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的期许:“让景泰蓝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

来源:财讯网 2022-08-23 15:49:36
A+ A-

我们很难从“珐琅”两个字里去读懂这种神秘工艺的实质,它最早源于13世纪中国古代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拂菻”(Farang),后来古籍中出现了“拂林”、“佛郎”、“法蓝”、“法郎”等不同说法,渐渐演变并定型为“珐琅”。这些称谓就像China代表中国一样,也很自然地代指从东罗马远道而来的器物,同时,珐琅见证着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从珐琅传到中国600余年的漫长历史中,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所使用的珐琅釉又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并在清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作为高贵华美的宫廷器物,一直匠心传承着繁复的皇家工艺,历经元明清三代宫廷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堪称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绝世瑰宝。

▲钱美华大师悉心指导钟连盛大师

景泰蓝的美不可方物,惊艳世界。无论男女老少,都让人心甘情愿沉醉其间,从传入华夏那天开始,因为奢华的绮丽贵重,让景泰蓝深锁皇宫,一直专供皇室所有,寻常人家无缘相见。清末,景泰蓝逐渐流传到民间,但是工艺水平和用料等和宫廷无法相比,几近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挽救这一珍贵手工艺,经过林徽因、钱美华、常沙娜等的不懈努力,1956年北京市珐琅厂成立,使得景泰蓝这一珍贵手工艺流传下来,古老的景泰蓝在设计理念和工艺水平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而现任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工艺师的钟连盛,便是钱美华的得意弟子之一,“择一事,终一生”便是钟连盛的人生座右铭。而今,“让景泰蓝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是他对新收弟子的寄语。

▲“桃李情长 薪火相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收徒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

数百年来,传统的景泰蓝工艺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2022年是钟连盛甲子之年,也是他从艺45周年,在钟连盛迎来自己花甲之年的重要节点之际,他正式收徒传艺,把毕生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下去,让皇家景泰蓝技艺薪火永传。钟连盛在收徒现场对两位徒弟说:“是600多年匠人匠心的赓续传承,让景泰蓝成为绽放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枝‘民族之花’,而让景泰蓝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是我从以前到现在再到未来要做的事情,这也是我对你们的寄托和期许,希望你们可以把优秀中国文化,把景泰蓝推往全球,为不断推动景泰蓝国际化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两位徒弟向师父钟连盛诵读拜师帖

两位徒弟分别是中外珐琅美术馆馆长朱景优和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艳娜,他们表示:“传承600多年的景泰蓝制作技艺,如今由师父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血与生命去守护好景泰蓝这棵参天大树,脚踏实地,践行师父的教导,把景泰蓝传承下去,推广至全世界。”

“让景泰蓝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是从国际视野、历史维度及实践导向的角度对全球珐琅艺术提出的一句响亮的口号和实践导向,珐琅艺术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正在重铸,而中国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将推动世界珐琅艺术的共同繁荣。近十年来,景泰蓝在国礼中所占比重接近60%;以北京为主场的各项重大国事活动中,比例高达80%以上。当代国礼设计遵循“文化性”、“时代性”及“工艺性”三要素,以珐琅为载体的器物需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艺当随时代,国礼需呼应国家战略、符合时代审美;作为美的表达,精工细作的传统工艺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反映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虽还不够普及,但是大势所趋。

▲2017年3月30日,“中外珐琅巅峰对话之景泰蓝与七宝烧”在中外珐琅美术馆举行,日本七宝烧领航人高桥通子(左二)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左一)作为七宝烧和景泰蓝的代表人物展开跨国界珐琅对话

经过钟连盛这一代景泰蓝大师们不断的守正创新,景泰蓝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家名片”,是中外友好交流的“邦交使者”。而钟连盛对徒弟们给予极高的期许,要积极探索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把景泰蓝作为国礼送上世界的舞台的同时,也要把景泰蓝推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被更多人熟知,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喜爱景泰蓝。徒弟们也将践行师傅的期许,不断努力,把景泰蓝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推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让景泰蓝成为沟通世界的语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