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戏徐徐拉开序幕,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开启区块链新时代

来源:智谷趋势 2022-07-27 16:56:29
A+ A-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巫珩

最近,广珠(澳)高铁部分路段开始可研招标,其设计时速350公里,或年内正式动工。它的落地,将意味着珠三角高铁网补齐最后一条主通道。

轨道上的大湾区可谓呼之欲出。

image.png

图片来源:铁路建设规划

纵观过去四十年,无数仁人志士在为粤港澳一体化东奔西走。

1989年,港商霍英东不顾众人反对,在虎门投资建设汽车轮渡工程,历史性地连接起珠江口东西两岸,缩短了珠中江到深圳香港的距离,为粤港澳的经济来往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

如今,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佛莞城际铁路等跨海大桥以及轨道交通,彻底打通了湾区任督二脉,粤港澳三地初步形成“一小时都市生活圈”。

深中通道、深珠通道两个超级工程,是目前大湾区硬联通中最最高潮的部分。等过几年,这两个巅峰之作建成使用,持续数十年的大湾区硬联通进程,就算完成阶段性翻篇了。

后续如果没有科技上的大飞跃,没有颠覆式的新交通方式出现,我们很难再有基建狂潮,会进入修修补补的局部修缮阶段。

那么,下一个阶段的一体化重点是什么?

答案是软联通。很多人不知道,涛涛珠江两岸已有数以万计的数据“软联通”在暗流涌动。

一场以区块链为主角的历史大戏悄然拉开了序幕。

image.png

粤港澳一体化难题何解

在大湾区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沃土上,盘踞着8670万人,人口之多早已超越了世界上90%的国家。更“可怕”的是,它还在不断虹吸海内外人口,持续膨胀中。

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大湾区人口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2亿-1.4亿。超一亿人口生活在同城化的生活圈内。

此外,这里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2.6万亿,诞生了25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是中国产业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庞大的经济,决定了大湾区内部的往来非常密切。

每天都有无数的货物、信息、资金等要素往来于粤港澳三地。光是2020年,香港到粤投资就超过1189亿美元,澳门到粤投资为135亿美元。

如今,在国内外双循环,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之下,粤港澳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还将进一步延伸。

然而,这里毕竟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体系、三个关税区”的特殊地带,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中始终有一道屏障。

举个例子,一个中山白领购买了香港的商业医疗保险,内地就医之后到香港理赔,需要提供各种清单资料。为了确保这些纸质材料不是伪造骗保,当地需要花巨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审核,相当费时。

可能你会说了,要解决这个痛点很简单啊,两地医疗系统联网不就行了?

嘿。还真不好意思。

由于目前内地对数据跨境流通管理较为严格,港澳也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大家互成数据孤岛。法律障碍就是第一道拦路虎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成功推动修法,撤掉法律的拦路虎了,数据跨境出入也会面临很多其他问题。

比如传统数据存储是中心化的,随着大量个人敏感信息、重要数据和涉及国家安全的数据高度汇聚,多一个地方存储数据,就多了一个数据泄露的风险。业内不乏数据泄露的案例,为数据隐私安全敲响了警钟。

又比如说,数据联网具有较高的成本,我们得购买非常多的服务器,建设庞大的数据中心,对于寸土寸金的珠三角来说成本极高。而且对不同部门和机构的数据进行迁移和分类整理,本身就耗时耗力。

幸运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的技术区块链应运而生。

华为、腾讯、平安、微众银行等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纷纷加入开发队列,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区块链发展的引领者角色。

这种前沿科技,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犹如一把“钥匙”,巧妙打通了层层隔绝的墙,让资金、人才、商品等要素在大湾区内自由穿梭。

image.png

“分布式”保障数据安全

区块链“多中心化”到底有何巨大的能耐?

实际上,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是由多个数据库链接起来的,每个数据库都具备相同的权限,储存着相同的数据。

数据库是由用户创建的,对每个用户也是开放的,这使得数据不再需要集中在某一个“权威巨头”手中,从而将数据要素的巨大价值释放出来。

早在2019年底,深圳就上线了 “i深圳”电子证照应用平台。在上边,可以实现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24类常用电子证照上链,支持无犯罪记录证明、生育登记等 100 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如此便捷的服务背后,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尤为关键。

image.png

关键就在于区块链。

借助区块链分布式同步记账、身份认同、数据加密和数据不可篡改等特性,深圳市民和企业通过“i深圳”App和小程序等端口申请使用相关电子证照、或直接授权、扫码授权等多种形式,授权他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调取电子证照用于特定业务。

”i深圳“系统依托技术中台实现对办事中的电子证照进行自动化调用录入,并利用区块链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等技术特点,留存电子证照的使用记录。

image.png

澳门智慧城市“证书电子化”项目,完美发挥了区块链技术“分布式”的优点。

具体体现为,用户自主通过APP向验证者提交相关数据,而该项目通过链上ID及摘要信息的验真、增信,保证用户身份和证书的真实有效,解决机构之间的信任问题,做到在保障居民隐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政府机构间的电子化运作流程。在实现多机构数据互通的同时,居民政务材料办理时间从原来的14到30天缩短至7天以内。

image.png

“不可篡改”建立信任机制

在数字时代,“信任”是最基本的机制底色。

今年,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正式上线,微众银行为平台提供区块链开源技术支持,凭借“不可篡改”的特性保障了跨境金融数据的绝对真实。

在不需要直接传输和交换用户个人数据,又能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下,粤澳两地居民依然能够享受跨境资产证明、跨境银行开户、跨境资产抵押、跨境财富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这些,可都是非常敏感的金融信息。

image.png

具体操作为:

用户在澳门的时候,先用手机操作,授权业务机构提取个人资信凭证,机构就将凭证数据指纹上链。之后他过关来到横琴这边之后,也只需要在手机上传个人资信凭证,与链上信息进行比对,验证成功之后就可直接进入服务环节了。

正是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独特优势,粤港澳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才能保障数据的真实性。

image.png

“可追溯”解决信息不对称

数据的跨境流通,势必要历经多元化的主体,这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大大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像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普通消费者对于生产过程、原材料构成、原产地、产品质量、流通环节等信息了解并不多。

而区块链是由一个个“块状数据”环环相扣组成的“链条式”结构,这种结构特性使得它具备“可追溯性”,完美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广东作为内地输港澳食品的最大供应地,光是2021年前11个月,就有15万批供港澳食品经广州海关输送给759万香港居民和68万澳门居民。这么庞大的食品体量,该如何保障其安全,实现供应链的可追溯,尤为重要。

image.png

海南与腾讯合作的“海南省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技术,为每一种食品赋上专属的“身份证”数据,从码头到口岸仓、城市仓最后到农贸市场或者餐厅或者超市,每个环节都打上“时间戳”。这样,就能实现追本溯源。

凭借“可追溯”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食品供应全链条可监管追溯管理,成为保障海南冷链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也为未来保障粤港澳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做出了示范。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