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江西,骄阳似火。
7月10日开始,江西省大部分县(市、区)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23日开始39℃以上高温范围逐日增大,至7月25日,有42个县(市、区)日最高气温达39℃以上。7月26日,江西省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持续的高温,对于供电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据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发电量完成12.94亿千瓦时,环比增加6.9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9.22亿千瓦时。
尽管压力不小,但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何胜却是信心满满,“保障赣南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完全没有问题!”
使命与担当
为苏区全面振兴奠定基石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开始扎根于江西赣州,是华能落实“精准扶贫”“央企入赣”投资建设的红色项目。
赣州位于江西电网的末端,是典型的受电电网,缺乏独立电源支撑点、新增用电负荷大。
据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郭志健回忆,为了填补赣南地区大型电源支撑点的空白,2007年4月29日,瑞金电厂一期开工建设。安装2台国产35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装置,后续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装置,并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及供热改造,工程总投资约30亿元。
2008年12月,一期工程投产。其中,1号机组为我国首台35万千瓦超临界机组,2号机组是华能集团总装机容量突破8000万千瓦的标志性机组,实现了国产超临界机组的产业化。
一期工程投产之后,改善了赣州乃至江西的电网结构,结束了赣南地区没有大的电源支撑点的历史,也掀开了我国30万千瓦级超临界机组建设的新篇章。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这给电厂带来了新的使命与责任。
2019年,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中能源类首个项目——瑞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包括安装2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二次再热燃煤机组,总投资约70亿元。
何胜介绍道,两台机组分别在2021年9月23日、12月14日,于迎峰度夏、度冬最关键时期相继投产发电,为江西省成功应对冬夏最高用电负荷作出突出贡献,大幅增强了赣南乃至江西省的电力安全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如今的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装机容量270万千瓦,年总发电量135亿千瓦时,是赣南区域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企业;持续输送着更安全、优质、环保的电力能源,为苏区全面振兴奠定基石。
创新与责任
促进煤电联营合作双赢
2019年,伴随着瑞金电厂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在股权结构方面,瑞金电厂也进行了大胆改革。率先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引入民营企业陕西秦煤实业集团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各持50%均股混改模式重组了法人单位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系统内首次成功实现“央企+民企”煤电联营混改。
何胜表示,混改后的瑞金电厂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励约束考核以及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何胜解释道,瑞金电厂合理设置混改公司“三会一层”,大力推行清单式管理,制定党委会前置审议清单,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决策事项职权清单。
郭志健强调,混改之后,瑞金电厂始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党的领导全面贯穿到混改企业治理全过程各环节。
实施混改后,瑞金电厂股东双方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探索实现共享共赢的现代化企业发展之道,将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创新性和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雄厚的实力资源、规范的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为“央企+民企”合作提供了典范,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拓展了民营资本发展空间,加快了企业电源结构转型升级,有效盘活了一期存量资产,做强做优了二期增量资产,强化了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促进了煤电联营合作双赢,对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具有重大牵引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难题。2020年是华能秦煤瑞金电厂融资工作异常困难的一年。在瑞金电厂引入战略投资者陕西秦煤集团后,中信银行在疫情最严重期间,亲赴现场共同解决电厂资金保供问题。在这段特殊时期,华能集团、秦煤集团通力合作提供大力支持,中信银行开通绿色通道,在信贷审批上效率高、速度快,最终瑞金电厂与中信银行签订53亿元二期项目贷款合同。在“央企+民企”均股模式下,为瑞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解决了资金难题,为保证二期项目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混改优势逐步放大。据介绍,自2019年均股合作以来,电厂与秦煤集团2020年签订长协煤20万吨,2021年签订长协煤50万吨(在2021年底煤炭紧缺情况下,与秦煤集团签订保供合同30万吨),2022年签订长协煤100万吨,有利保障电厂煤炭资源。
如今的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47.93%,2019年全面扭转连续两年亏损的不利局面,2020年实现利润总额较2018年增长1.45亿元、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61.15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根本性加强。
活力与发展
“中国大脑”助力国家能源安全
成绩的取得是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技术攻坚”的内核所创造的。热效率达49.25%、发电煤耗达249.7克/千瓦时、粉尘4.5mg/Nm3、SO220mg/Nm3……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技术上的孜孜以求。
累计获得9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以二期建设为基础申报专利达231项,完成首台套DCS/DEH全国产化等“卡脖子”的重大科研任务以及华能自主知识产权的十大集成创新的落实应用……一项项成果的背后,是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一体化示范应用攻关中探索构建了“协同联动强组织、严管精控提质量、科学管理保进度”等系列的攻关模式,成功实现了“4个首次”的全国产化应用突破,完成了技术创新20余项,攻克了应用技术难题30余项,为全国产DCS的推广应用,解决发电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DCS,即分散控制系统,是电厂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负责监测各项参数、控制各项设备、实现人机交互。DEH是DCS汽轮机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要求高精度、高速度、高性能,不是任何DCS都能满足,需要解决兼容性和数据交换问题。此前两个系统的核心技术完全依赖进口。
为解决发电领域DCS系统这一“卡脖子”难题,瑞金二期百万机组开展睿渥全国产DCS+DEH一体化创新示范应用,以实现关键控制领域的完全自主可控。组织成立华能睿渥全国产DCS+DEH一体化示范应用攻关组,通过强组织、提质量、保进度、拓创新,成功实现了项目示范应用,为最先进的百万二次再热火电机组换上了“中国大脑”,历史性、战略性地突破了火电厂DCS/DEH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壁垒,助力我国能源安全和科技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
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人才,不断涌现的干部人才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源头活水。
如今的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职工377人,其中党员122人,大学以上学历占83%,平均年龄仅35岁,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9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20人,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162人,国家级中央企业技术能手5人。
突破与跨越
赋能国家级“低碳生态示范区”
人才的储备为技术的发展开动了“引擎”,技术的进步又为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与时代同频共振,与赣南共荣共兴,是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梦想。
在新的能源格局下,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目前扎根赣州的唯一大型火电企业,紧跟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面加速低碳转型,深度挖潜270万千瓦低碳清洁煤电,正在倾力打造“50公里内‘风、光、火、储、热、固废处理一体化’的多能互补型综合智慧能源基地”。
在何胜、郭志健以及所有瑞金电厂人的理念中,未来的电厂将提供区域一体化综合能源,达成“电、热、冷、气、水”等能源品种间的横向协调,“源、网、荷、储”等能源供应环节间的纵向协调,保障生产、管廊、需求,及生产、消费间的良性互动。
这其中包含了“供热管网、固废处理、光伏、风电、火电灵活性改造、化学储能、应急储煤场、综合智慧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八大项目。
何胜解释道,在“双碳”目标下,电力市场发展方向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存在“不可控”的短板,发电能力受限于昼夜日常、季节、天气阴晴、风力大小等自然气象条件,燃煤电厂是目前最经济的调峰电源,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压舱石”的作用。
因此,谋划制定燃煤电厂周边50公里范围内新能源开发属地区域政策,势在必行。遵循“政府规划、市场运作、因地制宜、清洁高效”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按照“火电+新能源大基地”的模式,在有条件的区域规划新型综合能源供应基地,依托火电厂自身优势,逐步打造集"水、火、风、光、热、储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能源供应基地。
如今的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在驰骋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综合智慧能源基地已初显雏形,270万低碳清洁煤电已高质量落地,供热业务全面推进,粉煤灰、石膏、煤渣等综合利用有序开展,固废处理稳步实施,清洁能源开发、应急储煤场建设、火电灵活性改造、化学储能、综合智慧能源大数据管理平台等正在全面推进……
炎炎夏日,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全力实现转型升级,为赣南苏区节能减排、能耗双控、打造国家级“低碳生态示范区”作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