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细菌不是一个好东西,它们是人类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实际上,细菌无处不在,人类和大量细菌处于共生共存的状态。11月15日,抖音 @北京大学 官方账号进行了一场《生长的艺术》公开课,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辛广伟老师科普细菌等微生物知识,并介绍用细菌作画,呈现艺术之美。
辛广伟介绍,远在30亿年前,细菌就已经占据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每克土壤中都有着数亿个细菌。智人出现的200万年前就是一个遍布微生物的世界。人体内外也分布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研究显示,人体微生物种群的基因组数量大概是人类自身细胞基因组数量的100倍,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就有大约10万个细菌(根据位置不同存在差异),人类粪便中大概1/3都是细菌,喷嚏的每个飞沫中也会有4500到15000个细菌或病毒。所以,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行走着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人类和细菌作伴是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的。辛广伟介绍,当女性准备生育时,产道会分泌大量糖原,从而滋养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两种有益菌,同时肠道中的这两种有益菌也会向乳腺转移。所以当宝宝生下来时,就会率先接触到这两种有益菌,从而使其快速占领自身的肠道。辛广伟将其形容为“母亲的第一份礼物”。婴儿在继承母亲基因的同时,还会继承母亲的菌脉,这些菌脉甚至可以影响下一代的饮食口味。不同地域的人口有不同的食物口味喜好,就与此有关。
接下来,辛广伟列举了一系列不同细菌大小形态,以及其在不同倍数显微镜下所呈现的外观特征。其中最小的细菌直径只有80纳米,大的可以达到0.1到0.3毫米,肉眼即可看到。近来人类又发现了长达2毫米的丝状的细菌,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细菌。
这些细菌大多数外型较为“朴实”,没有各种鲜艳的颜色,个别有鲜艳颜色的通常对人体又有危害,那人们又是如何通过细菌创作出色彩斑斓的艺术画作的呢?辛广伟介绍,科学家从发光的海洋生物中发现并改造了荧光蛋白,并可以植入到微生物和动物的基因之中,于是有了会发光的细菌,以及人们在市场上看到的会发光的鱼等动物,其下一代依然会发光,这成为用细菌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
在用细菌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还经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不同菌类在其中会呈现不同颜色。这一系列技术为用细菌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辛广伟在公开课中介绍了各种各样同学们制作的细菌画作,简单的有各种表情包、文字、图案,复杂的连北大的未名湖都画在了上面。
此外,在国际上也有一些艺术创作引用了微生物元素,如微生物结构状的针织品,微生物立体雕塑,微生物可穿戴设备等。美国微生物学会还举办了琼脂艺术大赛,一些参赛者用细菌画出了梵高的《星夜》《呐喊》等作品。辛广伟对其进行了一一展示和介绍。
最后,辛广伟总结,微生物和人类是一个超级命运共同体,它们具备数量多、体积小、无处不在、变异快,以及繁殖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又可以用来进行琼脂艺术创作。微生物艺术已经成为全世界都比较认可的一种艺术形式。他希望人们以公正、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微生物,意识到微生物的美,去接纳它、感受它、欣赏它、创作它。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把课堂搬上了抖音,进行知识科普。《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92%的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抖音,全年高校开播场次达14463场,网友观看公开课总时长超过145万小时。其中,北京大学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高校之一,“在抖音上北大”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