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天山,横亘新疆1700多公里,自东向西行至伊犁州南北分叉,孕育出“塞外江南”伊犁河谷。虽然地处远离海洋的亚洲中心,但大西洋暖湿气流不远万里,穿越欧洲与中亚草原自西而来,拥进南北拱卫的天山怀抱,化作雨露滋养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新疆历史上第一家奶粉厂——伊力特乳业,就坐落在这片世外桃源。
长久以来,提起中国乳业,言必谈内蒙乳企伊利、蒙牛,鲜有新疆乳企被津津乐道。近几年,随着新消费如火如荼,新疆乳业异军突起,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作为新疆诞生的第一家奶粉厂,伊力特乳业“一夜之间站上风口”,成为新疆特色乳制品的行业标杆。
自1958年在伊犁河谷建厂以来,伊力特乳业64年的发展历程,几乎成为中国乳业发展史的缩影:辉煌时,新疆地区家喻户晓;困境时,负债百万濒临倒闭。从工业变革到行业震荡,从国企改制到市场突围,这家64岁的民族乳企不仅活成了行业“活化石”,更被称为伊犁河谷中的“乳业茅台”。
开局高光:伊利创始人都曾来学习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对于伊力特乳业而言,尤为如此。
1958年,新中国百废待兴,“洋奶粉”大行其道,奇货可居。担负着开辟民族乳业道路的希望,新疆第一家奶粉厂,新疆伊犁州寨口乳品厂成立,这是伊力特乳业的前身。
彼时,常温液态奶技术尚未出现,低温液态奶不利于储存和运输,奶粉就成为乳品工业化、现代化的代表。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伊犁州寨口乳品厂土法上马,用平锅生产出第一锅奶粉,硬是在1965年发展成了西部首家机械化乳品厂。
开局即高光,寨口乳品厂一时风光无限,旗下生产的“团结牌”寨口奶粉在新疆无人不知。那个时候,由于产能有限,厂门口排队等货的车辆络绎不绝,甚至有些人半月多也提不到货。风头之盛,甚至吸引来郑俊怀(伊利创始人),专门带领一个学习小组,来到厂区住了十余天,学习相关技术知识。
计划经济之下,新疆腹地的交通劣势尚未显现,寨口乳品厂发展顺风顺水,直到1992年计划经济结束,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风向开始转变。
巍峨的天山为伊犁河谷留下西来的雨露,却阻隔了南方吹来的改革春风。相比之下,内蒙企业们“闻风而动”,曾经来寨口乳品厂学习的郑俊怀,于第二年(1993年)创办了伊利,中国乳业的新篇章缓缓掀开。
乳业之殇:错失机遇的奶粉市场
虽然世外桃源,但是交通不便。对于寨口乳品厂而言,交通问题不仅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更是隔绝了行业机遇;而有时,错失一次机遇,往往就错失一个时代。
这一次,寨口乳品厂错失了常温液态奶的时代。
从营养角度来说,奶粉和常温液态奶相差无几,为何常温奶对奶粉市场可以形成摧枯拉朽的碾压之势?这背后离不开一个隐形巨头——瑞典利乐公司。
1951年成立的利乐,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液态奶常温运输的难题。相比西方国家,中国乳业发展滞后,这让利乐能够借助时间差对中国乳业进行专利封锁与降维打击,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常温液态奶的流行。
1997年,伊利引进两条利乐液奶生产线,把牛奶保质期延长到了7个月。在伊利的带动下,蒙牛跟进。1999年,利乐甚至将价值千万的设备,以半卖半送的形式给了蒙牛。利乐成为 “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它选中了伊利和蒙牛,将其推向“草原双雄”的宝座,而它们每出售一盒利乐包装的常温牛奶,都要被利乐攫取大半利润。
在这场以伊利、蒙牛为首的乳业战争中,常温奶崛起,低温奶与奶粉市场被大规模挤压。
就在常温奶战争轰轰烈烈之际,远在伊犁河谷的寨口乳品厂,却因不适应市场经济进行改制,于2003年由新疆伊力特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进行改革,寨口乳品厂也更名为伊力特乳业。
一步慢,步步慢。改制后的伊力特乳业,早已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眼睁睁看着曾经的“徒弟”成为执牛耳者,自己则跟随整个奶粉行业艰难前行。直到2008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国奶粉行业遭受致命一击。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虽然当时新疆的奶源是全国为数不多没有沦陷的地方,依然免不了受到波及,曾经辉煌的伊力特乳业于2017年彻底停产,命悬一线。
不破不立:民族乳业“起死回生”
祸兮福之所倚,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国奶粉行业遭遇毁灭性打击,但是通过这次事件,奶源地的重要性却愈加凸显。
2008年后,中国乳业告别营销驱动的野蛮发展时代,开始回归产品,优质奶源地成了乳企必争之地。行业纠错,给了新疆乳业一次洗牌后重新入场的机会,只是停产的伊力特乳业如何翻盘?千古丝路成了破局关键。
虽然地处新疆腹地,可是伊犁河谷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连通中亚各国的前沿支点。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条千古商道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17年3月,就在伊力特乳业停产的同时,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丝路中国·特色乳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盛大举行。这次论坛,成为了中国特色乳行业的里程碑事件,其中大会的主办者之一,西安丝路乳业集团也由此崭露头角。
尽管当时距离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近十年,但是在这期间常温奶市场借势做大,中国奶粉行业亟需一场突围之战。突围的方向有两个:一是婴幼儿市场;二是特色乳市场。丝路乳业集团,正是特色乳业的探索先驱代表之一。
早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丝路乳业集团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的机遇,围绕“丝路经济带”展开了深入的产业调研。在中东迪拜考察时,偶然发现当地最流行的乳制品不是牛奶而是骆驼奶,备受皇室推崇。回国之后,丝路乳业立即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发现骆驼奶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中国本土就拥有最优质的骆驼奶源,在新疆伊犁河谷及其周边区域分布。
一条千年丝绸之路,将相距千里的伊犁伊力特乳业与丝路乳业集团就此链接在了一起。
当丝路乳业来到伊力特乳业工厂考察时,厂区已经停产多年,杂草丛生、满目荒凉。由于已经成为国营企业中的不良资产,伊力特乳业被挂牌在新疆产权交易所对外转让。一家负债累累的停产工厂,对于外界来讲实在难有吸引力,挂牌之后,无人问津,接连两次流拍。
▲停产后的伊力特乳业
“新疆历史上第一家乳制品厂,不能就这样垮掉!”
在了解伊力特乳业历史之后,丝路乳业集团决心救助,于2020年10月,在新疆产权交易中心以挂牌价格630万元依法取得伊力特乳业100%股权,还主动承担了伊力特乳业原有的400多万负债,伊力特乳业“起死回生”。
▲伊力特乳业在新疆产权交易所公示信息
“乳业茅台”:得奶源者得天下
“一家60多年的老厂子,就算救活了又能有什么用?”
在拯救伊力特乳业的过程中,充满了非议与不解。在外界来看,虽然是新疆历史上第一家奶粉厂,虽然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怀,可是作为一个错失了时代的老厂,靠着情怀又能值几个钱,不然怎么会接连两次流拍。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20年前,中国乳业“营销为王”,拼的是营销与渠道;如今,历经野蛮发展与行业纠错,“产品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得奶源者得天下!
伊力特乳业代表的不仅是一座工厂,更是代表着极度稀缺的优质奶源地:伊力特乳业位于伊犁河谷唐布拉草原腹地,地处北纬43-47°天然黄金牧场,拥有兵团28万亩核心生态牧区,是骆驼、绵羊、伊犁马、褐牛优质特色奶源种群集中汇聚之地。
▲伊力特乳业生态牧场
如同茅台镇是优质酱酒的核心产区,伊犁河谷唐布拉大草原,正是优质特色乳的核心产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行业如何变迁,这一点都不会改变。在20年前“营销为王”的时代,伊力特乳业明珠蒙尘;如今乳业市场“产品为王”,曾经的新疆第一乳制品厂,王者归来。
▲改造升级后的伊力特乳业
“只要牢牢掌握这片核心奶源地,就等于拥有了行业的护城河!”
为此,伊力特乳业依托“企业+养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强规模养殖、原料奶收购、生产加工与销售各环节,不仅带动了众多牧民走上致富路,还通过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现代化,使特色乳产业真正转化为优势产业。
为了给优质奶源加上一把“安全锁”,丝路乳业集团陆续投资数千万对其进行升级改造,从国际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有机认证。
由于地理原因,在过去多年,新疆乳业一度“奶香也怕巷子深”。如今,借助“一带一路”,西安成为西北产业走向全国的桥头堡,伊力特乳业联手丝路乳业集团,打通了面向全国的产销渠道。
“好风凭借力,送子上青云”,市场机遇来临之际,政策风口也正在打开。
2020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扶持以驼乳、绵羊乳和马乳等为主的特色乳业发展,逐步构建起生产、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让更多农牧民享受全产业链发展带来的大好红利。
市场与政策双重风口叠加,伊力特乳业迎来了爆发期。无论是产品销售,还是渠道合作订单,络绎不绝。
截至目前,伊力特乳业已经孵化出一批特色乳知名品牌:曾经的“团结牌”和“唐布拉”品牌奶粉焕发生机,成为新疆著名商标产品;“丝路驼宝”品牌,全国专营专卖店突破1000余家;2021年,伊力特乳业一举成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特许商品供应商;2022年,又成为第六届“丝博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指定乳制品供应商……
曾经,新疆乳业错失了一个时代;如今,“百战归来再出发”,伊力特乳业希望借助全产业链优势,赋能新疆特色乳制品,真正让这里的“乳中茅台”,从伊犁河谷走出新疆,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