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队员宋乐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网络热议。宋乐被官方认定是“锡城随身携带AED第一人”,也被同行们称为:“行走的急救站”。
据悉,宋乐有3台AED,还有2台分别放在他的汽车、摩托车上,车身上标明“危急时刻可以随时取用”字样。
“我是2022年10月份开始随身携带AED的,为了能保障我和我身边人的安全,包括能帮助社会处置突发状况,只要有我在的地方就有AED的存在。跟任何事比起来,挽救生命我一直感觉是最酷的事情。”宋乐说。
相比于放置在公共场合的固定位AED,随身携带或配置在移动交通上的AED,我们称之为“移动AED”。当发生意外时,移动AED能够高效移动,迅速到位并启用,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我国AED公共布防困境思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政策层面的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已经渐渐从“鼓励配置”变成“社会标配”,但仍存在很大的缺口。我国 AED 的平均覆盖率小于1台/10万人,与AED普及起步早的国家如荷兰、瑞士等国相比,覆盖率存在很大差距。加上公众急救意识、急救技能匮乏等客观原因,AED利用率极低也一个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此,能否解决好AED“数量少、找不到、不会用”等诸多难点,是提升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存活率的关键。
移动起来,才是AED的未来!
提高AED的流通性,打通急救的神经末梢,“盘活”区域AED配置,是提升公共医疗急救能力的关键。所以我们相信,移动必将AED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移动AED开启救援“高速通道” 大大提升急救效率
根据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定律,AED 在公共场所的配置分布,应该遵循4分钟之内救助者能够拿到并赶到患者身边的原则。移动AED相比于固定位AED,行动方向、距离由来回变为单向,能够大大提高急救效率和患者生存率。
如果将移动AED的理念与公共交通相结合,在公交车、地铁等城市交通上安装,不仅能扩大AED的辐射范围,还能兼顾车内、车外的突发情况。如果在行驶在城市各角落的出租车、巡警车上配备,灵活性更大,接到附近的求助信息后,车辆将变成流动急救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让AED动起来 有效提升覆盖效能
移动AED的应用提高了单位AED的覆盖效能,可以有效解决当下多数城市AED配置不足的问题。
正常人小跑速度为每小时10公里,我们按照AED 3分钟到达测算,跑步1.5分钟内可以移动250米(来回双向)。固定位AED覆盖范围为半径250米的圆圈范围(无视地形情况下),覆盖面积为0.196平方公里。
如果AED由巡逻的人员随身佩戴,当发生意外时,其行动方向为单向移动,3分钟内最大移动距离为500米,此种佩戴方式覆盖范围为0.78平方公里。
而当AED搭载在移动交通上,在城市道路中移动速度为30公里/小时,按3分钟测算,其覆盖半径为1.5千米,覆盖面积为7.07平方公里。
根据实际测算对比,移动AED覆盖范围是固定位AED的4-36倍左右。换言之,一台AED如果能“移动作战”,其救治范围就可能从几百米延伸到几公里、乃至更远,有效地提高单位AED的覆盖效能。
专人专管 助力完善急救生存链
移动AED可以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安保、警察、司机等随身/随车配备,设备专人专管,省去了判断、寻找及取用等一系列操作,有效实现了急救人员、急救技能、急救设备三要素的匹配,解决了施救者不会用,不敢用等困境。
维伟思在研便携式AED,打破技术壁垒,产品重量小于0.7kg,正面尺寸仅约智能手机大小,可随身/随车配备,打造多元移动场景。得益于重量与体积的优化,便携式AED未来可与无人机集成为无人机AED,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
未来,通过与120急救系统联动,配备了AED等救援设备的人员,收到120系统的救援信息后,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一步完善急救生存链,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外生存率。
维伟思相信,移动化是未来AED的发展方向。随着维伟思移动AED产品的问世,更轻、更小、更可靠、更高效的创新产品,必将引领AED行业进入移动新时代。像宋乐这样随身佩戴AED的“移动急救站”将会越来越多,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生命安全保障网亦将越来越坚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