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在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上发布。其中,“《觉醒年代》《长津湖》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精彩纷呈”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
“文化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题中之义。推动文化创新、赋能美好生活——这是首届北京文化论坛的年度主题。很显然,恢宏而精微、沧桑而丰盈的城市,配得上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文化气象。2021年,一批庆祝建党百年题材的文艺作品走红“出圈”:《觉醒年代》《大决战》《长津湖》《香山之夜》《李大钊》等精品力作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党的初心,激荡起14亿多人民澎湃激越的家国情怀。这份美好,隽永深刻。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觉醒年代》等主旋律热播剧成为“文化事件”,并不是叫人费解的事。其实早在今年2月24日《2021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觉醒年代》不仅位列“2021年青年观众喜爱的十大国产剧”之首,且一举拿下“2021年青年观众印象最深的十名电视剧角色”中的两个名额——陈独秀、陈延年。有人说,你可以永远相信北京,因为传统文化在这里也能变得柔软而浪漫、美好而新潮:就像你可以沿着中轴线感受千年古都的厚重,亦可以跟随爆款剧《觉醒年代》打卡北大红楼。活用北京资源、讲好中国故事,这是良心好剧成为文化事件的有趣逻辑。
北京的文化气与文艺感,不仅流淌在骨血里,更映照在数据中。《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利润总额1429.4亿元,同比增长47.5%;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67元,同比增长12.2%。这当然说明城市文化产业的潜能与韧性,更说明在良心好剧等文化事件的推动下,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已悄然按下了“快进键”。
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是刚需,但是,好剧终究不是“天赐”。就拿《觉醒年代》来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等部门不断打磨细节,精雕细刻、巧释角色,从策划、创作、拍摄,到制作、审查、播出,再到出品、发行、宣发,一路护航,一路破浪。仅以该剧布景来说,由于北大红楼不具备拍摄条件,剧组特意以1:1.2的比例还原了北大红楼的一楼,后来又用特效还原了五层楼的全貌。在北大图书馆,每份报纸、杂志都用1:1的比例复刻而成,仅材料费就高达百万,预算超出计划近三分之一。精心雕琢画面,匠心诠释角色,最终,才打造出老百姓喜爱的良心好剧。
百源归流,终成巨澜。久久为功,时代为证。良心好剧来自创作者的坚守,文化自信需要真功夫的打磨。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四力”说到底,就是对人民、对时代、对国家用心用情。于此而言,《觉醒年代》《长津湖》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不仅见证着文化赋能美好生活的温润,也见证了城市推进文化中心建设的初心。(邓海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