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座古代建筑,让新市古镇闪闪发光

来源:壹点网 2023-01-16 13:27:18
A+ A-

一直生活在江南古镇--新市的人,除了对本地人文景观的赞美以外,更多的是折服于本地优良民风。新市自古以来对先贤倍加崇仰,让先贤的文化精神成为民风的灵魂。因此,百姓十分重视祭祀先人的各类纪念活动,当我们具体了解到这些活动内容,便了解到古人深沉的乡谊情感,自己无不深切感受到先人的光芒,体验到先人文化精神的尊贵。它们所蕴含的力量巨大,推动着新市后人的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砥砺前行。

并不是所有古镇,能有如此英雄纪念的文化形式,新市却是特例。纵观新市千年历史,古人至少为我们留下了五座建筑,这些建筑都带着感人故事,让一座古镇从此闪闪发光。它告诫着每一位新市后人要铭记先贤,不懈努力,击鼓传花,秉承与发扬他们的家国精神,不忘先人嘱咐,不忘新市建设的发展,更不忘谋求开创老百姓的福祉环境。

这五座古代建筑:分别是永灵庙,报本堂、刘宣教祠,陆仙楼、三贤祠。

永灵庙

最早的永灵庙位于西庙弄前,俗称“西庙”,建于东晋时期。后又建“东庙”“南庙”,这三座庙都称“永灵庙”,它是为新市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朱泗而建。这位治水英雄后来又成了朝廷爱国将领,开疆拓土,反叛歼敌,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光荣战死在沙场。永灵庙的建立,在于让后人缅怀朱泗将军为新市十年治水的英雄壮举,缅怀他保卫家国、为民谋福的鸿业大志。新市百姓对朱泗将军的纪念非常虔诚,年年有两季自发活动。一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目前该祭祀活动已经演变为清明时节的“新市蚕花庙会”,继续为新市的发展化作巨大的推动。

报本堂

这是建于南宋末期的一座英雄纪念堂。这座建筑的故事发生在南宋,英雄的名字叫姚琯,是当年一位退职返乡的新市老人,年近八十,居住在新市东栅。当时正值北方金兵攻打南宋都城临安之时,一支金兵队伍路过新市,金兵首领意欲血洗新市。后来,在姚琯先生的带领下,与金兵首领斗智斗勇,以“神蛇”之计令金兵改变了血洗计划,使全镇百姓免除了一次灭顶之灾。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感谢这位智勇老人,姚琯先生去世之后,在他的祖地之上,专门为他造了一座英雄纪念堂,名曰:“报本堂”,示意后人要不忘先贤之恩,牢记这一事件,让姚琯先生的不朽精神成为后人的激励力量。

刘宣教祠

又称“大官人祠”建于元代时期。这里有一个赈灾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新市三里湾人刘圣元。故事的概况是说刘圣元在陈家潭北岸开了一家米店,正值饥荒年间,他看到镇上的民众粮荒非常严重,他就为百姓生计想出了一个办法。高价收购粮食,低价卖给百姓。为了收购到更多的粮食,他用小斗代替正常的量米斗,大量收进粮食,让更多的米商将米卖给他。然后又用大斗代替正常的量米斗,卖出粮食,让本地老百姓有更多实惠。因为刘老板的慷慨赈灾,稳定了本地粮源,让老百姓顺利度过了饥荒期,而他自己却蚀本严重,亏损到无以生存。最后他就跳河自尽,默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老百姓感动于刘老板的赈灾义事,为了纪念他,除了上报朝廷,追封他为“宣教郎”外,还专门在陈家潭北岸造了一座祠堂,名为“刘宣教祠”,特意雅称他为“刘大官人”,刘老板一生没做过官,死后却成了大官人,这本身就是百姓赞许他的功德,称他才是真正的人民好官人。

陆仙祠

又称“陆仙楼”,建于东栅“东潭”(又称“仙潭”)侧。这是一座为南朝道家真人陆修静而建的纪念馆,建造时期约在两宋时期。陆修静道人在南朝时期因避乱而来到新市,侨居在当年辉赫一世的谢氏庄园内。谢氏庄园史称“谢家园”,临河而建,是当年吴兴郡守谢氏家族的私人庄园之地。陆修静凭着与谢氏家族的关系,就入驻于此,一住就是七八年。他在这里静心修学,整理出好多著作,成为他以后名扬天下的地方。他的道学成为本地民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姓非常敬重他,对他的修学之处尊称为“仙潭”。由于他的个人声望影响很大,仙潭之名从此叫响,并以新市的昵称而著名于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名人,感谢他对新市的文化贡献,就在他修学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纪念馆,名曰“陆仙祠”,以示敬仰。

三贤祠

这是一座建于明代时期,位于新市果山头南的“南宋名贤纪念堂”。它是由明代著名地方史学者陈霆先生发起募建,报审县令批准的。“三贤祠”内,供奉着三位两宋时期的新市先贤塑像,分别是:南宋左丞相吴潜、右丞相游似、显谟阁学士刘光祖。这三位都是南宋当朝赫赫有名的朝廷高官重臣,他们生活在一个年代之中。论年龄,刘光祖最大,吴潜最小;论职位,吴潜最大,刘光祖最小。三位学问卓越,都是当年中国理学重要推崇者。吴潜出生在新市,刘光祖和游似都是侨居于此,而且在新市衍生子孙。三位对新市文化的影响非常大,无论对新市的景貌改变、还是革新民风诸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三贤祠”的创立,目的在于让新市后人们能够缅怀先贤,继承光大,不畏艰险,与时俱进。

新市的这五座建筑,分别创立于不同历史时代,它培育新市百姓的好风良俗,崭露新市的声望形象,提升新市的道德名誉,让新市古镇率先迈入文明时代。时光虽然可以肆意拆毁这些建筑,但它的形象却始终高耸于新市百姓的心中。作为每一位新市人,终年沐浴在千年文化的光芒里,惟有读懂这五座建筑的文化内容,才算是真正了解新市古镇,才会自此汲取无尽力量,为新市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张明儿)

作者介绍:

张明儿,浙江湖州新市人,作家、诗人、历史文化学者;1981年创办诗歌民间刊物,1984开始在省市大型期刊上发表作品,21世纪初创建文学网站《江南文学风情网》,后在新浪上建有两个博客《七十二座桥》《浙江儿歌原创》,有个人文学公众号“八月江南”;作品创作量大,主要有现代诗、散文、儿歌及儿歌评论,2018年至今,被国内著名儿歌网刊《儿童诗歌》聘为儿歌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对古镇新市地方文化研究比较深入,有“新市方言集成与初探”及“朱泗治水与新市历史文化”等几十篇学术文章见诸于各大媒体,特别是对新市古镇宋韵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卓著,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备受关注。由此,2018年1月3日作者受到央视四台《记住乡愁》大型节目组的专题采访,2018年3月28日德清电视台以《诗人的光影故事》为题专访作者。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