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普惠,互联网做对了什么?

来源:环球网 2022-11-30 18:15:55
A+ A-

“中国的互联网,只会瞄着普通人的口袋……”

但要让一个普通人说说互联网的发展究竟哪里不好,大多数人却很难讲清楚。

其实,睿智的人早已替大众做了精彩的预言。国别、城乡差距、贫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原本存在的上述种种不平等被进一步固化,甚至变得愈发不平等。

预言者还给了它一个名词,叫“数字剥夺”。

实际上,每一次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技术革命总会在某个阶段呈现出类似迹象。

这也是一个困扰了所有先发国家、创新型企业的难题。处于中心位置、引领技术进步的人和企业,往往就会成为大众情绪宣泄的对象。

普通人的怨愤当然可以理解。这种情绪很像凌汛,以为奔涌的河水能够把巨大的冰块——所有的不平等——统统带走,结果冰块慢慢挤压、堆积,反而越过河堤……

1990年,当阿尔温·托夫勒用“信息富人”“信息穷人”的概念发出对“数字鸿沟”的预警时,他自己可能都没想到,数字化这一新技术的侵彻力如此凶猛。

然而,怨愤从来都不能阻挡真正的进步,一项技术终究会走到“普惠”的阶段。

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活跃在众多领域——公益、环保、数实融合、科技创新……它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现在,人们最大的担忧是,能否加速这一进程,让数字鸿沟不至于把世界分割的面目全非。

被忽视的最后一根“宽带”

2021年11月,随着宽带铺到中国最后一个行政村,中国实现了宽带在村一级的全覆盖。

一般人可能很少会把这一条消息和“平等”“公平”等大词联系在一起,但在国际学者眼中,这是中国努力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够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一步。

近日,联合国经社部(UN DESA)在韩国仁川举办“有效治理和数字转型 加快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全球挑战”年度论坛,前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强调,加强有效治理,通过推动创新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联合国希望以这种方式提醒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思考如何避免数字鸿沟进一步加深,把人类拖入深渊。

作为全球最发达,也是信息技术的滥觞之地,美国是“数字鸿沟”的一个样本。

一方面,美国有最励志的创新故事:科技狂人马斯克,他梦想火星移民,用“星链”卫星几乎包裹了整个地球;谷歌的AI在人类赖以自豪的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亚马逊成为新技术与资本全球扩张新时代的样本……

但另一方面,美国的宽带覆盖率到2021年年底才达到60%,新冠疫情期间的一项调查发现,每10个美国孩子中就有4人没有办法上网。

还有,自称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样本。

印度刚刚欢呼其GDP超过了曾经的宗主国英国,进入全球前五;印度裔精英占据了全球中众多大公司的CEO位置;印度每天都在为班加罗尔的软件工业而欢欣鼓舞,但以粮食出口著称的印度却有超过5亿人在挨饿。

不管科技将把普通人的未来世界变得如何美妙,目前我们依然无法逃脱数字鸿沟形成的叙事逻辑:数字技术和资本叠加成为一种不受限制和约束的终极化商品,它可以在任何时候对全球任何地方进行投资,除非它无利可图。

因此,当一种声音以马斯克的火箭卫星为标尺,得出国内科技公司“不求上进”的结论时,却忽视了这本质上是一种错位比较。

追逐“星辰大海”的硬科技与聚焦“街坊邻里”的数字基础建设之间,并没有根本矛盾,而是在不同维度。

从现实出发,将要改变人类命运的下一代科技也可以从改善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在中国,服务14亿人口、改善民生的互联网基础建设,涉及零售、消费金融、出行、生鲜超市、住房、旅游、商业服务、物流等众多领域,从算法到运营在全球都是领先的。

当一些国人对自己的互联网企业不屑一顾,批评它们没有梦想没有未来的时候,反倒是国际社会将它们称为“科技企业“,并对它们从事的改变普通人生活的工作心有敬意。

实际上,这种过时的批评没有看到:我们早已从消费互联网时代大踏步进入了产业互联网时代。

比如阿里不只是淘宝天猫买买买,也通过1688让中小企业也能利用中国的弹性供应链优势,参与最高水平的国际竞争;

腾讯很早就提出“科技向善“,99公益日用算法使得配捐可以去到最被需要的地方,并且实现全程透明化,初步解决了公益可监督、可持续的痼疾;

你当然可以说,这些都属于先效率后公平的传统商业逻辑。人们关于数字时代的希冀,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是不希望去重复一个蒸汽文明、电气文明同样逻辑(先牺牲)的叙事。

所以,技术,到底还有没有能力做得更多?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中国企业找到了。快手就是其中之一。快手从创立之初,就把普惠镌刻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基因里。或许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了本次联合国经社部数字转型大会上,唯一受邀请发言的中国企业。

被时代遗忘在角落的普通人

在会上,印尼一位主管信息通信的官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快手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有什么独到的做法,可以为印尼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快手法务副总裁蔡雄山表示:

快手给出的一个答案就是更加关注弱势群体,通过不断完善普惠流量的算法机制,让更多普通人和多元化内容得到推荐,从而把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的统一起来。

他还提到,目前有2000万人从快手获得收入,其中60%来自中低收入地区,这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Leave on one behind ”是一致的。

湖南女孩杨淑亭就是这样普通人中的一员。

杨淑亭是一名在山村长大的苗族女孩子,20岁时一场车祸导致她下半身瘫痪。

车祸之后,杨淑亭一度排斥与人交流。2017年,她打开了短视频,无意中打开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打动杨淑亭的是形形色色最普通的人,是他们真实而鲜活的人生。她开始尝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几年时间,她收获了50w粉丝,以及无数的点赞和鼓励。

但她的收获远不止于此。

2020年,杨淑亭开通了快手小店,在直播中帮助其他农民销售滞销的农副产品。在一场直播中,她两小时卖出了1000多斤滞销的黄桃。

从此以后,她的创业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她在乡村有了自己的公司。

杨淑亭成功的秘密,首先当然是互联网短视频的火热,其次就是快手独特的算法机制。

杨淑亭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女孩,并非平台树立的典型,而是被算法自动选中的。

她既是数字技术的受益者,也是数字平权的受益者。

所以,“技术到底还有没有能力做得更多”, 快手用“流量该倾斜给大V还是小V”给出了它的答案。

虽然对于很多技术宅来说,算法就是算法。然而,杨淑亭的故事充分说明,算法不只有精度和准度,还可以有温度。它或许能够帮助人类延缓或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

时至今日,在信息分发平台、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饮外卖平台,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不过,技术进步的本意是解放人,但在现实中却往往让人成为自己创造物奴隶——这句最经典的批判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重新响起。数字鸿沟加速社会分化,固化人类之间的不平等则更显深刻。

但快手算法的价值观即使旁观者可能也会轻松体会到。

各视频平台,按粉丝量多少统计的号主中,快手的橄榄型结构更加清晰。拥有500万粉丝的大号,1-10万粉丝的小号,两头占比小,而200-500万、50-200万、10-50万则非常突出。

互联网经济常常被称为“流量暴力美学”。但快手是通过在算法中进行人为干预,让流量向中小V倾斜,改变流量分配的贫富差距,从而营造一个有生命力和持续性的社区形态。在这个普遍追逐流量的时代,快手的长期价值很容易被忽视。

资本是逐利的,技术发展也有其自由逻辑,但决定性的力量还是人。普惠流量算法背后,是企业的选择和理念问题。

快手的橄榄型结构,显然是长期坚持——是普惠算法——的结果。

如同蔡雄山在本次大会中所说:

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核心的资源,快手努力尝试填平网络时代的“注意力鸿沟”,让更多普通人借助数字技术自我表达和被关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发挥更多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快手上,像杨淑亭这样的普通中小V很多,他们的网络成长轨迹类似。这显然也是技术塑造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要坚持路修到村,宽带通到村?为什么快手要坚持流量普惠?这两个问题内在的逻辑不谋而合——

比普通人不被看见更可怕的是,有些人甚至不愿意相信看见的价值。

我们应该相信,技术不但能够做到在物质上改变普通人的生活,它更应该是一种价值取向,即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应该被看到,每一种平凡的生活都值得一过。

让“温度可见可感”成为必然

商业社会,企业往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出发点。

由于一定时期内可以吸引的资金,可以争取的流量有限,所以精准的算法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非常重要——它是精准而高效的造富机器。

所以,如果有谁主动提出了“信息平权”“数字普惠主义”就足以令人感动。

事实上,连谷歌、推特都是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意识到要对算法进行纠偏。

亚马逊将之总结为:在算法想不到的地方,人可以想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快手则是似乎从最初就把它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写入自己的企业基因里。它剥离算法的极致功利性,在残酷的竞争中,给不懂技术、不懂运营的普通人一个相对平稳的成长空间。

“普惠数字社区”一语道破克服数字鸿沟的一条路径。

杨淑亭的公司里有59名残疾人,背后直接关联着1300多名村民。这样的人,以往一定是技术洪流最先淘汰的一批,然而,她们成功跨越了数字鸿沟。

杨淑亭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是快手的农货上行活动。这是一个普通人借助数字技术驱动了农产品产业带、供应链的典型案例。

展现一次温度或许是偶然,如果温度随处可以感知到,那就意味着某种必然了。

比如当稳就业成为中国的头等大事,快手“快聘”平台应运而生,它为4亿蓝领以及招不到人的中小企业开发。用算法给最不懂数字化的人,创造迎头相遇的机会。

今年春节期间,“快聘”业务上线首届“新春招工会”,共计推出70余场直播带岗活动,让蓝领群体“宅家”也能找工作。

到2022年二季度,快聘月活跃用户达2.5亿,合作企业超过10万家,简历日投递峰值超36万。

再比如中国有浩如烟海的民间艺术,光地方戏曲就超过两百种,民间非遗就更是难以计算。

中国传统的线下、线上演出空间,基本上被头部占据,一般的很难有受到大众关注的机会,哪怕它们可能拥有大量的真实或潜在的爱好者。

但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每一种最小众的艺术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舞台。迄今,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中,至少90%的曲种、几乎所有的国家级非遗都出现在短视频或直播平台上。

而且,依靠算法,它们都能在芸芸众生中找到自己的精准爱好者。在一条拍摄甘肃陇南乡村戏台的视频中,台下只有两个观众,但这条视频在快手上的播放量超过了百万。

在疫情中,通过这个第二舞台获得支持和收入,甚至成为很多艺人养活自己、坚持自己道路的信仰和支撑。

一路走来,快手走的都不是一条容易的寻常路。

现代技术创新一般源于大都市,最先普及在一二线城市,所以大公司往往也以高线城市作为主阵地。

快手一诞生,就覆盖最偏远的角落。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真正属于最大多数的普通人。

如今,快手的生态系统既有视野广阔、包罗万象的多元一面,也有立足毫微、着眼个体的真实一面。

快手一直在直面这片土地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将技术红利带给被数字鸿沟隔离的那批人。

普惠数字社区,不但创造经济价值,更在持续创造社会价值。

结语

“做点好玩的。”(2011年)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2015年)

“路选对了就不怕远。”(2017年)

“让世界因为有我而发生一点点变化。”(2020年)

“技术改善每一种生活。”(2021年)

这是快手每年围绕着员工入职时亲手写下的“座右铭”。

话语的变化,折射的不仅是一个公司的历史,更是一个行业的精神面貌。

互联网,本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平权工具——它能推动观念、人群和大大小小的企业前进。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让每个人有平等获取资源的可能性,弥平世界各个角落之间的差距。

这或许就是互联网这么容易在中国扎根,并不断创造奇迹的社会经济根源。

如今,全社会在进行一场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跑,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一个都不能少”的全民行动,亦如中国一直想要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变成“发达国家”。

快手的使命正是“用科技连接善意,创造长期价值,打造最有温度、最值得信任的数字社区”。

1996年,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在信息论的奠基之作《数字化生存》中,预见了人类生活和数字技术结合的场景,他在结语中这样写道:“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现在,我们看到了“普惠数字社区”正在让更多的人亲近技术,而每一个平凡人的汇聚,便是全世界。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