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亿市场的“大航海时代”。
2022年夏天,全国人民被极端高温天气考验,和我们一起接受考验的还有家里的空调。
根据58到家平台数据显示,7月份,成都、重庆、苏州、杭州等地空调维修与加氟需求环比上涨超300%,成都、重庆两地空调清洗订单环比分别增长20%、40%。火爆的需求背后,上门维修中的bug遭到集火:
“修空调,明明谈的200,结果收了400。”
“明明说好的免费安装,师傅来了却说需要收取安装费和空调作业费。”
“维修都是一次性服务吗?修了就跑?”
……
除了空调之外,用户在电冰箱、电视机、门锁、水管等维修上,也都曾遇到类似问题。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2年上半年,投诉量排名第一的就是售后服务问题,占比为33.84%;在服务大类中,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量排名第一,商品大类中,排名前二的分别是日用商品和家用电子电器。可见,消费者苦家庭维修久矣。
互联网发展至今,我们的生活习惯早已被重塑,当年轻一代吃饭习惯了美团外卖,出门习惯了滴滴,玩耍习惯了大众点评,有一天,家里的东西突然坏掉,却好像有些踌躇:哪里有靠谱的上门师傅可以叫,在线等,挺急的!
家庭维修行业8年“互联网+”进程,目前,万亿市场还没有跑出一家上市公司,家庭维修到底有多难?
01 一条漫长的柔性供应链
时间回到2014-2015年,生活服务类O2O概念火得一塌糊涂,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投身其中,打车、外卖、家政、美业、洗车等各行各业纷纷开启O2O竞赛。
相对低频的家庭维修市场,也在彼时被唤醒。庞大的电器基数为家庭维修行业描绘出辽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中国家庭服务总支出在2025年将超过2万亿。
可是,相比打车、外卖等领域的一路狂奔,家庭维修的“互联网+”走得艰难很多。长久以来,我国家庭维修普遍存在“散、乱、小”的特点,市场主体以个体户“游击队”居多。要整合这样一个市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问题纷繁复杂,首当其冲的便是:家庭维修行业的柔性供应链如何标准化。
家庭维修动辄涵盖上百个项目,每个订单背后都是用户不同的需求。面对海量需求,如何准确、快速地派单给合适的师傅,让师傅做出精准判断,再及时联系用户,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那之后,是提供优质的上门服务。核心在于管理庞大的维修师傅群体,他们大多存在学历不高、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高的问题,企业需要苦练内功,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模式。
服务人员离开后,还涉及维修的售后问题,这个环节关系到服务的完整性和企业口碑。
不难看出,家庭维修行业要求的是一条既标准化又个性化的柔性供应链,且链条极长。其中,标准化和个性化代表的规模与精细,天然存在冲突,导致这个万亿市场至今难以跑出一家上市公司。
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啄木鸟家庭维修,其在2014年便开启了大数据智能化的步伐: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此后每年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上千万,打造一站式全流程数字化系统,研发智能分单、上门全流程监控、ERP结算、TQS服务质量体系等,让家庭维修各环节都可控、可查。
截止2022年10月,啄木鸟家庭维修在全国已有43家直营子公司,服务覆盖2200+县级以上城市。企业陆续获得掌上通股份、58同城、小米科技、顺为资本等机构的战略投资。
即便啄木鸟家庭维修在8年前就开启了大数据智能化步伐,精心打造家庭维修长长的柔性供应链,且做到业内头部企业,但市场份额仍不足1%。
02 贵与不贵的矛盾
家庭维修的另一个难点在于,用户吐槽费用高的时候,上门师傅却在抱怨收入低。
以安装液晶电视为例,2000年前后,安装一台平板电视机,厂家付给维修点的安装费平均为200元。而按照当前小米电视公开的安装费用标准:根据尺寸和安装方式不同,价格在80-300元之间。这就意味着,过去20年间,安装师傅们的收入基本还停在原地。
因为过去40年,家庭维修行业一直存在售前售后的结构性问题,整个行业重售前,轻售后;家电厂商连年的价格战,一方面是暴跌的售价,另一方面是高企的人工成本,二者的背道而驰必然导致维修的价值缺失,如此便易引发行业怪象。
2019年央视3.15晚会曾报道,某些品牌售后在免费安装家电时,维修人员利用各种手段,高价推销配件辅材,赚取高额提成。
西安某品牌家电售后服务点接到一个洗衣机漏水维修订单,维修员小李上门检查发现只是排水管破损,却告知用户需要更换滚筒。实际操作时,小李仅仅偷换排水管,并未换滚筒,却向用户收取了465元维修费(换排水管只需40元),小李由此赚取200多元提成。
究其原因,家庭维修市场属于典型的“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根本原因。
大多数用户对维修技术没有了解,不清楚支付的价格与获得的价值是否匹配。所以我们常听见这样的吐槽:“上门5分钟,收费300块。”
有业内人士向36氪说明,偏差主要出在双方对维修价值的认知上。比如,越成熟的师傅,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效率越高,但用户很容易把维修时长和服务价格挂钩,看成正比,认为师傅几分钟内搞定与收费价格不符;以及,师傅找出故障后有用户觉得自己也能修,就对价格提出了质疑,这是普通用户判断与专业维修经验之间的落差;此外行业内还存在一些隐性的服务价值,如高空作业、酷暑作业等包含的难度和风险,往往容易被用户忽视。
这就要利用专业性来客观衡量服务价值,由此为平台提供了施展空间。
啄木鸟家庭维修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订单系统接到用户需求后,能够通过大数据匹配,自动分单到对应的城市,智能筛选满足用户需求的优秀工程师,并派单。与打车平台的派单逻辑类似:信誉好、技术好、响应快的修理师傅,就能得到更多倾斜。
家庭维修,贵还是不贵?本质上是技术服务标准的争议,随着平台让用户更好地认知维修师傅的素养和技能,培养出用户为“价值”买单的意识,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03 行业和用户正在双向奔赴
家庭维修价格是痛点,用户总是想要“明码标价”“一口价”,但要完全做到却十分不易。
一是,电器配件的通用性差、种类太过庞杂,加之维修工程师获取配件的渠道和能力差异,一些零件的购买成本难以核定;二是,一些维修项目计价标准本身不尽合理,比如给空调添加制冷剂,目前大多数品牌售后根据不同产品规格按次收费,而不管具体加多少;三是,由于行业特性,在师傅上门对电器详细检修之前,维修师傅和用户一样都不能准确知道最终的价格,但用户对维修费用的预期往往以平台最初报价为依据,使得消费者体验容易受最终费用影响,产生落差。
不过,相关企业一直在为推动价格透明做努力,以数字化做到高效、透明,让技术走在道德、人性前面。
2020年底,啄木鸟家庭维修依托多年积淀的海量数据,推出业内首创的“维修计价器”。系统根据家电型号、年限、品牌、具体故障、所需工时等多种因素,计算出准确费用。以数字化做到高效、透明,用技术管理“非标”,最大限度接近标准化。通过大数据智能计价,最大限度杜绝维修师傅漫天要价,让每一项计价清清楚楚,用户的钱花得明明白白。
苏宁易购的帮客服务频道明确分列安装调试、维修检测、家电清洗等多项服务选项,每一项下都有价格参考;京东服务旗舰店也清楚标出每一个常见维修项目的收费标准,提供不同维修方案。
现在,在服务和配件更容易标准化的家电保养、清洁领域,服务口碑明显趋好。啄木鸟家庭维修订单增长最快的部分也正是家电清洁业务。
没有一个行业一开始就是标准化的,当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还处于“小而乱”的阶段,存在一些骂声并不稀奇。让整个行业从“游击队”上升到“正规军”,是业内企业接下来共同的目标。只有更垂直化的管理、更明确的服务标准、基于大数据更精细化的运营等等,才能让行业达到更高的产业化水平。
非标行业的标准化之路向来道阻且长,也许现阶段,当我们谈论家庭维修时,很难第一时间说出某个品牌。但至少,今天,我们已经不再需要跑去楼道里四处看小广告,跑到街上到处找修理师傅,心怀疑虑地领人回家。上门的师傅都穿着统一的服装,提供经过培训的标准服务,耐心告诉你每一项收费是如何计算……
当我们的生活便利了一点点,也应当承认,背后是这个行业努力过的“亿点点”。万亿市场,百舸争流,家庭维修行业何时止骂?别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