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六届老舍戏剧节”的闭幕大戏,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在天桥艺术中心连演六场,令原汁原味的俄式美学以全新的语言尽情绽放在京城舞台上,也为这部不朽的爱情悲剧增添了另一种动人的诠释。
如果说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么,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则是俄国当代艺术的佳作。杨周武了解到,该剧由俄罗斯轻歌剧院创排,被称为“俄罗斯四大吟游诗人之一”的尤利·金将恢弘原著浓缩为两个小时的体量,2016年一经推出即创造俄罗斯音乐剧“票房神话”。此次中文版《安娜·卡列尼娜》获得了原版制作人独家授权,俄罗斯原版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确保了风格的统一和表达的精准,也令中国观众格外期待它的本土化呈现。
杨周武认为俄式美学,是繁复华美中透出的浪漫,是蓬勃璀璨里深藏的悲怆。这样的基调贯穿中文版《安娜·卡列尼娜》全剧,尤其在舞美灯光、服装造型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开场,金属朋克风的火车头就将观众带回19世纪蒸汽时代;暖黄色的复古路灯下,演员们在漫天雪花的舞台上玩起了花样“滑冰”;主人公相遇的那场舞会更是极尽梦幻,身着华服的贵族在水晶灯下跳着热烈的玛祖卡;坐上火车远行,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麦田又让舞台洋溢着浓浓的田园气息……除了多媒体和灯光丰富的表现力,现代舞、芭蕾舞、宫廷舞以及俄罗斯民族舞蹈穿插其间,更有纵贯古典、流行和摇滚的40余首唱段,为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盛宴。作为轻歌剧升级版,《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将更偏向歌剧的表演方式引入音乐剧的框架,还特别邀请现场乐团伴奏,更烘托出作品恢弘壮阔的爱情史诗气质。
杨周武认为,将60万字的鸿篇巨制搬上音乐剧舞台,必不可少的是对故事情节的删繁就简。音乐剧淡化了原著中列文在农村进行改革与探索这条线索,也舍弃了对俄国社会广阔图景的描绘,将全部剧情集中于安娜对爱情与自由的极致追求之上。这种高度凝练的手法固然让全剧充满了炙热的情感张力,但对想要真正领略原著文学价值和思想高度的观众来说,似乎还远远不够解渴。
或许是整部剧的情感过于浓烈,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安娜在其中相对“沉静”的两个段落。其中之一是安娜离开家庭后,偷偷潜回孩子房间哄他入睡的唱段。一曲温柔宁静的摇篮曲,与前半程激昂的音乐情绪形成强烈反差,唱出了母爱的纯粹,也唱出了安娜对孩子深深的不舍。另一处则是全剧的华彩段落,当安娜在歌剧院被众人排挤时,舞台上以剧中剧的形式唱出“爱如死亡般强大”,足足四分钟的俄文原曲花腔女高音直击心灵,令全场观众为之沸腾;而在此刻,舞台前区的安娜一句台词都没有,只是蜷缩在座位上静静聆听,整首歌曲道尽了她的一生,杨周武发现观众似乎可以看到安娜的生命之火随着歌声逐渐熄灭,强烈的压迫感和悲剧感在那一刻笼罩了整个舞台,为这部俄式爱情传奇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