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未来发展定位是‘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中国供销集团经营项目重点在土地托管、收储加工、农村合作金融等。”成为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骨干力量——在众多关于重振供销社的舆论讨论中,人民日报旗下自媒体侠客岛对供销社性质的定位显然更为清晰与准确。
对此,下沉市场的领军企业汇通达认为,国家对供销社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下沉市场商业流通领域的发展壮大。供销社是市场经济长河中行驶的“大船”,市场化企业应与供销社协同发力,形成新型互通互联的生态链和生态圈关系,探索如何推动农村网点和资源应用效率的最大化。
供销社+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速激活下沉市场新动能
同为下沉市场的流通主体,汇通达与供销社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供销社从特殊的行业地位出发,结合具体的市场情况,更加侧重农业生产端与命脉型物资的大局性保障,其市场思路必然是“稳大局做基建保民生”,是农业生产流通的压舱石。而汇通达从技术创新和产业互联的角度,在家电、消费电子、农资农机、家居建材、交通出行、酒水饮料等六大产业,围绕农民生活消费为农村提供数字化流通服务,是农村商业流通的加速器和农民消费升级的助推器。由此可见,供销社主要为农村的生产和农产品上行服务,汇通达重点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消费的三高品下行服务。前者提高农民收入,后者改善农民消费,是典型的闭环经济结构,形成齿轮效应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同时,二者在农资和部分生活消费品下行领域有一定的业务重叠,但汇通达与供销社的定位侧重点和模式有明显差异。
供销社最大程度上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为农民提供农资和生活消费品等基础保障,不仅能减去中间环节,减少信息差、减少资源浪费,也有利于稳住农产品价格,是下沉市场民生基本盘。
汇通达采用产业互联网的模式,通过大数据反向定制、集单反采的数字化供应链,与上游知名品牌厂商联合定制而来,在产品品质、价格、适用性等方面有领先优势。汇通达为农村提供的生活消费品联合了上游近千家供应链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流通商、品牌商、生产商等不同主体,用数字化流通的方式下行到农村,为农民生活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丰富性和便利性。所以,双方在供应链互补方面存在着极大的融合发展空间。
汇通达倡导与供销社的“四个叠加”,开创多边共赢新格局
历史实践已然证明,市场经济需要不同投资主体和不同经济类型形成链式关系共生共赢。
汇通达总裁徐秀贤因为其早年曾在江苏省商业厅工作,对供销社了解深刻。他表示,供销社本质上是为农业服务的民生组织,而汇通达则是一家为农村流通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可以为供销社的农村流通提供SaaS+数字化服务,为供销社提供“四个叠加”。
第一是供应链互为叠加,特别是整合好农资供应链上双方各自的优势,促进农资产业链降本增效,让农民能够“种得好、多丰收”。第二是客户方面的叠加,汇通达鼓励旗下的会员店申请成为供销社成员,基层供销社也可以嫁接汇通达的多行业供应链、工具和服务。第三是数字化能力叠加,汇通达已经构建了一套面向下沉市场零售客户的SaaS服务,对供销社终端门店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发展同样适用。第四是互为市场叠加,比如在大宗农产品进城、肥粮一体化等议题上,这也是未来相互叠加的重要板块。
事实上,在重振供销社消息引发关注之前,在汇通达专注的三高类商品供应链以及日用消费品下行领域,汇通达一直与山东、重庆、江苏等农业大省的供销社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甚至在江苏省供销社的牵引下,部分西部地区的供销合作社,也曾通过汇通达渠道销售农产品。
对于“四个叠加”的新型合作模式,徐秀贤表示:“如果把格局打开,从长远来看,中国有近7亿人口的农村市场,在如此庞大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任何一给单位或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一家独大,供销社与汇通达同为下沉市场参与主体,通过更多优势互补,对提振下沉市场经济、促进双向流通无疑是一件好事。”
提升下沉市场服务能力,为会员零售门店、渠道合作客户、品牌厂商等合作伙伴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是多年来汇通达一直努力的方向,也得到了不俗的业绩反馈。
据悉,2022年上半年,汇通达收入近400亿,同比增长33%,公司覆盖会员店现已突破19万家。
汇通达方面表示,未来随着供销社角色能力的重振与提升,汇通达也将与更多致力于下沉市场的优秀企业们,保持在各自领域的专注与深入,积极寻求与供销社的进一步深入合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