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白
(1933年12月—2021年8月)
今年是我国神经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原院长陈公白教授90周年诞辰。陈公白教授一生心怀家国天下,忠于医者使命,以悬壶济世之仁心彰显大医精诚,护佑大众健康。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时光荏苒如流水不返,但陈公白的医者之志犹如松柏遇岁寒而不败。
推动神经外科发展的奠基人
1933年,陈公白出生于浙江宁波,幼年随父母移居上海,童年被谢晋元精神感染,立志保卫国家、报效社会。195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原上海第一医学院,是新中国培养的首届上医医学本科生,并于1951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期间,他任医学院学生会主席和上海市学联副主席,当选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1955年,陈公白本科毕业,被苏联医学科学院录取为神经外科研究生,1960年,他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就职于华山医院。
陈公白是我国神经外科学奠基人之一。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外科医学中的主要分支——神经外科刚刚起步。他在华山医院工作,以“外科医生的两把刀”成果彰显而蜚声业界,并与史玉泉教授、蒋大介教授、杨德泰教授等一起致力于神经外科的建设和发展,是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批神经外科专家。
1960—1987年,陈公白在华山医院工作期间,历任临床神经生理研究室主任、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医疗系主任等。他擅长各种颅内肿瘤、颅脑损伤、癫痫和恶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长期研究超声、激光、微电极、CT等新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陈公白始终扎根临床,情系患者。他担任常务副院长和院长期间,工作十分繁忙,但依然坚持参加门诊、手术、查房和病例讨论等日常医疗活动。面对慕名求医的患者,他总是挤时间甚至周末手术,利用晚上时间查房。
神经外科手术收费标准较高,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他总是使用价廉效好的药品,严禁收受红包礼品。有时患者和家属出于感激,送点土特产、赠送锦旗,他都谢绝,被誉为“菩萨神刀”。
陈公白聚焦临床难点开展研究,打造学科品牌优势。1965年,陈公白和唐镇生等成功完成国内首例针刺麻醉下的颅脑手术,并对针刺镇痛原理进行临床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在针刺麻醉原理和应用、激光治疗脑肿瘤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全国科技大会特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等。
为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国内神经病学发展,陈公白大力推动国际交流。1973年9月,他作为中国医学代表团成员,出席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外科学会第25届年会,是第一批被国际外科学会接纳的中国会员之一。1984年,在他和多位专家的努力下,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设置神经病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探路医疗卫生改革的先行者
除了在神经外科领域引领发展并填补空白,陈公白还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探索的先行者。1979年,他担任华山医院副院长;1984年,任院长。彼时,华山医院是改革开放试点单位,陈公白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促进学科国际交流,提升医疗专业水平。
1979年,华山医院引进国内第一台头颅CT机等医疗设备,使临床和科研工作如虎添翼,为医院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华山医院确定“在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医疗需要”的宗旨,率先推行一系列医院管理革新举措:如推行干部聘任制,加大人才国际交流力度,开拓思路,筹资建设住院大楼和外宾病房等,为医院后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982年,华山医院全年门急诊量达73万余人次,病床扩至700张。医院科研工作取得进展,研究室、实验室相继恢复,除了已经拥有上海第一医学院抗生素、显微外科等6个研究室外,还成立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和上海第一医学院皮肤病学研究所。医院科研成果频频获奖,多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填补了多项国际、国内空白。
作为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社会办医也是陈公白的奋斗目标。怀着“建设一个专门的脑科医院,以纾解患者之痛”的理想,他在2011年创立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并担任名誉院长,弟子唐镇生教授担任院长。为了尽快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他老骥伏枥,积极协助医院工作,参与讨论诊疗科目和科室开设,主持疑难病例会诊。医院的每一项进步、患者的每一点赞许,都让他感到幸福。风风雨雨八十八载,兢兢业业六十余年。2021年,陈公白与世长辞,享年88岁。他在医学生涯中留下的坚实足迹和精神财富,将照亮一代代医者的前行之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