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共创 | 第一届中学历史教育教学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财讯网 2022-09-20 14:17:51
A+ A-

2022年9月16日-18日,第一届中学历史教育教学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由多位中学历史教育界名家联合发起,北大金秋教育发展研究院、燕园金秋教育集团主办,北京安兴泽众教育、木铎金声教育研究院、华夏行知全国校长会承办。论坛严格遵守防疫要求,采用云会议模式。

此次论坛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及统编教材编写解读、课堂教学指导等方面展开,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指导实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能力,吸引数百位历史教师、研究员参会。

开幕式上,北大金秋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燕园金秋教育集团总裁王利平为论坛致辞,王利平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方面阐述了召开此次历史论坛的缘由,并提出此次论坛的目标愿景:提升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水平,推动中学历史教研活动上新台阶,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中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王利平指出此次论坛仅仅是拉开中学历史教育探索的序幕,后续还会搭建中学历史教研共同体——设立、指导名师工作室发展,持续开展历史学科周教研活动,开展历史学科研学活动等。

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高中历史督学、北大金秋教育发展研究院历史特聘顾问王怀利,提出了论坛“鼓劲、人文、节俭、普惠”的八字精神,提倡此次论坛要弘扬“八字”精神,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李晓风《高中新教材中国古代史若干重点问题探析》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历史特级教师李晓风老师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高中新教材内容,通过史料文献、学术界观点,对新石器时代和古国、民族关系史分期和特点新教材变化较大两部分,进行知识讲解和教学指导。同时,对世族大家和中央集权的重点内容做了简要阐述。

张帆 《普通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编写工作的若干解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帆老师,作为《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部分的主编,张教授用新闻传媒的“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的观点,围绕着教材中国古代史中“社会形态”概念、“专制”概念、民族问题、边境问题、宗教问题和农民起义六大争议问题,作了充分的阐释。同时,张教授积极与老师互动,解答老师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徐蓝《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新课标(2022年版)的解读》

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师,博士生导师徐蓝教授以《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新课标(2022 年版)解读》为主题,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评价等多方面对历史新课标的变化做了深入细致地解读,同时选取贴近教师实际教学的案例,从考试命题改革方向、跨学科主题、大概念教学等七个方面对教师实施新课标中需要注意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朱汉国《中学(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理释义与实践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博士生导师朱汉国教授曾参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三个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以贯通式思维解读了中学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和诸方面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实践要求,同时展示教学目标示例、试题示例,给老师提供更直观的指导。

成学江《雾区·误区·悟区 教研员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历史特级教师成学江老师,站在教研员的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成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经验,结合教师实际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三大雾区和七大误区,并从师德、教学技术、教学艺术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一线教师教学实操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赵利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专家赵利剑老师基于高中教材历史课程基本定位,结合教材内容、典型材料,对高中三个年级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建议。赵老师提出,高一年级要梳理脉络,学会抓“课眼”;高二年级不能忽略专题史教学,要适当调整整合,教学中做到“递进与拓展”,高三年级建议整合知识、帮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次论坛同步启动了首批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授牌活动,参会的教师以学校为单位申请报名,经论坛组委会考察调研,最终12个名师工作室申报成功。18日下午,北大金秋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利平公布了第一届历史教育教学论坛峰会名师工作室名单。

9月18日第一届中学历史教育教学高峰论坛落下帷幕,论坛期间交流互动热烈,论坛获得与会历史教师们的一致认可。论坛为中学历史教师进一步适应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学历史教研活动上新台阶,推动历史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主办方还将联合历史学界名家常态化开展历史学科教学教研系列活动,搭建中学历史教学教研共同体,用理论成果与经验指导教学实际,持续为教师赋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