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今年的雪,来的比往年都要早一些。
2022年8月27日,中国绝大多数地区还在被40℃+高温笼罩,长白山却降下今年首场大雪,
漫山茫茫白色,像是一场无声的新闻发布会:
新年雪季,即将开启。
和这个雪季同时启动的,还有各冰雪大省的雪季营销攻势,其中发力最猛的,就有吉林省。
早在8月中上旬,吉林省内各大雪场就开始在OTA上抢先预热,推出了一大波滑雪套餐产品,率先刷了一波存在感。
吉林省如此积极主动,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
今年是北京冬奥会后首个雪季,经过冬奥洗礼的冰雪市场,必将迎来猛烈爆发,狠狠释放一波市场红利。
先布局者,先享最肥红利。
不过,如果仅仅是为今年雪季多抢点生意,这个东北大省,可着实有些小家子气了。
对于冰雪经济,吉林省其实隐藏着一颗巨大的野心,并且布了一个很大的局。
这个局有多大?
从地域上,不限于东北、国内、东北亚,而是直指全球市场;在产业上,不限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制造,而是囊括全产业链。
这个布局的起点,还要从4年前说起。
2018年12月23日,长春,第三届雪博会开幕式。
在大会“我与时空对话”的环节上,吉林省首次公开发布了一个全新的冰雪经济战略新构想:
“冰雪丝路”。
在当时活动众多的雪博会现场,吉林省抛出的这个新名词,并未引发舆论与业内的过多关注。事实上,“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真正意义上被引爆,要在两个多月后的全国两会。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文旅厅厅长杨安娣首次向全国政协递交了一份名为《以吉林省为核心区,推进冰雪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在东北地区再挖掘、再实践》的提案。
在全国两会的巨大舆论场上,“冰雪丝路”这个新概念,迅速吸引两会委员代表的目光,并获得主流媒体聚焦关注和详细报道,成为当年两会一大热点话题。
首份“冰雪丝路”提案成功引爆舆论之后,吉林省一鼓作气,2021年和2022年全国两会,杨安娣分别再次向全国政协提交《共建冰雪丝路,推动“一带一路”新实践,构建创新、协作、开放新平台》和《关于加快推进“冰雪丝路”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继续力推“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
四年三提案,“冰雪丝路”彻底破圈了。
“冰雪丝路”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由吉林省发起的“冰雪经济”宏大战略新构想。
其灵感来源于2018年文旅大融合,模式借鉴于中国国家倡议“一带一路”,意在打造一个以吉林省为核心,对内覆盖全国,对外立足东亚,延伸丝绸之路国家,辐射全球,最终实现中国与世界并轨的冰雪经济新平台。
“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下,是吉林省无法隐藏的巨大野心:
吉林省想要成为21世纪全球冰雪经济的中心,并打造一条以吉林省为核心的全球冰雪经济产业链。
更重要的是,吉林省这个充满野心的战略新构想,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阳谋。
在本文中,劲旅君将重点剖析三个问题:
吉林为什么提出“冰雪丝路”?
吉林靠什么撑起“冰雪丝路”?
“冰雪丝路”待破局的关键点?
01
以冰雪经济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将是当地产业升级,甚至东北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2016年的吉林省旅游业,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破局的“艰难前夜”。
我们来看当年的两份重要文件:
2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中指出: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补贴服务业短板,旅游业需要突破……
6月,在《吉林省推进旅游业攻坚发展实施方案》中指出:突出旅游业在补齐吉林省服务业短板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推动吉林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变为旅游经济强省。
从这两份文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吉林省意识到“传统旅游业需要突破”,也意识到“冰雪经济的潜力”,但如何将冰雪经济与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如何突破阻碍,从哪儿突破,怎么突破,并没有清晰的思路。
彼时,吉林省旅游业有两个明显短板:
旅游产业规模偏小。
2016年,东北三省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中,吉林略胜黑龙江,却与辽宁差着三个等量级,在全国排在中下游。
冰雪经济规模弱小。
2016年以前,吉林省冰雪经济体量不大,以滑雪场数量为例。
全国各省拥有滑雪场数量TOP10中,吉林省以38家滑雪场,列全国第七,仅为排名第一的黑龙江滑雪场数量的1/3,甚至比滑雪产业先天优势并不明显的河南,还要少3家。
“现在旅游是热点,(吉林省)白雪换白银了吗?”
显然,当时的吉林省,并不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直到2016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火遍网络之时,吉林省敏锐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千载难逢机遇,自己苦苦寻找的旅游业破局点,终于出现了。
9月,吉林省抢先发布《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并首次明确提出:
冰雪产业是吉林省具备国内领先发展、国际竞争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
与此同时,还提出一系列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打造“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的“3+X”全产业链;建成1-3个世界级滑雪场,全省滑雪场总数达到60座以上;冰雪旅游人数达到1亿人次,年均增幅18%;冰雪旅游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幅25%……
吉林省的这一实施意见当时就创下三个全国第一:
首个专门研究冰雪产业的政策意见;
首次构建冰雪产业的产业框架;
首次提出冰雪产业的目标体系;
“2016年,成为吉林旅游改革之年,旅游业的地位得到实质性提升,冰雪旅游产业强势崛起,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纪元。”
原吉林省旅游局曾如是评价这一年对本省旅游业的意义。
02
2016年-2018年,吉林冰雪旅游市场快速增长。
2018-2019年雪季,吉林省共接待游客8421.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98.08亿元,比起步之年的2015-2016年雪季分别同比增长62%和86%。
在这个过程中,吉林冰雪旅游一些新的变化逐渐显现,以滑雪产业为例。
2018年,全国各省滑雪场接待滑雪者人次TOP5省份中,吉林以184万人次位列第三。
TOP5省份中,吉林省的两项数据值得高端关注。
其一,吉林省滑雪者人次同比增幅高达25.17%,稳坐首位。
其二,吉林平均每个滑雪场的滑雪者人次达到4.28万人次,虽然不及北京(7.33万人次),但远高于黑龙江(1.78万人次、山西(2.41万人次)和河北(3.55万人次)。
简而言之,吉林滑雪产业具有很强后发优势。
吉林滑雪场数量虽然只有老大哥黑龙江的1/3,但滑雪场的质量却远超后者。滑雪场拥有架空索道,特别是脱挂式架空索道的数量,是衡量其规模和效率的重要指标。
2018年,滑雪场拥有架空索道TOP5的省份中,吉林虽以总数37条位居第三,但平均每个滑雪场拥有一条架空索道,而黑龙江平均每3个滑雪场才拥有一条架空索道。
其中,滑雪场拥有脱挂式架空索道TOP5的省份中,吉林以19条占据第二。国内拥有脱挂式架空索道TOP5的滑雪场中,吉林就占了三个,分别是万科松花湖(6条)、万达长白山(5条)和吉林北大湖(4条)。
在保持滑雪场高品质的前提下,如果吉林滑雪场数量继续快速增加,所需要的滑雪者人次也将实现指数级增长。然而,这将使得吉林省很快遇到一个新难题:
仅仅依靠吉林一省的潜在生产力和消费力,无论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都无法实现供需平衡,更无法撑起一个庞大的冰雪产业链。
这该如何破局?
加强东北地区与重点区域与重点领域的合作;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总结起来就一个关键词:
开放。
这为吉林省冰雪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破局方向。
2018年,吉林省在打造冰雪产业中,明确提出要让吉林冰雪更具开放性,例如开发新业态、拓展新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合作等。不过,吉林冰雪产业的全面开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顶层设计。
“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在此时出现。
03
“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的逻辑并不复杂,整体架构以国家“一带一路”为基础,通俗来说,就是吉林冰雪产业版的“一带一路”。
这一构想的本质是:
打造一个泛区域冰雪产业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大家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从而缔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大市场。
吉林省为此进行了很多尝试,核心一点就是:
拓展区域协作新空间,打破冰雪产业边界。
2021年,吉林省会同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开始编制《东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谋求实现东北区域中跨省区冰雪旅游合作;同年,吉林省与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依托“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京张吉”体育文化旅游圈;2022年,吉林省和新疆宣布共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以《东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例,吉林省希望从一开始就避免黑吉辽蒙四省无序竞争的状态,一起将四省冰雪经济共同做大,吸引更多增量客源和产业链企业到来。
因此,在这一规划中,提出四省共同承办申办重大国际性冰雪赛事,培育东北原创冰雪赛事品牌,并且希望未来共同打造东北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打破冰雪区域限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组建全国滑雪场联盟。
2018年12月,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白山鲁能胜地国际度假区、长春庙香山滑雪度假区联合发起成立全国滑雪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84家,涵盖吉林、北京、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湖南等全国14个省(区、市),是国内首家滑雪场联盟。
全国滑雪场联盟成立后相继发起三项主要活动,“冰雪丝路”联盟卡、“冰雪丝路杯”粉雪联赛和《全国滑雪场运营管理标准》。
联盟卡和粉雪联赛,分别是从C端和B端,实现了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的破圈,让原本隔在各自小区域内的冰雪人口汇流,并且实现加速流动。这一创新不但有效扩充了各大雪场的客源、提高消费频次和水平,而且让联盟内个成员的品牌影响力被放大,最终然冰雪经济的体量迅速膨胀,多方受益。
《全国滑雪场运营管理标准》实施意见的起草,则是为行业建立标准体系,形成高质量滑雪场都向联盟聚集,向吉林看齐的效果。
04
在“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中,吉林省给自己的定位同样明确:
核心与风向标。
从2019年“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提出开始,吉林省为巩固这一定位,在多方面紧密布局:
其一,从历史角度强化论证吉林省在“冰雪丝路”的核心地位。
2018年前后,吉林省组织专家学者,挖掘考证古代冰雪丝路。
根据现有论证,“冰雪丝路”起自渤海上京(今黑龙江宁安),沿图们江,连日本海,链接“东方海上丝路”;沿鸭绿江,傍辽东半岛,直通中央政府,链接陆上丝绸之路,把中华文明传至今日本列岛、朝鲜半岛、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推动了东北亚地区的民族交融与社会发展。蒙元时期,这条路横贯吉林全境,西接内蒙草原,链接草原丝路,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产生交流。
吉林省自古至今,一直地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是冰雪丝路上的中心区域。
其二,彰显冰雪资源优势和冰雪产业实力。
一方面,吉林省不断强化“冰雪黄金纬度带”、“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和“东北亚冰雪核心资源区”的地理标签,透过积极的宣传营销手段,在大众滑雪市场尤其是年轻滑雪发烧友中强化对其的认知。
另一方面,吉林省不断彰显吉林省冰雪经济实力,特别是“全国品质最好、接待人次最多、滑雪类型最丰富、设施条件最完善、山体落差最大、竞技条件最优越的雪场都在吉林”……
其三,输出吉林经验和吉林标准。
以2016年率先发布《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为标志,吉林省就悄然布局,希望在冰雪领域,让“吉林经验”成为“中国经验”,让“吉林标准”成为“中国标准”。
为此,吉林省拿下多个“首次”:
全国首个开展冰雪资源普查的省份,被文旅部批准的冰雪资源普查试点省份;
全国首个省级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全国首个冰雪经济智库研究报告《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报告(2020)》;
全国冰雪旅游研究方向唯一部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吉林大学;
……
吉林省希望将“冰雪实践的创新在吉林,冰雪政策的引领在吉林,冰雪理论的突破在吉林,冰雪文化的生成在吉林,冰雪人才的培育在吉林”的认知向行业全面渗透,最终让“中国能够承接2022北京后奥运效应的区域在东北,东北的核心在吉林省,吉林冰雪经济的经验和标准引领全国”成为行业共识。
05
“冰雪丝路”给吉林省带来真金白银了吗?
2022年6月,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代表中共吉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
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报告同时提到,截止2022年,吉林省共建成54个滑雪场、279条雪道,日最大承载量10万人次,滑雪接待规模全国最大,冰雪产品关注度、销售额居全国冰雪市场榜首。
取得这一成绩,“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功不可没。
不过,“冰雪丝路”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想到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面临诸多难题,总结起来其实就是:
“冰雪丝路”战略新构想虽然是吉林省发起并推动的,但仅凭吉林一省之力,很难破除前进道路上的所有困难,需要来自国家层面多维度的力挺,以及来自不同省市区,甚至海外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更顺。
为此,吉林省提出一系列破局之道,包括建立部际工作协调机制、设立国家冰雪丝路研究中心、编制《冰雪丝路发展纲要》、打造冰雪丝路文化带、举办冰雪丝路国际论坛、出台冰雪丝路发展政策等。
作为一个宏大的战略级构想,“冰雪丝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过,中国冰雪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任何人的预期。
杨安娣曾分析,“三亿人上冰雪”、“十亿人次参与冰雪旅游”的大国市场优势,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乃至全球冰雪经济格局。
推进“冰雪丝路”建设,统筹南北、四季、国内国际冰雪市场,构建创新、协作、开放的高质量新平台,将是应对中国社会经济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应对国际环境新挑战的冰雪经济之手。
吉林不能错失这个机遇,必须牢牢抓住。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