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十余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医改,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区域医疗中心、医学中心等建设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成效逐步显现。这一过程中,以平安健康为代表的通过模式创新、服务升级促进生态发展的医疗健康企业,则在多个维度起到了重要积极的医患桥梁作用。
发展模式持续创新 助力医疗效率提升
去年四季度,平安健康正式公布深化战略2.0,确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高效链接支付方与供应方,形成融合HMO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这一过程中,平安健康也开始由过去的单一互联网轻问诊模式,向可提供端到端、多场景、O2O的综合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定位转变,“让每一家企业拥有幸福职场,让每一个家庭拥有专属医生,让每一位用户拥有平安健康”也成为了平安健康的新愿景。
据了解,其家庭医生会员制以“1个家庭医生+5大专业服务+1个会员健康档案”为核心,将为每位用户建立覆盖其全生命周期的会员档案,并从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养老管理五大场景出发进行资源整合,协调安排贯穿线上到线下的医疗健康相关服务,真正让用户“省心、省时、省钱”。
在此基础上,围绕全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安健康尤其针对企业员工群体,按需为其匹配一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务;综合金融渠道方面,随着平安健康在HMO健康管理模式上的不断实践,则将医疗健康权益深度赋能保险等金融产品,用户无需额外付费即可便捷享受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强有力的资源整合体系,夯实医疗服务能力
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品质背后,一定须要有强大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资源链接能力为支撑。平安健康作为国内头部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近年来不断在医疗服务专业能力上进行打磨,并基于科学筛选标准扩大外部合作实现广泛医疗资源链接。
此外,为不断打磨、夯实医疗服务能力,平安健康也建立了内部医生外出学习体系,选派各专科优秀医疗人员到线下医院轮流进修,并继续参与由医学权威组织主办的学术会议和线下专业培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在医疗服务深度的探索上,平安健康还正通过与外部顶级机构及专家建立合作,打造深耕各类专病领域的专病服务体系和产品序列。例如,公司针对皮肤科、中医科、儿科、眼科等各类型专病领域,现已陆续建立毛发健康中心、中医女科中心、儿童成长中心、近视防控中心(并即将上线青光眼中心和白内障中心)、宫颈健康中心,满足专病用户线上线下一体全方位诊疗、护理、保健等多方面需求。
伴随着2.0战略的全面深化,平安健康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扩大外部合作,完善医疗资源网络,将海量医疗资源、流量资源与线下有影响力的医院、医疗健康机构进行O2O对接,实现线上线下全流程打通。
构建医患专业桥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医疗联合体建设正不断推进,分级诊疗格局日益强化,医疗体系正逐渐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这一过程中,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持续发挥着链接医患桥梁的角色,在提升患者体验的同时,有效作为线下医疗补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构就医流程,为医疗生态发展贡献价值。与此同时,也积极发挥其在医疗服务能力及资源方面的优势,履行其社会责任。
以平安健康为例,近年来结合自身业务特色和积累能力,通过参与扶贫工程、援助抗疫、救灾、推行普惠医疗、医学科普等,积极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2022年国内多地疫情反复期间,平安健康快速开启上线疫诊通道及抗疫关爱专区,为有医疗和健康服务需求的居民无偿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及专业线上心理咨询,并提供开方、购药、送药到家等全面的专业服务,为解决病患外出寻医受限问题、缓解线下医疗资源矛盾发挥重要作用;在河南遭遇极端暴雨天气期间,平安健康也第一时间推出 24小时线上义诊服务,通过自有医疗团队录制避险自救指南,并进行灾后心理疏导。
除此之外,平台也积极践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助力国内欠发达地区建设“平安数字乡村医健云”,赋能基层医疗与数字社会建设,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并与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合作伙伴等积极推进医学科普和专业诊疗事业,助力医疗健康生态、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近期,平安健康还启动了 “国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以系列健康科普讲座与义诊形式,为企业职工和进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管理知识,强化科学的健康素养理念。
目前,平安健康累计用户数已达4.4亿,咨询量超13亿次,拥有内外部医生团队及健康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超4.9万名,签约外部名医超1500名。此外,公司ESG实践也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认可。根据MSCI发布的ESG最新评级,平安健康评级获上调至“A”级,于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中名列前茅。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