完成了秦牧的这一期望。”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司兆国也给我来短信说:“在全国出版写龙江大好风光的书不多,您的大作不仅是您几十年文学创作成就的集成,也体现您对家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深厚情感,是对外宣传黑龙江的重要载体!”

早在40多年前,我就幻想过写这样三本书:黑龙江、兴凯湖、乌苏里江。兴凯湖的书出版了三本,但写黑龙江的事还只能在心里酝酿。心里着急,但无法完成。我查阅过资料,一百多年来,国内外出版的写黑龙江旅行的著作有十几部,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都只写了这条大江的其中一些段落,而不是全程。由此,我憧憬有一天,我能完成这一使命。几十年来,我五次游访黑龙江,包括1986年随省作协采访团从黑河到漠河,乘船在江上逆流航行七天。1988年又陪山东作家飞雪和山曼,乘船从萝北航行到黑河,但每次也只是走了些段落。早年,边境管制,对岸不能随便走。后来,改革开放了,中俄友好了,有了走访黑龙江全程的机会。

2018年,我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博士和尚8文化集团董事长薛运达聊天,说了想行走黑龙江的打算,董社长大力赞赏我的想法。薛董事长也答应出资、出人、出车,支持我的计划。这样,2018年7月,我带领几名青年摄影师,驾车踏上从黑龙江源头直到入海口、横跨中俄两国的全程4440公里的考察采风活动,历时两个月。

遇到的困难是黑龙江下游970公里均在俄罗斯境内,我们几人既不懂俄语也不熟悉地理,为找向导我们在抚远找了多家旅游公司,均说没开旅游线路,且山高路远,旅途危险,劝我们别去。好在一家旅游公司女老板徐会俄语,也爱好文学,愿意带领我们闯荡,才使本次全程采风得以完成。

由于本书文章都是白天行走,当晚将文章整理完毕,所以文章显得仓促、粗糙、不够精致。我内心十分忐忑,怕有纰漏。请大家多予批评、指正!

2022年7月23日

(王晓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